“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时下歌坛,千篇一律的风格让我觉得索然无味。唯独周董的歌,似乎拥有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正能量,引领人们走出黑暗,积极向上。特别是这首《蜗牛》,焕然一新,满足我挑剔的耳朵,使心中的梦想慢慢萌芽——我要做一直小小的蜗牛。
我要做一直小小的蜗牛。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首儿歌,大致的内容时:两只树上的黄鹂鸟讥笑树下的蜗牛葡萄尚未成熟就往树上爬,蜗牛依旧默默地往上爬,它相信,当它爬到树上时,葡萄就成熟了。这首儿歌,听者皆觉得蜗牛可笑,予独不觉。这和笨鸟先飞的道理是一样的,蜗牛知道自己爬得慢,只能早人一步,在葡萄未成熟时就开始爬树。我喜欢蜗牛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实力;我喜欢它的脚踏实地,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不怕苦,不怕累;我喜欢它的从容、淡然,面对嘲笑不生气、不冲动;我喜欢它的坚韧不拔,坚持理想不放弃;我喜欢它的……我喜欢它的一切一切。
我要做一只小小的蜗牛!因为,我知道,我虽然没有惊人的智慧,也没有强大的力量,还背负着生活的种种压力,但却一步一步踏实前行。幸福的是,我拥有自己的梦想,更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去寻找属于我的悠悠白云,徐徐清风。
俞敏洪说:“蜗牛只要爬上顶峰,它和雄鹰看到的景色是一样的。”我坚信着这句话。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有人是兔子,有人是乌龟;有人是蜗牛,有人是雄鹰。想要到达终点,靠的是自己。一只小的蜗牛,重重的壳就是它的家,它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太阳照耀着它的脸。他带着梦想一步一步往上爬,太阳照耀着它的伤口,风吹干了它的眼泪。它是一只不显眼的蜗牛,最后,它爬上了顶峰,它看到了别人没看过的景色,它找到了属于它的天空,它实现了自己的蜗生价值。
我要做一只小小的蜗牛。我拥有自知之明,我脚踏实地,我从容淡泊,我坚持不懈……
我要做一只小小的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又属于我的天。
我,是一只孤孤单单的蜗牛,并没有人可怜我,也没有人在意我,更没有人喜欢我,我只不过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小蜗牛罢了。
我在树上慢慢地爬着。清晨,我慢慢地吃东西;晚上,我慢慢地回到树干中心……我就这样,一如既往地爬着,爬着……直到有一天,黑云叔叔帮助我下了一场大暴雨,树叶被雨水冲刷着,而我,却被雨水冲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了。
我隐隐约约地被水流冲到一个陌生的树干旁,但是,我依旧每天爬着,爬着。我觉得生活无聊透了,便想到一个计划——我要环游世界。
你们听到这个,也许觉得很好笑,一只蜗牛环游世界?真是笑话!
可是,这有什么不可能的呢?我都准备好了,为了自己的壳不会因为干燥而裂开,我用嘴巴咬下来两片新鲜的,硬硬的树叶,交替前进。我一边慢慢爬,一边唱着歌:“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下飞,小小的虫有大大的梦想……”
我爬着爬着,遇见了好几天都没有遇见的小麻雀,我有礼貌地向她问好:“小麻雀,早上好!”
“早上好?嘿嘿,小蜗牛,不是我说你,你可别爬着爬着连时间都忘了!现在都下午啦!——对啦,你急急忙忙去哪呢?”小麻雀扑闪着翅膀问道。
“哦,我要去环游世界!”我说。
“什么?环游世界?我一只小麻雀都不行,你还能环游世界!哈哈哈哈!这是我听过最好笑的笑话啦!”小麻雀笑着。
我没有管她,我继续往前爬,又遇见了住在我的旧树干下面打洞的狐狸:“狐狸大姐,你好!”
“好!哎!不对!怎么能叫大姐啊,改叫姐姐!叫大姐多显老呀!”狐狸嫌弃道。
“恩恩,对不起,大……哦不!姐姐,你知道我现在怎么去环游世界呢?”我问着。
“哎哟!还去环游世界啊?小蜗牛,不是我笑你,哼哼,连我美丽的狐狸小姐都没想过,打消这个念想吧!呵呵,下辈子你都去不了!”
我沮丧起来,但是,我不能放弃!我爬啊爬,不知道爬了多久,我的壳子裂了,叶子干了,我还在努力地爬,我被太阳晒得难受极了,迷迷糊糊地,我睡着了,我梦见了小麻雀,狐狸姐姐,在黑棕的树干下仰望着我乘着叶片,飘飘荡荡往下飞……
大家好,我是天马行空旅游社的导游,我姓张,叫张洋舟,接下来我们就要前往颐和园,希望大家能和我共度这美好时光。
接下来这段时间就有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吧。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皇家园林。始建于1750年。曾两次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好的修缮和保护。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了颐和园大门下,走进大门,再绕过大殿,就来到了长廊。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走完了长廊,我们即将登上万寿山,请大家往上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我们眼前,那就是我们待会要去参观的景点,请大家跟紧我,别走丢了。
现在我们就在佛香阁前面,站在这边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可以看到。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游人走过一座最长的石桥,就可以到小岛上去玩,这一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的姿态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这次我们只参观了颐和园的一部分,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来这儿游赏。
在流行文化足以翻云覆雨的年代里,纪录片的“耐看”总抵不过它“不那么好看”的事实——你可以选择“撩妹”技能满分的柳大尉,也完全不会抗拒被兔子朱迪暖到。在愈发匆忙的日子里,令人感到应接不暇的东西太多了,多到面对信息迷丛会时常晃神,多到“阅后即焚”成了常态,多到再没有什么是非得到不可。对观看意义的追逐,总被消弭成来自快感的规训——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我是看一个明星在电视里出洋相也好,我是被一个万年老梗戳中心思也罢,喜怒哀乐都变得异常简单,坐怀不乱却变得不再纯粹。
这就是一种很尴尬的现状:面对大量“速食”影视剧的涌入,纪录片的风貌依旧,但跳脱于时代话语的迷思却在无形中被勾勒出来。《舌尖上的中国》也好,《互联网时代》也罢,讲的都是最当下的事情,但它们恐怕比《花千骨》和《琅琊榜》距离我们更远。正当许多人喟叹中国纪录片黄金时代不再时,一部规模并不大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悄悄“燃”了起来:它生在央视却成在B站,它讲了现代的事却令人对过去的事痴迷不已,它明明很严肃却莫名“被”流行了起来。总之,这部纪录片很耐看,也挺好看,甚至在流行文化的语境里,它能找到新的生长方向。
《我在故宫修文物》跟多数纪录片的选题取向相似,讲的都是最司空见惯的生活里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存在。该片聚焦在一群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之上,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万千职业中平凡无奇的一类;他们又和我们不一样,是身怀绝技、妙手回春的顶级文物修复师。片中一句“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前进行对话的一种特殊职业和特殊生命体验”显得异常迷人,在故宫神秘面纱的遮挡下,他们变得愈发闪耀起来。
然而,相比故宫文物的厚重,人的故事则显得轻盈很多。想象一下,在数不胜数的瑰宝里,有那么一件能在千百年后遇到那么一个修复师也是一种缘分,而这种奇妙的际遇恰恰是观看的迷人之处。原本以为深不可测的叙事空间,其实早就在“小确幸”的讲述里得到人们的接纳。因而,这并非是一部需要费神去看的纪录片,但意义却会在这些只言片语里得以生成。就像片中对青铜器修复师王有亮的讲述一样,原本以为面对这些浩瀚历史里坚挺留存下的“宝藏”,人们会战战兢兢、会谨小慎微,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每一个绿荫充足、光线透亮的寻常日子里,在曾经象征尊贵地位的紫禁城的某个角落,他们摆弄着手中的奇珍异宝,云淡风轻。
如果你只是看到了这些断裂残损如何得以重生,那我会觉得有些遗憾。因为真正惊心动魄的“燃”点,在我看来,是这部片子想要传递给人们的深层价值逻辑:有关“工匠精神”和“格物致知”的想象。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还有一群人守在这里,并一代一代薪火相传——他们是故宫里的钟表匠人,是这里唯一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你看到他们如今仍然几十年如一日地打理着手中那些或许世上仅此一件的零件,又或者是为抽根烟跑了几公里走出城门以排解工作的寂寞,你都会无比相信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的牢固信仰——面对这些被历史封尘、落败不堪的古物,他们和那个时代一丝不苟的对话令人动容。第二集中的木器修复师曾谈及,文物其实与人无异,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用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因而,片中呈现的这群拥有赤子之心的修复专家们,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人生洞见本身也引人深思:人们修复一件文物,文物的价值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用人的品格重塑它——“格物致知”的现实启发或许就在这里。
在这个封闭忙碌却不为人所知的空间里,他们的从容和优雅显得与现代社会那么格格不入。如同片中提到的,出了故宫像是进入另一个世界,而他们便在那个古老的紫禁城里父传子、师授徒,一代代默默付出。导演曾在本片播出后说起一点愿景,便是想要通过这部片子唤起人们“期待一个不着急的社会”,对此我也能够感同身受。
除了内容呈现上的“有意义”,《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文本。它在豆瓣上比热播剧的评分要高,它在B站上人气爆棚,它还在90后、00后的心目中成了现象级作品——这一切都在试图告诉我们,这部片子有着与传统纪录片不同的.成色与话语风格。面对口径很窄的话题切口,它在处理方式上却狠狠地接了一把地气。在片子没有播出以前,或许很难想象这种题材的纪录片能与互联网文化契合得那么紧密。年轻观众们在弹幕视频网站B站上用各类“奇形怪状”的赞美达成了一场别样的集体狂欢:他们心疼“深藏功与名”的王师傅,他们感叹随口一句“走,去寿康宫!”的霸气,他们崇拜所有修复师“一开口就是满嘴文化”的气质……在这些看似戏谑、调侃的评论里,其实能够欣喜地看到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从来不曾抗拒,甚至向来敬畏。
很多年前,一部名叫《故宫》的纪录片曾轰动一时。最后一集《永远的故宫》里介绍了故宫全面修缮工程的开展,其中用小小的片段讲述了寻找一张用以修复的裱纸的艰难过程,这恰好与若干年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部《我在故宫修文物》有趣地互文了起来。我想,在所有能被留下的奇迹中,没有什么比“人”本身更令人叹为观止。从这个意义上看来,寻找藏匿在断裂残损里的那些惊心动魄,或许是这部纪录片被赋予的更重要的意义吧。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题记
说起蜗牛,许多人会不屑一顾,甚至有的人会嗤鼻一笑露出厌恶的表情。而我要说我爱蜗牛,爱它的坚持和它的忍耐。
蜗牛比赛陈庆文说起蜗牛,大家都很熟悉吧?它有一个硬硬的壳,壳上还有花纹。这个壳就是蜗牛的家。它是用触角当眼睛的,谁只要一碰它,它就会将身体缩到美丽的“房子”里面去,有趣吧?不过,我觉得最有趣的不是看蜗牛藏进“房子”里,而是看他们赛跑。就在上个月,我还亲自组织过一场精彩的蜗牛比赛呢。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和同学小路一起去福光门口的花园玩耍。因为刚下完一场大雨,地面十分潮湿,到处都是水,好多游戏都没法玩。我和小路都觉得很郁闷,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好。忽然,我看到了一只蜗牛,正顺着围墙的拐角,慢慢地往前爬。我眼珠一转,立刻高兴起来,大声说:“有了!
今天我们抓几只蜗牛来进行一次比赛吧。”小路一听,立刻点头同意了,还兴奋地说:“好主意!”
我们开始找了。我的动作快,一下就在大树的树根旁、井台边各抓了一只。而小路也在假山边上找到了一只,加上围墙那里的一只,正好,每人两只!我们可以比赛了!
我们找了一块整洁的水泥地,画了一条起跑线,在另一处画了一条终点线,还在中间设置了一些障碍物。准备完毕后,紧张的比赛就开始了。我的两只蜗牛真听话,一放在地上就向前猛冲,而他的蜗牛,动都不肯动,还赖在“房子”里睡觉呢。我不觉哈哈大笑起来,对小路说:“认输吧,我的蜗牛会一直遥遥领先的。”小路急了,跑到饮水机那里含了一大口水,对着他的蜗牛狂喷。终于,他的蜗牛也开始向前爬了。这时双方的距离已经很大了。小路哈着腰,直着脖子,拼命给他的蜗牛喊加油。他的蜗牛象听懂了似的,拼命地向前爬。距离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
我的心悬了起来,不好,眼前出现了一道障碍---半块砖头。我的蜗牛吃力往砖上爬,浪费了许多时间。就在这时,他的蜗牛追了上来。它们狡猾地绕过砖头,和我的蜗牛一下缩短了距离,后来,干脆两只都追过了我的蜗牛。我非常生气,这两只笨蜗牛,太傻了。小路得意洋洋地说:“认输吧!”我撇撇嘴,说:“终点还没有到,我的蜗牛会赶上来的!”真没想到,我的两只蜗牛从砖头上下来后,真的赶上去了,还一起超过了他的一只蜗牛。“终点就在眼前,蜗牛们,加油吧!”我们齐声大喊。一秒,两秒,三秒……结果出来了,我的蜗牛总算不负我,得了第二、第三名,他的蜗牛得了第一、第四名。我们打了个平手。
后来,我们把蜗牛放了,放回它们原来的地盘,让它们也去寻找自己的快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