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上下五千年,纵观华夏,五千年来我们国家从封建社会走到社会主义现在化国家,从落后到繁荣,是,没错,时代在进步,但人文在退步,古时,我们讲究以“德”作人,每个人的思想都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国家做壮大,现在的人们,思想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德”在有些人的思想中却渐渐消失了,不复存在了。
就拿一些小例子来说:在美国,英国,法国各个地方都用汉语为我们标注,并不是汉语普及到随处可见,而是在警告我们,例如,在美国的公共厕所里,你就能看见用汉语标注着“上完厕所请冲掉”还有在法国的公共草坪上写着“不要践踏草坪”还有就是在飞机上,外国人含一块口香糖就走,而中国人抓了一把又一把装进兜子里,让人们目瞪口呆,这就是外国人看我们中国人的眼神,是,社会中有那么几个,但其余的中国人还是守规则的,不能让五千年的文明大国毁在我们这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上,我们有很多优良传统,我们比任何一个外国人的素质高,但现在的我们做的已经太少了,这些缺失的美,足以让所有的中国人的心寒。
前几天,学校给我们放了一个视频,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一生 都在帮助别人,他从不乱花一分钱,他把所有幸幸苦苦挣来的钱全都给捐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也不好,,但他总是说:还有比我生活的还不好的呢。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雷锋,我们生活中缺失的一种美。
美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由内心发出来的,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沧桑,五千年的人文环境,五千年,整整五千年啊,我并不是在批判整个世界,我只是发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罢了,无论我们多恶劣的嘲讽他们,他们下次不还是按照不误么?美是由内心散发出来的。
缺失的美,已经越来越严重坏堪了,我不知道未来也许会是什么样,但我会永远保持住自己的这份美,直到永远。
原点既是起点,又是跑向终点的开始。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有很多个终点,也包括有很多个原点。在困难面前也是如此,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有的人选择勇往直前,到达终点,又在原点启程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有的人,选择回到原点,又重新来过,这种人是值得我们所敬佩的,他们并不是怕挫折,怕吃苦,他们失败了,又重新在起跑线上努力到达终点。
在生活中,我们面临着职场的胜利和失败,胜利的人也许会很开心,顺顺利利地从原点跑到终点,也许在过程中他们遇到了种种困难挫折,他们有着一种不放弃的精神。那么失败的人呢?失败的人能在原点上重新跑过一次,这种品德是最值得我们所学习的。因为他们不畏惧别人的嘲笑,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他们不怕失败,不怕再重新来过,重新奋斗,难道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值得我们敬佩么?
在学习上,我们也会面临着考试的好与坏。没有绝对的优等生和差等生,只有不怕他人异样眼光,不怕失败的人才是值得我们肯定的。我坚信,失败的人能抱着一种不怕别人嘲笑,坚信自己,就算失败了回到原点继续奋斗,只要坚持就一定有结果,只要付出就一定能有收获的态度。
在回到原点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挫折带来的痛,在途中成功带来的喜悦,在旅途中孤独的背影,心酸的味道。在回到原点中,我们收获了那么多的财富。在重新在原点上出发。带着这些财富一起成长,我们还怕不能达到终点么?即使到最后没有到达,但我们还可以重新来过,我们并不是一无所有的。
原点亦是终点的开端。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以前我反思过自己的所做所为,反思过自己的工作不足。比如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效率低。在班主任管理中也存在有问题:没有耐心和恒心,有时简单粗暴,不科学,不能以理服人等。但都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过段时问就犹如往常一样了。
这次读过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后,使我明确了应该如何反思,反思什么?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在所有反思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反思是对自己错误的反思,反思错误就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要轻易原谅自己,而是要拷问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刚开始,我在上课时,没有按照课堂五个步骤去做做,导致课堂效率低,我尽管反思了,但反思不够。比如真正自学环节,如果学玍没有自学,也就没有什么需求合作的,也不能做到有效展示。课堂效率低。
我一直反思,如果我的学生没有开始学习,我的教学就不能开始,学习始终是学生的事,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助学,而不是替学。我必须警惕我和我的孩子身处课堂心在别处,我的责任是把他们的心思引回到动人的学习中来,各自的眼神可以说明一切。我必须怀着清晰的目标走进课堂。我一定会认真反思,当我犯了错误,我不能再原谅自己,要真正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读书可以使人进步,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反思自己,不忘五个步骤五条誓约。力争做到最好。
1、教后记。他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是改进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教后记,通常是教师依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氛围与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总结,是教师教学的再备课。一篇好的教后记,可反映出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和吸纳新理念、新经验的能力,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总结教学得与失,经验与教训的能力,学科教学测量和运用评价能力,教育科研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后记可长可短,长可千言,短可几百字,可总结经验之得,可反思败笔之处,可分析问题原委,可指定补救措施,还可捕捉课堂上的机智亮点等。教后记要力争体现纪实性、客观性、思想性和针对性。
2、教育日记。即教师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用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苏永新教授认为:“中小学教师,我是不大主张去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的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写教育日记能够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法宝。
3、教育随笔。即教师记录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属于散文体裁的文章。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是从实际出发,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是大教育家,他们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随笔。著名学者李镇西是这样评价教育随笔的:“对于普通教师,甚至可以提倡这种表达——教育理念可以朴实地阐释,教育情感可以诗意地抒发,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