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
妈妈第一次收到你的来信,心里真是高兴极了。读你的信,妈妈才发现儿子你已经长大了,懂事了。
这次你们班主任沈老师要求全班学生都写信给自己的父母,说说自己高考前的心里话,妈妈觉得老师真是“用心良苦”啊!沈老师要求每个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回信,妈妈其实早就很想给你写一封信,但都苦于没有机会,也生怕给你带来无形的压力,因此常常只是想想而已,没有行动。这次,妈妈终于有机会敲起键盘给你写信了。
儿子,从你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妈妈的世界里就全是你。夏天,怕你热了;秋天,怕你凉了;冬天,怕你冷了……看着你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妈妈心理真是比吃了蜜还要甜。
儿子,当你第一天背着书包上小学时,妈妈又是多么高兴啊!妈妈的心里憧憬着你的美好未来----将来能上名牌大学那多好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从小学到初中,妈妈从来没有担心过你的学习,妈妈相信你,相信儿子你能行!你知道吗?当妈妈得知你考上元高实验班时,心理别提多开心啦!你还记得吗?为了庆祝你进入元高实验班,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到饭店欢庆呢!但当你跨入高中的大门后,看着你每天紧张的学习,妈妈真的很是心疼啊!心里也不知不觉地产生紧张和担心,每次你取得好成绩,你快乐妈妈也高兴,每次你成绩下降,你沮丧妈妈也焦急。
儿子,七月的盛夏,妈妈为了放松你的心情,带你去了内蒙大草原,让你领略草原的辽阔和美丽,还带你去了沙漠,让你体验沙漠里骆驼背上行走的那份悠闲和从容。八月你迈入高三,伴随着高温而来的便是无形的高压。妈妈很惭愧,作为家长,妈妈未能在学习上帮助你,未能帮你分担“负担”。但妈妈想告诉你,曾经读过高中的人都会说:“高三最苦,高三最美!”也有人说:“没有经历高三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经历是一种财富。”妈妈相信,你一定会从容面对高三的紧张学习,妈妈相信你!
儿子,在临近高考的最后七个多月里,妈妈很想对你说——首先,面临高考,过硬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许多高三同学对高考是“谈虎色变”,感觉高考就像是要他的命。如果这样,你在高考场上是肯定会失败的。当然,妈妈也不需要你有诸葛亮“空城闲生弹琴”的泰然,只要你放松心态,尽自己所能,尽量不要在心态上犯错,这就算成功了百分之四十了。
其次,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解题功底是固然重要的。但要坚决排除“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对于 高考,其实考查的`主要是你对高中三年所学的知识的积累,倘若最后的几个月里你一直都学习懒散,寄希望于考前搞突击,我想到最后的时候说不定你会不知道突击哪一科,突击些什么知识。因此,妈妈希望你学习有方法,讲策略,一定要在复习过程中不断了解自己、发掘自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习,不懂多问(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同时,你是学理科的,“题海战术”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理解,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佳绩。做到这些,成功的又一个百分之四十又属于你了。
再者,高考还需要你有很好的考试经验,对于中国强调应试教育的现状,我们是不可能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来适应面临的挑战。拥有好的参考经验你便在成功上又加了十分。
剩下的百分之十,妈妈觉得应该是你自己的身体要健康。处于高三这个“高压仓”中的你,应该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记住:“绷得太紧的弦容易断……”
儿子,在临近高考的最后七个多月里,妈妈还想对你说——如果到了高考的前夕,当有一个人问你:“你准备好了吗?”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像他们一样,掷地有声地答道:“我准备好了!”相信你,经过刻苦的努力,到那时,你一定可以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高声自豪、勇敢地宣布:我准备好了!千万要记得: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儿子,或许你会问: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参加高考?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走过这样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上大学?……为什么?为什么?是啊,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在许多时候,在我们还没有认真思考的时候,答案已经清楚、明了……也许,尽管在表面上你在努力地学习,其实在内心深处,对于大学,稍稍有些“不以为然”,并不觉得这是你唯一的出路……但是,孩子,无论如何,妈妈还是要告诉你:为了将来的大学生活,尤其是为了将来的高质量的大学生活,现在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将来,你现在的付出,将会得到十倍、百倍的回报……
距离高考还有七个月多一点,是你一生中难得一次机遇,也是一次很严峻的挑战。“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任何事情,只要能用心去做,坚持去做就一定能做好,一定会成功!一分耕耘,必有一份收获。
说了这些心里话,不知是否对你能有些启发和帮助,千万不要给你产生过重的压力,只要你明确己任,把精力放到应做的事情上去,只要你努力了,妈妈就满足了,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是妈妈莫大的宽慰。认真去做了,就不后悔。
努力吧,孩子,妈妈相信你能行!加油吧,孩子,妈妈相信通过深厚的积累,你一定能簿发!
最后,妈妈想对你说:“儿子,妈妈爱你!”
高三学习顺利!
写信人
日期
母亲,今天是母亲节,从来没有向今年这样重视这个节日,真是惭愧万端,不过,母亲,儿知道,无论怎样,您都不会嗔怪孩儿的
,因为在心中,从来不存在一个独立的自己,您早已化作孩子的生命中,无形无具,但却又无处不在。
母亲,请千万原谅,儿像无数传统中国人一样,羞于直白的表达感情的,细细想来孩儿甚至都没有当着您的面说过一句,‘我爱你
,妈妈’。可是,孩儿深信我们从不会因为这个而当真心有不安,因为,您和我一样从来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被表达被求证的
问题。我爱您,就像,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地球永远都在转动,一样是天底下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我们怎么会怀疑明日太阳是否还
会如今日一样升起地球是否会停止转动呢?
是的,母亲,我们在这一点上,何其幸运,在这个充满了不安恒动变数恐惧的世界上,我们至少幸运的拥有如此的心安。我知道,
无论我在这个滚滚红尘中,大智或者愚讷,美丽或者平平,富贵或贫贱,伟大或卑微,功成名就或者庸庸碌碌,至少在你这里,我
是永远重要的,唯一的,永远安全的,即使没有我这个世界就如同少了一粒尘埃,可是在你这里我这个尘埃确永远是您的宝贝,您
的心肝,无论,在外面的世界里,我收到桂冠荣耀还是轻视白眼,无论我是幸福满怀还是伤痕累累,我永远知道,您的怀抱永远在
等待着我,您满怀的柔情永远在等待着抚平我的伤痛,无论我流浪的天涯海角,我知道,您的爱怜的目光永远在我的身后注视着,
穿越万里高空,茫茫大海,追随着孩儿的身影。母亲,从不需回头,我永远知道,那目光的温暖与安全就如同阳光照耀在孩儿身上
。
可是,可是,也正因如此,在这个生命如同朝露的有情世界,一想到再亲爱的人也终有长相别离的一天,就有无限恐惧涌上心头,
一想到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孤儿,这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怀抱会有一天不再为我守候,可叫儿如何抵御这世界的寒冷?孩儿贪
心阿,孩儿想永远永远永远保有您的怀抱,孩儿永远永远不想成为没娘的孩子阿,孩儿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办呢?
对这个恒久的问题,佛家的答案是: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可是这个答案,儿不喜欢呢,母亲,我们都不喜欢,还是更喜欢这句话: "Better to have loved and lost, than never to have loved at all."
是的,母亲,正如我们都知道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无影无踪,可是我们还是在认真的活。就是这个答案吧,母
亲,请让我们为了对方各自珍重,让那个无可逃避的结局只成为倍加珍惜的动力。
母亲,其实我们已经非常幸运了,孩儿还记得,多年前,那个才19岁的英俊的白血病男孩,他的母亲,每日在病房的角落里无声的
落泪,那绝望悲伤的眼神令人心碎,还有孩儿一直关注的一名曾经才貌双全的清华才女朱令,却被人害得智力身体均被几乎摧毁,
双目近盲,可怜那位母亲,该如何承受那12年的苦痛?母亲,孩儿虽然愚钝平凡,虽还未能令母亲为孩儿骄傲,却幸而体健,幸而
未曾遭遇恶人,不敢令母亲为儿过于忧心劳力,与那些不幸的母子相比,我们多么幸运,感谢上天,让我们彼此保有。我知道这对
您就足够了,对于天下的母亲来说,孩子的健康是她们最虔诚的心愿。
所以,母亲,请为了孩儿,保重身体,为了您,孩儿绝不敢懈怠,不敢糟践您赐予的身体。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是我的唯一,只有我是你的唯一。
母亲,在这个有些不一样的日子里,祝您节日快乐,天天快乐,永远快乐,您快乐,孩儿就快乐。
同时孩儿还要祝愿那两位不幸而可敬的母亲以及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希望那位男孩已经康复了,如果是的话,他也该是个父亲了,他的孩子一定会像他一样美丽,也为朱令祈祷上苍,希望天可怜见,至少安慰怜惜一颗饱受折磨的母亲的心吧。
儿遥祝于13/05/2007
花季少女渴望至亲的爱,渴望同学间真挚的情谊,但事与愿违,一切都没有那么美好。起初看这部电影不是奔着郭敬明的生花妙笔,而是冲着那段比悲伤更悲伤的青春故事。
她叫易遥。是一个在校女学生。可能在我们眼里,校园是美好的,自在的。但在易遥眼里,就是一所“监狱”,无时无刻的折磨,最后被人推入深渊。也许对易遥来说,死,也是一种解脱。家里穷,买不起新校服;妈妈做着“不干净”的工作,弄堂里的邻居都不待见;校园暴力,使她对这个世界唯一的美好都被磨灭了;友情的不信任,使她在这个世界上没了容身处......她的痛是常人所不能体会的痛:泡泡糖黏在她的头发上,红墨水泼在她的衣服上,大家口中的“病原体”以及一口一个***人犯的字眼......这些痛,能体会到吗?
易遥的青春是没有光的,就像她对齐铭说的那句话一样:“你以为我想看到那些脏的黑暗的东西吗,你生活在光亮里,你就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校园暴力是一场灾难,一场对于一个人几进毁灭般的灾难。在影片过程中我才有了这样深刻的体会,被所有人如同看小丑表演一般的目光包围着,被恶言恶语和满世界的敌对攻击着。易遥已经很坚强了。如果易遥最后没有坠入深渊,没有声嘶力竭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或许依旧没有人会懂她心里的苦痛,没有人会重视这一场极其可怕的校园暴力。这场名为“玩笑”的闹剧中,没有旁观者,只有......施暴者。
游过悲伤河流,曙光不曾挣扎于没个挣扎的人。
愿所有的青春,都被温柔以待。
天生没有痛楚的男孩短短32年的生命。
一个生来没有痛觉的男孩——詹姆斯,到11岁才开口说话。由于传染病肆虐、家庭变故,他开始了流浪的日子,遭遇各种奇事:有人利用他没有痛觉的身体贩卖灵药、有人收藏他成为展示品……“铁石心肠”的詹姆斯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在机理血肉间挥汗操刀。
就拿卖灵药的表演来说,他们让詹姆斯假装疼痛,擦上药,伤口瞬间又长好了。于是在场的人纷纷掏钱买药,直到所谓的灵药被抢购一空为止。众人哪里知道,伤口的快速愈合根本不是药的作用,那完全是詹姆斯自身的特质!而那时年幼的詹姆斯又哪里知道他在做一件什么事呢?否则何来“利用”之辞?又怎么会说是“遭遇”呢?
其实,正因为他没有痛觉,他才会在做手术时,手都不抖一下,他不明白为什么在手术时人们会惧怕,会冒冷汗,会比他担忧几百倍几千倍。也正因如此,他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出奇的镇静,每时每刻都有极高的效率。他冰冷高傲的面庞,让他看起来没什么人情味儿。
的确是詹姆的遭遇啊。
直到他爱上女疯子多特,又瞬间失去她,詹姆斯开始感受到人类应有的七情六欲,开始懂得悲伤、流泪和身体的疼痛……
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詹姆斯失去多特的痛苦以及他有了痛觉的改变。他“学会”犹豫了,他甚至为该穿哪一件衣服而犹豫,而事实上它只有两件可选择的外套而已。这当然并非重点,但显然告诉我们如此之大的反差。而在这之后没几年,詹姆斯就死去了。
的确是詹姆斯的遭遇啊!我想他是在现实中挣扎着死去的。
“痛”是身体的感觉;内心的痛是“痛苦”。以前的詹姆斯不懂,而当他终于弄懂的时候,他的生命变得那么脆弱。为何,为何?是他的直觉和感情习惯了被过度的理性和冷漠所贬抑?奈何,奈何!我也只能发出心酸过后的四个字了。
其实,詹姆斯的塑造者,即这部小说的作者,是通过詹姆斯作为医生对人体的探索的科学主义,和他本身的不近人情来引出被科学主义所抑的直觉与感情的。作为我本人来说,我认为人类的感情和直觉是否被科学主义和科技的高度发达而贬抑仍然是一个等待人们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这一问题之于那些重感情的`人就如同机器人是否会控制人类的观点之于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一样。而我恰恰是哪一类重感情的人。
问题想到这里,我忽而觉得自己被推入了击退两难的境地,毕竟,我们都将成为古人,而将来会怎样,谁会有先知呢?只是霍金说过:“你所必须做的是你在所处的环境下做最大的努力。”事实上,人们已经意识到在某些领域科学与伦理等的冲突,并且在尽力避开这些敏感部位。克隆人被禁止以及科学本身的坎坷历程,已经向我们证明,那些令人敬重的品德高尚、精神可嘉的科学工作者们无时无刻不注重将科学的发展扶上正轨。
人的聪明才智并不像录音机里的磁带可以倒退,现实对于我们只能面对,无法逃避。一个新的主题,一次新的奋斗的历程摆在我面前了。我笑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