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已者,反求诸已而发已矣。”旨在告诉人们当面对失改时不要一味怨天尤人,而应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才为仁者。由此可知,自省精神铸就成功。
自省精神使一个人取得成就。国家游泳队员孙扬曾经犯过许多错误,年少轻狂的他与教练吵架,离开国家队出走,则无证驾驶更使他被国家队开除数月进行管教。在这些日子中他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年少无知的举动,在刚结束的韩国仁川亚运会重以全新的姿态出发,力斩1500米个人金牌,打败昔日队手朴泰恒,而他与朴泰恒从伦敦到仁川的友谊也是渐深厚,受到世界人们的好评,为人接受。正是因为孙扬敢于面对过去冼新革面,他才会重新出发重新得到人们的认可。
自省精神使一个集体走向辉煌。马云在亚洲投资会上表示阿里巴巴没有跟上腾讯业务发展步伐,他深刻自省了阿里巴巴集团的竞争方案,“我们想改变中国”,这使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全球影响巨大的网络批发平台。聚美优品曾被曝光销售网站第二页销售伪制奢侈品,这引起了聚美创始团队的反省,最终适应电商新模局,重新获得消费者的的信任。反之,不懂而反省的IBM被早早收购,记忆中的红梅集团也退了历史舞台……自省精神对于一个集体由其重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完善,适应市场才会在历史中经久不误日渐强盛。
自省精神使一个王朝走向兴盛。唐太宗时期有一位忠臣魏征,他经常“犯颜”与太宗据理力争,直言进谏,惹得太宗的“君顔”经常落地,太宗十分气愤地加到寝宫被长孙皇后发现实情,长孙劝太宗:“只有忠臣才会使国家强盛。你这样做会蔽塞忠谏”。太宗顿悟,然后反省自己的过错,最终接受良言忠谏,冶理国家有方,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才会有仓稟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况。正是太宗的自省精神使他广开言路成就唐朝兴盛。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自省在成功路上必不可少,懂得自省的人仿佛有一面镜照着自己,三省吾身,照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这些人一定会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反之不懂得自省的人只会怨天尤人,使错加倍,那么他们一定会碌碌终身。
自省铸就成功,朋友们请时常举起自省之镜在未来的茫茫中前行。
自省是一种工具,一种能够使人恍然大悟,并不断完善自我的工具。
自省是一段缰绳,是一段驾驭骏马的缰绳,挥动缰绳,骏马飞驰,像离弦的箭一般,直奔前方,但关键时刻,我们也要猛然拉起这缰绳,让马急停下来,因为前面就是万丈深渊。这就是悬崖勒马,而自省就是这勒马的缰绳。
西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励精图治,为了维护国家北方的安全,多次派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征讨匈奴,连破匈奴大军,迫使匈奴内迁,从而保证了北方的安全。但汉武帝有一次去忠烈村,看到那里的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处处一片荒凉。他去与一位失去右腿的男子说话,只听那男子道:“陛下,什么时候再打匈奴,我还要上战场!”汉武帝此时大悟,连年的战争已让百姓民不聊生,经济衰落,不能再打了。于是,汉武帝下了一份“罪己诏”,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试想,如果刘彻继续出兵匈奴,汉朝毕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可见,自省让人恍然大悟,不至于一错再错。
自省是一段缰绳的同时,还是一把雕刻刀,一把完美的雕刻刀,“修改”人生的点点滴滴,让其也趋于完美。
外国曾有这么一个人,每天晚上入睡之前都要反思这天的所作所为,想到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想着要改正,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看来,自省可以帮我们祛除缺点,走向完美。
自省更是一把梯子,一把连接天与地的穿云梯,它可以让你登上天的境界。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记叙了这么一个人,他叫周处。因为为人专横又力大无比,被义兴人当作三害之一,后被说***虎斩蛟,与蛟在水中出出没没,当众人都以为周处死了而欢呼雀跃时,周处又回来了。他看到人们欢呼雀跃的时,什么都明白了。经过一番自省后,他决定洗心革面,去拜访清河,最后学成回国效力,战死沙场。从众人心中的祸害变成忠臣良将,岂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说,自省可以扭转一个人的天地。
自省是一种工具,是一种百利而无一害的工具。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倍乎?传不习乎?这是孔子弟子曾参的一句话,其核心是自我反省整部论语乃至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即是自我反省乃至自我不断地反省,可以说,反省是人的理性到达一定阶段的产物。
自我反省,即是自我检查,反省的目的则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自己,然而要自觉的反省决非易事,因为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很高的自学性,跟很大的勇气,我想还需要一颗心,一颗坚定不移,无坚不摧的恒心。
然而作为现代人,生活在这热闹而又烦噪的社会我们颗心却似乎经不起时间的拖拉,时间一长,不少人便会把自己的志向抛到九霄云外,在欢乐中,也在自己心灵疲惫中迷失自我,然而当夜深人静时我们面对自己赤裸裸的心灵,我们正确审视自己的同时,换来更多的是长吁短叹,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言以蔽之,无奈的心灵折磨我不愿回到这个苦难的深渊中,这么,救命的路标在哪里?我正确的路又在何方?
读中国的儒家学说颇有心得,孟子说:“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齐家、治国还是平天下,修身是根本,无德之家必不能存,无人之国必不能久。国家是由众多小家组成的,欲国之长久,必先立德,欲国家立德必先令国之小家立德,欲国之小家立德,则必先使小家之人立德,这立德的过程,便是修身了。
修身是一个过程,《大学》上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极有德理的,有德之人最根本的是要明是非,“知不致意不诚,心不正。”又怎能明是非呢?因而,我同意古人所讲的,我认为修身最关键一步乃“正心”
何谓正心?正心者,清心也?包拯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人立于天地之间,德是根本,有德就会有修养,一个人心无邪念,便是心善,心善者若能合理控制自己内心的***,便能清心了,也就有德了。
人既德立便思如何立功了?尤其年少轻狂的我们,立功便须有才。便翻开泛黄的《二十四史》,从前向后,越翻越是伤心,单就思想来讲是后代思想家胜过前代者,没有。如孔孟二人后世儒学家多如牛毛,但却无人能出其左右。为什么长江后浪压不倒前浪呢?我不想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古人在死人面前总是跪着,因而谁捧着死人,谁的面前便跪着一群人,再高的人,一旦跪下所见,多也只是这个死人了。另一个原因是后世有才者大多已是双鬓斑白的垂暮之年了,他们做事多按常理出牌,这虽足够稳重,但却很难超越先人,他们好比身上背着一块石头,踩着先人留下的脚印前进,脚印虽深了,但还是这种步法,千年如一,因而便最终将这路踩得向下倾斜了。但他们还是走,走了千年,终没能停下。
导致他们如此的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年轻时所有的这一股冲劲,一种敢不按常理出牌的勇气,但愿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这么一股冲劲。我想:谨慎有余,魄力十足的人,才是今天中国的希望所在。而自我反省乃至自我不断地反省,便是这种人才的希望所在。
千年回眸,历数无数功与过;晨昏内省,独具谦谦君子风。当幼发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一片死寂黯然,当恒河上下破败不堪,当尼罗河四周危机暗潜,黄河、长河依然迈着稳健的步伐奔流入海。是什么让黄河与长江的前进如此激昂有力?是什么支持了它们孕育的中华文明历经磨难,屹立不倒?太多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而我想说的是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性使文明有了更多的生命力。这生命力不仅来源于寻求发展,而且来源于懂得高效发展,懂得反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发展进步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时常反思自省的习惯却并非人人具备。而恰恰是这自我反省是长盛不衰的秘诀。
试问:刘邦若不谙其中之道,逢战便亏的他如何成就汉家天下?唐太宗如不纳魏征之言,一意孤行,怎能开创大唐盛世?没有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催人自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此番又该是何等模样?
反省,让发展踏入了正确的道路;反省,给人生指引了方向;反省,令民族更新完善,渐臻完美。但作为年少者,放荡轻狂,无所羁绊,常常使我们忽略了反省,只一味地向着理想前进,跌得头破血流。孰不知,停在原地的反省有时比向前猛冲重重要。它给予我们冷静思考后的智慧灵泉,冲开路上的层层阻挠,而不必经历盲目前进所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反省绝不是墨守成规,将自己罩在的框架之中,而是一样修炼自我的工具。华夏子孙正是凭此培道育德,深化涵养,积淀为闪耀千年的君子风度,延续了古老的中华文明。我们又何尝不能保留下这份谦跟礼让,让唐装的翩翩衣衫拂过史册时,漫开一片懂得自省的德行馨香?
抛开浮燥,别让反省成为嘴上虚词。就从现在开始,轻轻地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