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而至,每当这个时候,靠近北方的城市早已大雪飘飘,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才能出门。南方的城市就算不下雪结冰,气温也会一夜之间下降,白霜爬到了树儿草儿上。
冬至时节,每当我起床时,基本上都能看见窗子上出现了一层水雾。挣扎出暖和的被窝,那寒冷的空气就让我一激灵,瞬间清醒了许多,不禁感叹冬天起床也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儿。
窗外,三棵银杏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那些叶子还没怎么黄的绿树旁,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确也昭示了冬的来临。地上的雨水差不多快干了,一阵寒风吹来,树上的叶子在枝干上无助地瑟瑟发抖,最终等待它的是化为泥土。
冬至的时候,人们最快乐的是窝在家里,煮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火锅,一家人围着暖呼呼地吃着。外面北风呼呼地吹着,屋里人们把自己吃得热乎乎的,这是多么舒适惬意的日子啊!
传说中,冬至在历史上是新年元旦,也作小年。有着不一样的期许——对来年甜蜜生活的期待!
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习惯称为“鬼节”。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
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
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
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
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
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
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
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
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
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
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
晋北地区多插柳条。
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
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
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
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
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
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
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
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清明节,全省盛行“打秋千”。
时间讲究前三天、后四天。
太阳出山后开始,姑娘、媳妇们都要一展风姿。
太阳落山后,必须停止活动。
传说清明前后,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间出来玩秋千,人是不敢与鬼争的。
虽然荒唐,却也反映了对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亲人能够与生者同乐的传统心理。
清明节,全省还盛行放风筝。
田间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欢乐的孩童,手牵长线奔跑竞比。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
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最大特点。
清明节前后,还要过“三月三”。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
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亦称为“三巳”。
三国魏以后,把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袭至今。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
后来则变成了每到三月三,人皆到水边游玩饮宴的习俗。
山西旧有“三月三日天气新,汾河两岸皆丽人”的说法。
三月三日,民间也演变成祀神活动。
北部地区有祀“真武神”与“西王母”两种,祀王母称作“蟠桃会”。
南部地区大多为祭祀“华佗”。
襄汾习俗到华佗庙焚香,每人要敬献一只雄鸡,并用针刺鸡冠淌血以祭祀,俗称“千鸡会”。
三月三日,晋东南地区妇女习惯到野外挖取野菜,加工而食,称为斩百病。
晋西北地区则在谷雨节前后挑野菜吃。
也用榆菜和米粉作饵,蒸面成块,称为“榆钱傀儡”。
吃起来软美可口。
三月三日,晋北地区民间习惯做醋。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
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
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类、糕饼等。
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
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
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
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
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
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舟山:
扫墓舟山人俗称上坟,到坟墓前祭奠先人。
祭奠时,出于对先人的尊重怀念之情,人们皆先剪除杂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坟,所以称之为扫墓。
继而,点香烧烛,摆螺蛳、青饼、条子糕、菜肴等供品,老式的家长率全家老小下跪磕头,新式的行鞠躬礼。
祭礼毕,坟顶插竹幡,焚烧纸钱及冥钱,给围观上坟的小孩分“麻糍钱”(麻糍即青饼也,其形状有圆形的,也有菱形的。
上坟后,回家还要做“清明羹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旧定海上坟时供品有一个特色,许多菜肴系凉菜与凉拌菜,还有清明特色点心??青饼、条子糕皆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节的习俗虽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历久不衰。
此外,旧定海民间还有一个习俗,清明节这一天,城郊及渔农村居民妇女头插菜花、青蒿,门插柳,俗话云:“清明戴花,来世有妈;清明戴枝青,来世有亲人;清明插杨柳,来世有娘舅。”
又是一个冬至到来了,姥姥早早打来电话叫我们回家。
一回到家里,就看到围着围裙,正在和面,我也嚷嚷着要一起包饺子。我学着姥爷的样子,左手拿起一个小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着,可它一会儿粘在案板上,一会儿粘在手上,就是不听话,怎么也弄不圆,最后还掉在了地上,大家笑了起来。没办法,我只好投降了,拿着姥爷已擀好的面片开始学着包,姥爷边包边教我,说道:“左手把面片拿稳放在手指中心,右手用小勺舀上少许馅放在面片上,用手轻轻把边缘捏住,两手一捏就行了。”我一听真简单啊!便马上按照姥爷的方法按步就班开始操作了,而我包的饺子像一个“小胖子”,大家又忍不住笑了起来。包完后,我发现我的衣服上都沾满了面粉,真像个圣诞老人。
吃着美味的饺子,我们会心地笑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