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大门就像一堵厚厚的墙,外面的人削尖了脑袋想挤进来,而里面的人却拼了命地想风光的出去。
一眼云烟,茫然间我已步入了高三,当初进高中的青涩模样仿佛还在昨天。只能无奈感叹时间的无情。高三已经开学一个星期,压力如凝固一般,充斥在空气中让人喘不过气来,每天的课程不外乎那几门,像单片循环放映不停。仅仅这一个星期,已经让我由衷的压抑。老师在课上不停地讲着,我们在下面不停地记着,日复一日不曾变化。整个教室仿佛是一个四面不透风的大铁箱,身在其中,我们是多么渺小,为了自己的将来而恣肆泪水和汗水。
高三时一堵墙,将我们与外面的世界隔开,满眼只有白纸黑字和红笔批改的痕迹。虽然生活单调没有色彩,但我们却不能盲目浑浑噩噩地没有目标和斗志。现在的我们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绝不能没有奋斗的勇气。我们已经不能随遇而安了,当你选择迈入高三,就要有“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情。
还记得班主任说过,当我们坐进了这个教室,已经不再是为一纸红色的高中文凭了。是的,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原因而齐聚坐在教室,都有自己为之奋斗的信念,不管是为了家人抑或其他。在这高三的大铁箱中,我们要突破铁的围墙,用仅有的十个月不到的时间,哪怕夜复一夜的凿击也要离开这黑白单调的世界而看到美好的明天!我们不能浑噩,不能如同有些人一般丧失斗志,最后“死”在高三的围墙而再也如不去,那样的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继续上高三呢?
突破高三的围墙,我们首先要突破内心的围墙,不能再如高一高二一样把学习当作应付老师的行为。我们要树立信念,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力,以理想为标杆,坚定地迈出每一步,即使路途中困难重重,也许会跌倒也许会哭泣,但只要坚信自己,即使最后的结果不会令人满意,只要问心无愧就无愧于每一个人。
高中仿佛一堵厚墙,但请你不要惧怕,用志气和信念突破它。从那以后,你的眼前将是灿烂的明天。
这是一个被网络包围的时代。
且看一年前的一则网络谣言。2020年2月21日,一位名叫“米朵麻麻”的网友在微博发布:今天去打预防针,医生说252医院出大事了,医院出现非典变异病毒。此微博在网上很快传开,引起各方关注,随之而来的更是群众巨大的恐慌,毕竟10年前的非典夺走了太多生命。2月23日,被网络谣言包围的252医院与保定卫生局赶紧辟谣,经调查为普通感冒,大家虚惊一场。
网络对我们的包围,不仅仅只是那些虚假传言,更严重的是网络已牢牢将人们包围在了虚拟世界中。
没有网络的时代,闲暇之余,人们总会去踏青,去郊游,看那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的绮丽风光,享受那碧玉妆成、绿丝万条的盎然生机……一切多么美妙。
现在呢?出游的人越来越少。本该是旅游旺季的寒暑假,人流量却远不如过去。究竟是何原因呢?调查一看,原来,许多人都被网络“围困”在家中,对着液晶显示屏乐不思“游’呢,问其因,答曰“宅在在家中有空调,有电脑,可网购可网聊,何乐而不为?”
在网络的的包围下,与家人的交流少了,与朋友的谈心少了,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少了,我们被活生生的困在了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屋外的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早已被遗忘,还有谁去赞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欣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春光,听取“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蛙鸣……
采菊东篱下的恬淡已经走远,闲来垂钓碧溪的闲适也不复存在,网络的包围让心与心的距离越拉越大,我们必须突围!
其实,网络的围墙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多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多想想生活的意义,我们一定可以走出网络的包围。
放下手机,离开电脑,约几个好友,带着一颗淡然的心,观长河落日之壮美,听长江滚滚波涛之声,嗅墙角梅花之暗香,品红泥小火炉的一杯新酒……
突破网络围城,与真实接轨,与自然为友!
一连几次的周练把我打得遍体鳞伤,坐在书桌前的我面对着一摞习题,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找不到出口的方向,周身似乎被白茫茫的烟雾笼罩着,我迷茫了。
推开家门,我漫步在河畔。流水缓缓的流过破败的水泥桥,显得越发静寂。这时候连流水也收敛了自己的嗓音,不那么嚣张。桥体上水泥斑驳,钢筋毕露,因为很少有人来,桥上生满了青苔,潮湿。即将隐退的落日,给青苔陇上了一层金色的鳞片,营造越来越少的`暖意,不觉心中一阵凄凉。
目光不经意瞥见一抹金黄——银杏树。那曾是我儿时的玩伴,我曾爬上树叉,眺望远方。然而它却渐渐消失了生命的气息,树干被虫蛀空了,记忆停留在它颓败的身影和我儿时心里深深的遗憾:它一定熬不过那年冬天。后来我也因为遇到新的伙伴以及越来越多的作业,再没有去看过它。
没想到,如今的它竟变得如此绚丽夺目,在落日的余晖下,绽放出金色的光彩。原本蛀空的树干裸露在外面,似乎在向人们述说它的过去,然而树的顶端却伸展出结实的枝干,用那面目的金黄告知它如今的辉煌。虽然已经到了落叶时节,它的枝叶依旧生意盎然。这一幕深深的震撼了我。
我顿悟:原来它从未放弃,而是在积蓄力量,突破蛀虫重围,一直在努力拼搏着,它让生命活得更加精彩。我不禁走近它,抚摸着它并不光滑的树干,感受着它顽强的生命力,一股力量似乎传入的我的手心,让我不再迷茫,我似乎看到了白雾在消散,一条前行的路出现在脚下。
回到家,重新坐回书桌,面对那一堆习题,不再退缩。黄晕的灯光下,我轻轻翻开泛黄的练习簿,看到那一个个字符变得生动有趣。我拿起了笔,轻轻书写,周围静悄悄的,只有笔摩擦纸的沙沙声。那股力量引领着我向着出口狂奔,一场突围战开始了。
此时的月光一定把银杏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仿佛是小树林意味深长的话语。
当莫言站在瑞典文学院的领奖台上,高兴的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反省。我们的文化力量真的很强吗?
也许有人会说,泱泱中华,千年的文化底蕴,历史沉淀了很多,但留下的也很多,这些文化难道不是追寻者的目的地吗/
不能否认文化的流传,但现在要谈的是文化的传承,发展。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让流传下来的文化又消磨了几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让文化被包围,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类,文化需要突围!
靠文化赚钱已不是稀奇之事,随便一个把野史写入剧本的导演都能成名;随便一个笑谈历史者都能博观众一笑,如此下去,几千年的文化必被销蚀殆尽,化为历史的烟云。
娱乐者的欢笑成为文化的丧钟。“戏说”“大话”之风盛行,把历史当成游戏,战争当成娱乐。娱乐者,愚国民也!
文化突围,需要我们用精神力量去创造。浮躁的社会,也许实际的文化让名利来得更快
些,红起来的网络写手便是最好的例证,但,这只是过眼烟云,笑谈终究是笑谈,没有质量的速度,没有任何价值。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像史铁生一样用一生思考人生,他的作品不多,却字字珠玑,打动人心,这,便是成功的突围者。
也许没有“一字三月得的苦心孤诣”,但要有对文化的坚守,才能突围成功。傅斯年曾让学生三年内不要发表任何论文,为的是让学生积蓄力量,待一日突围成功。文化突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让文化真的从娱乐中解放出来,出淤泥,而不染。
文化突围,纵使我们不能减缓历史的车轮,但我们可以挑出新一代文化中的精华,装在历史的马车上,让历史稳步向前。
回到瑞典文学院,看看以魔幻现实主义获奖的莫言,无疑也是一名成功的文化突围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