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里,家是菜园,我是菜苗,一个茁壮成长的苗,而陪伴我了十三年的家风则是甘露,雨滴。是家风耐心的历经春夏秋冬滋润着我,没有家风的滋润,我就不能茁壮成长。
家风伴我从懵懂无知走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阶梯上踏上脚印,是它塑造我。在模糊的记忆中,妈妈教我懂礼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对我各方面品质都严格把关。
俗话说:“家兴出孝子,家败出逆子”一个家庭兴衰,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品质言行,而一个家庭兴衰与否,都与家风,家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众观历史,回顾曾辉煌一时的家庭,其家风各有千秋,有不少称之为传经典,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名流千古,一个忠字便是岳氏的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就是曾门家风。
在我家,最重要的家训仅一个字,那就是“孝”。记得那时候太姥姥还健在,身子骨虽然硬朗,却得了老年痴呆症。姥姥没有任何怨言,默默承担起了照顾太姥姥的责任,照顾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的人十分不易呀,但姥姥总是做的很好,给太姥姥剪指甲、梳头、擦身子无微不至,整日整夜陪伴在太姥身边。一天吃过早饭,太姥独自一个人离家,不知去向。姥姥心急如焚,顿时手脚无措,还坚带家人持四处寻找,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条小河边,姥姥终于找到了正在发呆的太姥,姥姥激动热泪盈眶。此后姥姥对太姥照顾得更加细致周到,十年如一日,直至太姥安然去世。每每听到这故事,我都会情不自禁地留下泪来。
姥姥对太姥姥的孝顺无声地影响了我的.父母。平日里父母会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引导我继承家风家训,孝敬长辈。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一点点养成了孝亲敬长的习惯。我虽然不能在物质上孝敬父母,但是我总会在父母遇到问题时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在父母疲惫时,去安慰他们。这些行为习惯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家风啊。
这些好家风像棵大树般庇护着我成长,让我能够拥有友善、勤俭、谦厚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优良传统对人内在气质的影响,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无形塑造,让我受益匪浅。
家是一个缩小的国,国是一个放大的家,树立一个良好的家风家训,成为一个品质优越的人,只愿家家之风、家家之训、能代代相传。
在这六年中,我们如一颗小树苗,是你小学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我买进了中学的大门。我忘不了母校,更忘不了母校的老师,忘不了这些陪伴我成长的老师。谢谢你,老师。
在这六年中,如果我是一棵小树苗,是你们辛勤浇灌,培养我成为今天的大树。是你们为我开启知识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
难忘啊,殷殷的教诲!难忘啊,清瘦的背影!难忘啊,灯光下的背影。深深的哲学,是你们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句句的唠叨,是你们教会我细心;次次鼓励,是你们教会我要笑看人生。老师亲切的话语就像那清澈的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老师严厉地告诫是为了让我不断进步,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老师,您的教诲就像一颗种子埋在我的心田,慢慢发芽,慢慢长大,使我养成了好习惯,不再是当年那个年幼无知的小孩。谢谢你老师,陪伴我六年,看着我慢慢成长,慢慢进步。
如果说,我是一颗幼小的花苗,那么您就是辛勤的园丁;如果说,我是香甜美味的蜂蜜,那么您就是勤劳的蜜蜂;如果说,我是一棵小草,那么你就是清凉的露珠;如果说,我是一棵小树苗,那么您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是你们陪我度过六年时光,那个灯光下辛勤的影子——老师。小学六年,有了你们的陪伴,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老师的谆谆教诲,像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田。在小学时光中,除了老师,还有母校的一草一木。小花园中的那些花,开了,谢了……那些树仍在那傲然挺立着,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它们陪着我度过了六年时。
在这些岁月里,老师为我把好成长的风帆,让我更好的扬帆远航。在城的过程中,有了的陪伴,我更好的成长。不再寂寞,不再孤单。谢谢你,陪伴我成长——老师。
众所皆知《三国演义》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它确实无愧这一美誉,翻开它不错哦 你也可以投稿,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用十分精美的文字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用点点笔墨勾勒出一幅幅壮美的图画。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在隆中细心观察气象,认真积累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成为一位旷世奇才,是智慧的化身,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学习也是如此,谁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只要每天锲而不舍地积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成功属于每一个勤奋的人。读《三国演义》让我领悟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读《三国演义》让我懂得:历史如同一面镜子。我们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在读书中快乐成长。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千钧一发之际利用“空城计”,镇定自如不用一兵一卒击退敌人,令我心悦诚服,其实生活中处处有三国。有时,当你走进死胡同,想想张飞,不去与一触即发的危险硬碰硬。处事不变,学会从容不迫。试着走另一条路,或许那里就通往胜利。当你遇到拦路虎时,你千万不能自乱阵脚,而是需要冷静思考,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时就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就是读书的收获。《三国演义》像一盏奇特的灯,它照亮求知者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并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荡涤我的心灵。激励我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拼搏、奋进……
读《三国演义》让我懂得:生活就像这名垂千史的三国,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去品味,让我们用心琢磨,去学习,去品味,去感受,读懂生活中的三国。在读书中茁壮成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到了,已近午夜时分,我和爸爸急忙赶到楼下,准备放鞭炮。爸爸先点燃一炷香,轻轻地将香凑到鞭炮旁,只见引信哧哧地冒着火花。霎时,烟花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印记。我兴奋得手舞足蹈。爸爸再拿起鞭炮时,我急急忙忙抢过香,打算自己点燃。但是因为我紧张,点了几次都没点燃。引信好不容易冒出了火花,不巧,一阵风刮了过来,火花就化为了一缕轻烟。几次努力之后,香又熄了。此时,我额头渗出了汗珠,手臂发抖,既紧张又烦躁。刚想退缩,爸爸鼓励我说:“不要害怕,有些事你是可以做到的,加油!”然后又默默地给我点燃了一根香,带我到背风处。我把香举起,放在引信旁,慢慢地靠近。紧接着,一团火飞奔在引信上!鞭炮炸响,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宣告着:我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而这,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完成的。在鞭炮声中,我和爸爸相拥在一起,爸爸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紧接着我又放了几个烟花,释放我的兴奋之情。伴随着新年的钟声,烟花在鞭炮声中化作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绽放在除夕的夜空。新的一年开始了,在烟花和鞭炮声中,我忽然明白,这新的一年里,我收获了父亲无限的爱。
此时,随着烟花的升起,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中闪过:酷暑下,爸爸在校门口等我放学;寒冬里,爸爸摸黑给我做早饭;晨曦中,爸爸在忙碌中给我装书包;夜色中,爸爸在疲惫中陪我读书……这一切都漫上我的心头,如烟花般朵朵盛开。十三载的光阴,亲情无时无刻不在我身旁,伴我成长。
豫剧是河南人引以为豪的,它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传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主要在黄河、淮河一带流行。大部分省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但是,豫剧的起源是什么呢?这已经很难考证。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是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
据班社中的老艺人传说,过去的演员大多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蒋门和徐门两家的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已经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
“当当当!当当当!”读着读着,我仿佛听到了豫剧乐队武场的伴奏声音,是那么铿锵有力。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器乐有板鼓、堂鼓、大锣、手擦、小锣和梆子等等。加上其它附属板式唱腔中的各种锣鼓点,总共不下百种。
豫剧是河南的代表,是河南的特别之处,我身在河南,为河南的豫剧而感到深深自豪!
我从大班开始学习古筝,一转眼,古筝已经陪伴我五年多了,今年,我就要考十级了。古筝不仅让我陶冶情操,还培养了我的毅力和恒心。
小时候因为古筝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我喜欢上了它,每当学习新曲子时,我都格外高兴,那时几乎不用背谱,弹起来也非常简单,每天弹上几遍,压力全无,那时我觉得古筝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天弹古筝也成了我最大的乐趣,古筝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到了中年级,新曲子变得难了起来,10首曲子有4首要背,一般都是双手弹奏,谱子也由之前的1-2页变成了4页左右,谱子虽然比之前好听了,但是我觉得有压力了,没有以前那么积极,谱子背不出来还会发自已脾气,虽然还是每天练习却没有以前那么快乐。
级数越来越高,新的曲子越来越难,几乎每首都要求背谱,而且都是5,6页的谱,唯独使我快乐的是学习流行歌曲,只有弹流行歌曲时,我会有成就感,会感到快乐,因为这些歌曲,我喜欢,我爸爸妈妈也都听过,我经常弹给他们听。从第一次上台开始,我们有了表演的机会,大家都在努力练习,我也不例外,但是我渐渐地感觉到古筝似乎变成了我的一种负担,它占领了我的课外时间,我的周末,我开始有了抵触的情绪。过几天就要表演了,我连谱子都没背熟,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可是越急越背不出来,上古筝课时也漫不经心了。就在那时,我看到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右手,她痛苦万分,觉得一切都完了,从此不能写字,不能做家务,什么都不能做了。但是一段日子调整心态后,她想通了,光痛苦,埋怨老天不公平有什么用,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她开始学习左手写字,用左手做家务,并且左手做得非常好,小女孩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看了这个故事,浑身又充满了劲,跟小姑娘比起来,背谱算什么困难,我加紧练习,全神贯注.盼望已久的`表演终于到了。大大的舞台,下面坐满了观众,舞台边上摆着娇艳无比的鲜花,舞台后面还有一块大屏幕。我有些紧张,轮到我了,我深深呼了一口气,踏着轻盈的步伐走向舞台,我面带微笑地鞠了一躬,坐下来,手指在琴弦上轻快地跳跃着,旋律随着我手指灵巧的拨动变得灵动起来,音乐变得美妙起来,我声情并茂,整个状态也很投入,同时融入了情感.我自已也被自已打动了.弹完后,台下立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灯光照在我身上,我觉得无比自豪,信心与热情又满满的.
我现在还是喜欢着古筝,每天坚持练习.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什么事都能成功!
在我的家里有一个戏曲迷,那就是我的奶奶。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很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戏曲,尤其是我们河南的豫剧。有一次,我们去公园玩,走到一个凉亭那里,有一位老爷爷在唱戏,奶奶马上停下了脚步,聚精会神的听着,嘴里还轻声的跟着唱了起来。回到家里,吃完午饭,我刚准备午休,就听到了一阵戏曲声,原来是奶奶打开了老年唱戏机,哎!奶奶可真是个“铁杆戏迷”呀!
跟着奶奶听了这么多戏曲,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经典豫剧《花木兰》,你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满满的河南话,这部戏曲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南北朝时,潘邦犯境,边关告急,花木兰的父亲被征兵去打仗,木兰想:父亲年老体弱,弟弟又年幼,于是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部戏带给了我很多感想,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人也可以做到,所以我觉得花木兰真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作为一个河南人,家里又有奶奶这个老戏迷,豫剧就像一日三餐,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陪伴着我成长,耳濡目染,我也慢慢喜欢上了豫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