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中秋节,晚饭以后,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坐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吃柿子,一边赏月。
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这么美的月亮能不让人心动吗?这圆月非常调皮,一会儿钻进云姐姐的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谈话,一会儿唱歌跳舞……真拿它没办法。这时爸爸说:“其实月亮是不会发光的。它就像一面镜子,把太阳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这些光是不热的。”不久,月亮旁边出现了一丝阴影。爸爸又说:“这黑影子是月亮上的‘海’,不过里面没有水。”
啊!这皎洁的明月引起了我的遐想。“啊!我知道,这时嫦娥一定很后悔,真应了那句古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呀!她地偷偷地看着后羿。后羿地在地球上看着给嫦娥的月饼和水果,默默地想念着嫦娥。再说吴刚,正在不停地砍五百多丈高的桂树,砍了又长……玉兔专心致志地捣药……”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今天是9月22日,能仁学校在南坪的上海城百联购物城开展了做月饼活动,在场的所有人都跃跃欲试。
正当大家领了手套·盘子·黄色的面团还有莲蓉,正跃跃欲试地准备开始做的时候,校长突然大喝一声:“现在都停下,等一会儿开始的时侯在做,否则取消比赛资格!”“师命如山倒”啊!我们一个个全蔫了。当校长一声令下,我们上千人全都做了起来,那闹哄哄的场面。就别提了!
我先把面团压平,再把陷儿放在上面,包以来。接着,我把他搓得很圆,最后我把它放在模具里使劲儿的压,把它压出个形状来并把它倒出来。月饼制作完成后,我把它装在盘子里,在盘子的边缘写上名字,交给烤师,让他帮我烤。我看见他把月饼放进烤箱,并把烤箱的温度调到了180度,烤了10分钟,香喷喷·黄澄澄的月饼就出炉了,我满心欢喜地接过月饼装进盒子里。要不是烤师再三叮嘱我要等油全部浸出了才能吃的话,我早就三下五除二儿地吃完了。
当老师来看我们自己做的包装盒准备评奖时,我已经把盒子做好了,上面画了一只雷伊,栩栩如生。老师看了啧啧赞叹,说:“嗯,不错不错。”后面的颁奖仪式上我得了一个三等奖,非常高兴,捧着奖状走了。
这次做月饼真有趣!
农历8月15日--中秋节到了,又可以和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了。
在皎洁的明月下,也许有不少人正坐在自家的阳台上,一边“举头望明月”,一边惬意的品尝着月饼吧;也许有些人家家中的小孩子还在那儿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呀……”的歌儿吧;我们家也不例外,未到中秋,妈妈就带回了一大盒月饼。
这盒月饼的盒子很精美,在盒子的最下方有一个米白色的蝴蝶结,中间写着四个斗大的字:诚月爱礼,还有一段英文,最上面就是月饼的名称“AILI爱的礼物”和“LOVEGIFT”,左右有四个特别大的字,这些字是红色的,比盒子的颜色深了不少,所以看起来不太显眼。盒子里面有十二个直径为5厘米的小月饼,这些月饼样子稀奇而生动:乌梅月饼的表面印花像个古代皇帝的印章;金沙蛋黄白莲月饼虽然表面的线条弯弯曲曲,但给人以美的感觉;玉米马蹄爽月饼表面呈圆形,上面有一层又一层似波纹的线条,就像一个人的指纹;黑芝麻月饼外表很像奶奶家的纸窗……
月饼吃也不能白吃,吃也要知道它的由来。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相传始于元代末年。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揭竿而起。有一支队伍的头领朱元璋为了传递信息,把“八月十五夜大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分头送到各路抗元力量,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一起行动,起义取得了成功,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传开了。
月饼好吃,而且意义非凡,你可别只顾吃,而忽略它的意义哟!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月饼是圆形的,有团圆之意,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象征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是远在他乡之人寄托思念家乡、思念 亲人之情的象征。人们在这一天会以月饼、瓜果祭月,祈盼丰收、幸福、团圆。在我国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后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了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到北宋时候,当时的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一直到了明代时,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制作月饼的日益丰富,市场上月饼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工艺越来越讲究。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是什么?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于唐太宗李世民,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讨伐北方的突厥,历尽艰辛大举进攻数次后,终于在当年的八月十五日那天得胜回朝,苦战数年的将士们也终得和家人、故土团聚。举国欢庆之机,有个和唐朝通商的吐蕃商人,进贡上一种带陷的面饼。其装饰华丽,滋味甜美,太宗吃后大喜,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传旨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于是,就有了以后的吃月饼、庆中秋的喜庆节日。
另一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于元末明初,相传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八月十五起义。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今天,月饼还被用来当作礼品赠送亲友,联络感情。
要说吃月饼,我最爱吃姥姥做的月饼了。每年中秋节,姥姥都会自制一些月饼,分给亲戚和邻居们吃,提前半个多月,姥姥就开始忙活了。
周日去姥姥家,正赶上姥姥准备做月饼。就见姥姥从冰箱中依次拿出花生米、核桃仁、松子仁等馅料。姥姥先把这些馅料放在一个容器里,用木棰轻轻捣碎,倒在一个小盆里,再把芝麻、葡萄干、果脯丁、红糖倒入,搅拌均匀,月饼馅料在姥姥灵巧的双手下像变魔术般很快就拌好了。接着,姥姥用食用油、鸡蛋,白糖来和面。姥姥用的月饼模具是鲤鱼形状的,听姥姥说,这个模具是姥爷亲手刻制的,它的年龄比妈妈还要大。
姥姥让我帮忙把面先搓成长条,再切成一个个的小圆柱体,然后把小圆柱体按扁备用。她拿起一个按扁的小圆柱体,擀成薄饼状,把月饼馅料填进去,捏住口,然后放入月饼模具,用力向下压,之后倒扣在案板上,一个鲤鱼形状的月饼就成型了!等全部制作完后,把它们放入烤箱中烤制,大约25分钟左右,满屋子就都飘着月饼的香味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咬一口,啊,外皮酥酥的,果仁脆脆的,甜中裹着芝麻的香味,好吃的无以伦比。
我告诉姥姥,用苹果、香蕉、猕猴桃调配上果酱,这样可以做成水果馅月饼,姥姥采纳了我这个建议,吃着外皮酥酥,内馅软软的水果馅月饼,姥姥直夸我聪明,有创意。
今天,我们全班要做月饼!
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少年宫一楼。只见,一张张桌子排的整整齐齐,每张桌子周围都放着八张椅子,大厅两旁放着两个大大的音响。同学们顿时炸开了锅,一个个大问号一下子蹦了出来:“桌子上放的是什么呀?”“月饼该怎样做呢?”
很快,老师便安排我们坐下了。原来,桌子上放的不是别的,都是制作月饼的原材料。有一位同学忍不住伸出一根手指,沾了点儿豆沙馅儿放进嘴里“吧唧吧唧”地吃起来,还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这时,一位老师走上了讲台,细致地为我们讲述了制作月饼的方法。
终于可以开工啦!我们按照老师说的步骤,迫不及待地做了起来。我们先将面粉倒进盆里,然后轮流和面。大家和面的水平真是参差不齐,你看,“和面大师”贾荣荣动作娴熟,只见,他用左手扶住盆,右手抓住面团,一折,一推,一折,一推,有时还用拳头打一打,动作丝毫不比老师逊色,面团在他的手上,仿佛一个乖娃娃,叫她弯曲,她就弯曲,让她团结,她便团结;可是,在“捣蛋鬼”常文韬手中,面团又变成了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一点儿也不听他的指挥,不一会儿,白白胖胖的面团就被大卸八块,变得四分五裂,常文韬也是一手的面渣渣。轮到我了,我学着老师的模样,折一折,推一推,打一打,面团十分有弹性,但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和面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面团有些不听话,不过,经过我的努力,面团在我的手中,又如同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渐渐熟悉了,也就听从我的命令了。面和完了,我们就开始包馅儿、定型了。我们把面团分成了16份小面团,每人2份。我把这2份按扁,用筷子夹了点儿豆沙放在中间,然后把它捏紧,搓成小球,放进模具中,将模具用力一按,拿掉模具,一个小巧玲珑的月饼就做好了!望着我亲手做的月饼,心里顿时甜滋滋的。这时,大家的月饼也陆续做好了,它们有的白白净净,花纹清晰,有的花花绿绿,馅儿都露了出来。虽然我的月饼不是最美的,但在我心中却是最珍贵的。
收拾桌面时,我幻想着:回到家,爸爸妈妈吃了我做的月饼,笑眯眯地竖起了大拇指,连声叫好,还夸赞我有做厨师的潜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