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的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这篇文章选材于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文章将词的意境具体化,写苏轼在沙湖道中经历了一场出乎意料的雨,暗示人生中的意外风雨,意外波折,又写苏轼在风雨中顿悟,他看透了世事,看透了人生的一种必然: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任何人生的挫折都将成为过去。以苏轼的豁达而有此感悟是一种必然,是一种情理之中。
文章选材独到,构思精巧,对人物的性格及命运分析精准,因而在依托《定风波》原词的基础上可以游刃有余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文章的第一部分几乎就是原词的精装再现。作者将苏轼在沙湖道中的境遇具体细致的描绘出来,使读者身临其境。第二部分则完全是合理臆想,依托原词,对乌台诗案前苏轼被擒的场景进行大胆想象,使之与眼前的景象形成关联:人生的风雨与现实的风雨。由此引发心灵上的呼应,促成本文观点的形成。
细致的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些描写细腻美好,深得原词的韵味;这些描写目的明确,词词句句无不为主旨服务。结构清晰是文章的另一个特色, 两大主体结构既体现了原词的风貌,又形成了内容上的关联,深刻地揭示了主旨。
“卖泥人喽,卖泥人喽!”又是这令人厌烦的叫卖声,天天早晨5点多就来打扰我,这个老人可让我烦透了。可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那是一个刚放暑假的第一天,他又准时地来了,而我也准备好了;耳塞;消声窗户!可又一想:既然睡不成,就去看看他那泥人吧。
于是我拿了钱,随着叫卖声赶去。一看,啊,有好多人围着他,原来生意还不错。
我挤了好长时间才买了两个泥人组合,小泥人制作得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个是两个小人在下围棋,这个小孩输了,垂头丧气;那个小孩赢了,沾沾自喜。另一个是两个小孩在画画。一个小孩已经画成了,这双龙戏珠同真的一般;另一个小孩还正拿着毛笔画那个已经画了一半的闻鸡起舞。
我正拿着两个泥人作品喜笑颜开地往回走,突然听到他在叫我:“喂,小朋友,你回来,钱给错了!”怎么?我没少给你钱啊,难道想讹人不成?他见我一脸的疑惑,就说:“你给我的是十元钱,该找给你九元,因为一时忙,没空给你。这不,拿去吧!”哦,是我冤枉他了,心理不由惭愧起来。激动地说:“谢谢!谢谢!”
我本来认为,现在的小商小贩都是唯利是图的人,而这个卖泥人的老人却出乎我的意料。从那件事以后,每当清晨我听到老人“卖泥人喽,买泥人喽”的叫卖声,再也不觉得厌烦了,反倒觉得很亲切。这件事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世上还是好人多,讲诚信就会得到大家的尊敬。我也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