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音共鸣触动人心作文(触动心弦的共鸣作文)

心音共鸣触动人心作文(触动心弦的共鸣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05 21:58:42
心音共鸣触动人心作文(触动心弦的共鸣作文)

心音共鸣触动人心作文【一】

加班一天,晚上,看完了梁漱溟的《人心与人生》一书。

这是一本用半文言文写成的书,类似小说《水浒传》之类的文笔。但是,内容非常深刻,是作者融合了心理学,哲学,生理学,宗教,以及国内国外这些方面的思想,写成的一本书。该书18万字,历史40年。作者真是有耐心。

作者梁漱溟,在23岁,凭着他的《论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一书成名,破格成为三十年代北大的教授,是当年北大最年轻的教授。之后,他单独前往延安,与***彻夜畅谈两个通宵,对***的思想十分佩服,同时***也十分欣赏他。之后建国后,毛让他做教育部的重要职位。他推测掉,发誓做做官。他的座右铭是“独立思考,表里如一”。他曾经当面严厉指责毛对于思想的统治,他希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每个人都可以独立思考。

作者的父亲也是一代文人,从小就对作者灌输儒家思想。同时作者父亲也是以为改革派,认为学以致用是最重要的。同时非常爱国,在日军攻入北京时,依然自***已表亡国之恨。

这本书很深奥。作者说他的创作思想发起于自己在北大的讲课讲稿,后又不断融入它家思想。虽然自由短短的18万字,算不上长篇巨著,但是读起来,内容非常庞杂,旁征博引,可以看出作者学贯中西。很久没有读过这样费心费力的文章了,但是读到精彩之处仍然会拍案叫绝。越是读的累越觉得自己有收获,这就是文章的作用。

现简要引用一些对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作者一直在追寻人生的意义,人与动物的区别。他说,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已经停止了进化,唯独人还没有,这是人心的力量。人心为本,人身为用,正是由于人的心智的打开,才能是用双手创造出来今天的世界,并仍然在一步步创造着,进行着。这里的心,并不是心脏的概念,也不是头脑的概念,而是一个形而上的思想,哲学,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一个综合概念。

他认为,为什么春秋时期的论语,孟子等作品影响了几千年,而后来几千年都没有这样的作品。因为那个时候,人的心智刚刚打开,因此,人们比较淳朴,越是淳朴越能创造出思想,精神上伟大的作品,就如同唐代的仕女图,宋代的雕塑一样;也如同希腊的雕塑,壁画。而中国越向后发展,人们心智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开始了关于势力,权利,斗争,欺诈等等不良思想,不再那么单纯,从而也就反而没有了伟大的思想上的\'作品。

那么,为什么近代中国孱弱,为西方欺负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在一开始就落后于西方。作者认为,人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人与外界(物)的关系阶段;

2)人与人的关系阶段;

3)人与心的关系阶段。

由于西方开化的较晚(作者从生理学关于体毛等分析),反而更注重于第一个阶段,即人与外界的关系的阶段,也就是自然科学,去认识外界世界,主宰世界。而中国,由于开化的较早,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直接跳过第一个阶段,开始了得二个阶段,即,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第三个阶段,人与心的关系。进而,由于西方“求诸于外”,而中国“求诸于内”,的结果,就是西方自然科学发达,而东方儒家思想活跃,东方更多地是主张认识自己。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因为发展阶段不同造成。

对于中国的思想,大的,有道家,儒家,宗教的划分。作者认为,儒家是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道家是介乎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心的关系;而宗教,就是纯粹的人与心的关系。

作者对宗教又非常有研究,作者认为,宗教之所以在东方产生,尤其诞生在印度和中国,就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开化的更早,更加求之于心的原因。同时对宗教,就是人与心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作者认为,宗教分为三个阶段;

1)统治阶级的工具(类似西方的政教合一的阶段);

2)小乘佛教;

3)大乘佛教。

宗教一开始,其实是一种统治的工具。慢慢的,发展为小乘佛教,即修今生,修来世,为己为人;之后,最高级别的大乘佛教,即天下大同,不役于物。

作者更加创造性的,将宗教的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相联系,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的共产主义阶段,其实就是佛教里面追寻的大乘佛教甚至更加深远的内容。因此作者更加认为,马克思思想,其实从根源上还是因袭了人类发展的轨迹的,其实与佛教,宗教的最终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佛教更多的是东方的一种宗教,而马克思主义更多地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其实二者是可以合二为一的。

同时,作者认为,人类的自然科学的发展程度远远超过心理学等。因为自然科学可以拾级而上,一步步,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创造,每一步都是有理有据。而心理学,社会学不同,往往在起点处就争吵不休,永无止境。因此,其实西方的心理学研究的还很肤浅,还都是在起点处打转转。反而中国的儒家,佛教思想发展的更加深远一些。

其中,更还有关于西方哲学思想,关于矛盾,统一,实践等等很晦涩的内容。如果想要完全读懂这本书,感觉需要将作者之前的3本书,以及一些西方哲学明主读完,才能彻底领悟。估计我倒四十岁左右,也许才能真正领悟了。

关于作者,无论如何我还是很佩服的。他没有役于物。而是不断的在思考人生,人心等问题。而且不是简单的思考,还在广泛涉猎,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主张,主义,内容。当我们还在为生活,赚钱,成功而忙碌时,看看这本书,有时候有一种身心释然的感觉。

同时,作者一本书写了40年,可见其意志的坚定。这也充分说明了,只要一条轮走下去,无论如何,都是可以有所成就的。关键是需要一直走下去。

接的在一个纪录片中看到,当作者在文革中被打倒,无法研究的时候。他每天都去北海划船,因为他认为,浩劫终将最终过去,而自己必须活得更长时间一些,因为自己的作品,自己的研究还没有最后完成。这是一个多么意志坚强的人啊。

作者在私塾受过教育,再接受西方教育,同时经历了国家动荡的年代,又经历了文革,不可谓经历不丰富。

民国时代的这些知识分子,其实是思想受到巨大冲击的一代人。看到儒家思想无用,看到国家,国人无能,看到外敌入侵。任何有点想法的都会向西方学习,认为只要是西方的都是强大的。而作者冷静思考,始终有自己的主张,而没有随波逐流。

同时,作者也是积极用世的,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之所以四十年才完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工作,社会活动太多。作者在抗战时积极组织抗日,鼓舞民心;在内战阶段又积极奔走于和谈。最后解放后也是加入了政协,做了重要职位,始终希望看到国家富强,始终在为社会,为国家做着事情。

正如做着在这本书的扉页上的题字,“独立思考,表里如一”,这八个字,成就了这位伟大的学者,也成就了这一段伟大的思想,更成就了这一本伟大的作品。

心音共鸣触动人心作文【二】

伏在书桌上,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练习册,我有点晕眩,上了初中就只能对着这些乏味的东西拼命学习吗?不管了,先完成作业吧!我再一次跳进了题海之中,“吱——”我的房门被人开了,直觉告诉我是妈妈,他走进我的\'房间,正看到我在琢磨这题,就说“做题认真一点,要仔细!”“哎呀,妈妈,你是嫌我还不够仔细吗?这么多题呀,要做到天荒地老了!”“学习就学习,扯开话题干嘛?”我没答应,只觉得压力好大,妈妈刚才说的那番话分量更重。

“好累!从早上8点钟学习到中午12点钟,12点半又继续学习到现在19点半,肚子好饿呀!”我舒展一下四肢,叨唠着,走出房门,打开电视,刚看了2、3分钟,妈妈就从楼下走上来,见我在看电视,便气急败坏地说“一整天就只会看电视,不用学习吗?”“妈妈,我这才看了一会儿呀”“一会儿?别骗人,明明就是不学习还找借口!”“妈妈,我…。”我刚想解释,“别狡辩了,我虽不会当官,但会审事,我不在楼上,但我知道你骗人了,回去,回去!学习呀!”我神情恍惚地走进房间,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泪水开始在眼睛里打转,好久才回过神来。

看着窗外,树枝岔后的明月,8点钟了,进入夜晚,我想找个人来倾诉,可是夜是那么的静寂,有谁来倾听我的心思。

夜阑静,问有谁共鸣?

心音共鸣触动人心作文【三】

本书立意偏颇主观个性化言论重点,由个人的人生总结思想看人类的历史发展,谈人生得到德礼教化感染竟能净化身心灵魂,艺术的人生也不是万能的良医妙药,对比古今中外的人性良知彻变,是各种生存世道的优弊没落环境造成的固化缺陷性格生存。人类是一个纵观历史发展的受限自然成就因果地制裁作用的产物,越是贪婪的本性要求扩大自求无限的野蛮无知私有化张力发展,基于身心感造化出来的负能量,似又称呼叫作嫡的定义为破坏整体自然和谐能量也越高了,尽管是不可能被人们能看得到明白的自然科学理论存在着的,这一不容质疑的事实是存在改变不了的。为了谋求生活生存状态的物质感,打造着社会过于更多的腐朽化浪费,甚至造成了人们追求物质化的保障生活里,真正让人们舍本逐末付出了生命上的精神代价,所以人心与人生的发展问题,如果上升到人类意识与保护自然主旨意识上,个体的宿命追求是悲悯感怀道义伦理思想认识的,而从根本性格改造的始基点,应该是教育化,制度化,生态化以及更全面构建文明而适度的发展创见力,形成很多的成长环境问题意识探讨的了。但本书对于梁漱溟老师个人讲述的修养身心,立心待命的情感与理性认知问题,还是很能感动读者的,人性同而有异味,正所谓求同存异的发展观念更使人,在天人合一的感受中安享妙趣爱好吧!

心音共鸣触动人心作文【四】

近一个月来读了梁漱溟先生写的《人心与人生》,虽说相对于同时期其他书籍来说已经非常简洁易懂,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晦涩,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深深的喜爱。我喜爱那种能把道理说得非常明白的书,梁漱溟先生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在读这一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没人能把人生说的相对透彻。读这本书的感受有两点,一是以上说过的透彻,二可中国一句古话来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梁先生的书,在人生不同阶段阅读,一定有很大的不同感受。

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他的人和他的书,第二部分为心理的认识转变,第三部分为人心的特征,第四部分为道德与宗教等,第五部分为东西学术分途。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关于作者的一些故事,这一部分可以概括为人类的全部活动能力可以从其机体内外两面来看: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即有所感受,复有所施为,既有所施为,复有所感受的那些活动能力;个体生命所依赖以维持其机体内部日夜不停地活动能力。然后作者介绍了人心的三个方面,即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之后作者讲述了关于宗教和道德,关于生命力,关于道德与习惯,关于迷信,关于马克思伦理学。宗教是一种方法,帮助人提高自己的品德,佛教所谓人天乘、小乘、大乘,乘是乘车、乘船之乘,明显点出方法、工具之意义。道德则要人率真行事,只要你一切老师率真,品德自然渐渐提升,不倾向出世;生命力皆有生来禀赋之一面和后天养成的一面。道德不道德是就看它向上还是向下。梁认为内心自觉之明强方显生命本质,自觉贫弱便随俗流转去了;世俗之见以为道德即是好习惯之谓,这是错误的。好习惯只是生活中所必要的工具条件而已,生命初不在此;迷信,是说人自蔽其明,人为何自蔽其明?心有所牵于外,则蔽生而明失也;梁漱溟认为人生哲学或伦理学应以论究人在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评价而昭示人生归趣为事。同时,“自然界是人的非有机的躯体”。即人生息于自然界中,混乎其不可分。从人类历史发展之事实出发,以论究社会理想、人生旨趣者,惟马恩学派,从而认为它是一种较好的伦理学。最后作者介绍了东西学术分途。对于梁漱溟先生介绍的这些,我有些感触的是人心,其他的也许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

对于主动性,梁先生强调了,人和动物之所以区别去宇宙间其他物种,是因为人和动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产生行为。像是水啊,空气也是可以动的,但是他们的动受制于动,是被动,而富有生命者却可以做到真正的主动。此外梁先生还谈到了战争,强调在客观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战争胜负取决于主动性,也就是制于人还是受制于人。人的主动性主要在于他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看法,能主动获得相关材料,借助灵感完成作品。那么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也可以做到主动出击,能充分发挥主动性,获得好的状态。正如梁先生所说,能按照自己意愿行动的才叫人,那么能按照目的而相应行动的才是成功的人。

对于灵活性,梁先生谈到,不循守常规而巧妙地解决了当前的问题,是谓灵活性,能在各种形式变幻中随时予以适当应付,不落于被动是灵活性。灵活性是生命不受制于物而能恒制乎物的表现。灵活性不能坐享其成,但却也是不可求之的。正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个百分之一的灵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活性。此外,灵活性还能体现在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做出正确的事。很多人都梦寐以求能在考场爆发,能在一些关键场合表现最好,殊不知只有平时有了那样的水平,在特定的场合才可能有那样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水到渠成。

最后对于计划性,梁先生谈到,计划是人们在行事之前,却不行动,而就其所要解决的问题中那些对象事物,先从挂念上运用筹措,以较量其宜如何行动,假定出一方案。人类不同与其他动物也在于此。可以说,我所知道的所有成功的人,他们都有极强的计划性,他们能够规划自己的生活直至到分钟,他们珍惜生命中每一分钟,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做事,长期坚持便做成了大实业。我现在想说说对于计划性我自己的理解。首先要有计划,在此之前就存在一个你要制定计划的原因,既然有这个原因,那么足以证明你有愿望去做这件事。十项以个人完全不想去做这件事,那么他肯定不会去为这件事做规划。其次,计划本身就取决于你自己对事物难易程度和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考量,这算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锻炼。计划的实行,是计划性最关键的一步,不管有多么美好的蓝图,没有实现都只是空梦一场。能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对人坚持的考验。那么为什么有计划的人更加容易成功?还记得一个例子,有一个世界马拉松冠军,有人问他秘诀是什么,他就说“超越我前面那个人”,这是一种智慧,人类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人类更加擅长于追求眼前的事物和接近他的事物,这就决定了你要想做到一个伟大目标只能步步微化目标使之成为一个个小的计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因此,没有那一步步就没有最后的终点线。为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制定计划,规划自己的生活。

以上便是我初读梁先生这本书的感受,我还有很多部分不明白,但我可以在下一次阅读时懂得多一些,理解深一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