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里,是我和一位22岁的小姑娘的对话。
一天晚上,我在水泥路上缓缓地走着,刚刚吃过晚饭的我出来消消食。我走的'有一点累了,就在一旁的长椅上休息。从远处过来了一个小姑娘,我刚好回过头,看见了她。我微微愣住,因为她跟我长得十分像:都是一头中登场的头发,都穿着一身淡紫色的衣裳。“你是?”我问。“我,是十年后的你。”她淡淡的说。我不相信的去看她右臂上有没有伤疤,她顺势坐了下来。“伤疤为什么变小了?”我问。她只是淡淡的回答说“你接受了治疗。”虽然没有了下一句,我却已经明白了。“你过得怎么样?”她说:“还算不错,至少,你实现了梦想,成为了一名警察。”我追问:“那你满意吗?”“恩,虽然我和医生不一样救死扶伤,但至少我可以去帮助别人,尽量让那些无辜的人不受伤害,那时,你才知道,其实别人的笑容时确实可以融化万年冰川的”我就说“为什么总是说“你”?你不是也是我吗?”小女孩只笑笑:“我只是你的一个幻想,并不是你。”我就像是被淋了一盆冷水似的,再也展不开笑脸了。“你的意思是我并不是实现愿望了,而是,在做梦,是吗?”“这得看你的努力了。”说完,便消失不见了,我也就随之醒了过来。
如今,我再次回想起这梦地时候时候,也只笑笑。我知道,长大后的我可能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干着苦活,有可能会在哪个小办公室里赶着工作,也可能躲在办公室里,等着某个工作人员给我端来咖啡。我在长大后有可能在警局工作,也可能是被警察抓入监狱犯罪的罪犯。
当我长大后,再次想起这个梦时,是会微笑还是会苦笑,是认为我的梦是灵验的,还是觉得梦是反的,我也不知道。所有人都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和生死,同样,也不能预测自己的未来
我知道我并不一定能实现梦想,但是,至少我还没有努力呢,不是吗?
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水平是相当不好的。那时每逢考到一个比较难写的题目,就总是许久也想不出合适的材料,最后为了填上那两页作文纸,便只得去写那篇“万能”的“爬山”了。现在一共数下来,初中的期中期末,居然“爬”了三次山。
而现在,看着“之后”这个话题,却又不由得想到了那个材料,只是现在和当时所想的,大概有些不同了。
其实,那个“爬山”材料,无论是事件还是中心,都是极其简单和幼稚的。写下来就是这样的:
“某个暑假,我与家人去山东旅游,到了个山顶上有不错的景点的小山脚下,于是便决定要上去看看。结果便是天热、林密、路长、人稀。在几乎放弃继续上山的念头时,爸爸的几个‘就在那个弯之后了’,愣是把我骗了上去。于是感叹:哦,贵在坚持!”于是故事结束了。
当然,事情是真实的,心情也大概就是那样,当然作为一个初中的大考作文,未免显得简单极了,幼稚极了,现在来说简直不敢想象。那时的那几个“之后”所代表的,也无非就是那种期待与追求,一种由想象带来的动力。那时的“之后”也无非是个材料罢了,可是现在仔细思考一下,忽然又觉得似乎初中的三年,便也正如这爬山,在一个个“之后”中过来了。前紧张的复习,为的就是之后考得如意时,家长许诺的那顿饭。数月如一日奔跑在夏天的烈日下、冬天的寒风中,为的就是之后在一个陌生的400米跑道上那最终三分半钟“表演”后的欢笑。一次次的努力与坚持,所驱动它们的,无非就是那个“之后”。
不过,爬山的小故事,现在想想,倒是引出了一个小问题。在那一个个弯之后,景点终于到达了,可是再之后呢?作为作文的材料,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是事实上,时间并不可能到这里就停止了。当然,到了山顶,自然会是拍照留念一番,然后下山,然而,那种到达目的地之后的空白,再美的景色,却也无法填补。成功的考试后那漫长的假期日子,也总觉得似乎有种不知所措,好像假期前在心中盘算已久的计划,也远远不能充实那些时间。那个凝聚多少汗水的'三分半钟后,即使是再高兴,也再也找不出理由每天拿出两个小时去锻炼了。
中考结束了,可以说也为初中的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可是“之后”呢?那个假期,或者说一直到混乱的高一,我都不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如同小故事结束了,生活却并没停止。也是那时我意识到了,那之后所带来的一切动力,在最终达到了目标后,便会失去原有的效力。也难怪考试后,纵使原本复习多么紧张,也会让人感慨:其实也没什么。
我又发现,许多地方,也都似乎回避着这个问题。无数成功的故事,的书籍,在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制胜法则时,却不曾提到在成功或是达到目标之后,又该如何去做,仿佛这远远超出了它们所关心的范畴。
我还是在那个爬山的经历里,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其实真正的生活,并不仅仅是之后所驱动的。爬上了这山之后,便是下来,再走,再找到新的山,再爬上去——不断的循环。生活中的一个个之后所引导的,只会是更多的之后,因为只有之后,没有最后。而那时我所认为的“那弯之后便是山顶”,现在看并不正确。若是再问起:“那个弯之后?”我便答:“一定还是另一个弯。”
一定是的。既然如此,就走下去吧,可以有些彷徨,但方向总是向前,向着下一个之后的弯。
还记得, 有一次晚上,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只留下我一人独自呆在家里。那感觉哦,就是一个字——怕。
那天晚上,爸爸去厂里加班 ,妈妈则去陪阿姨逛街去了。一开始,我想:嘿嘿,老妈老爸都不在家那我岂不是小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了,我可以尽情地做我想做的事情。我连忙打开电视,不过看了一会儿,就听见门外有“笃笃,笃笃”的声音,我以为老妈回来了,就连忙关掉电视假装看起书来,又连忙去开门,咦?没人??难道我遇到鬼了我顿时害怕起来,家里顿时静的令你毛都竖起来了,我慢慢的把门关上,又慢慢的`往房里退。“咔”,眼前一片漆黑——灯灭了。我顿时大家一声:“啊!鬼吹灯!!!”接着连忙跑到房间,又缩到被子里,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钻出来,我长叹了一口气,又回到了桌前,可是怎么也安宁不下我无心看电视无心看书。
我就想:听别人说,唱歌能把鬼赶走,因为鬼最怕美好的东西。我便长期我最喜欢的《隐形的翅膀》,“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但是没唱一会儿,那可怕的敲门声又传来了。我拿起一把长尺子和一本书当做武器,准备接受鬼的挑战,我又想到鬼怕灯,又按了几下客厅的灯,没亮?我又轻轻地把门打开,猛地把尺子往前一档,说:“鬼啊,我接受你的挑战!”结果传来妈妈的声音:“晨晨,你在干什么?什么规避贵的,家里停电了。”
我想看到了救星一样楼住了妈妈。啊!?家里停电了?原来不是“鬼吹灯”啊。妈妈点了一根蜡烛,我把我晚上的经历添油加醋地和妈妈说了一遍,其实妈妈一点也不知道真相,他说那“笃笃,笃笃”的声音是窗子没关好,风吹的。哎!!!!切!!!!!!!
……
小时候,特别喜欢听故事,总喜欢随着情节不断地追问,“之后呢?”直到书页合上,故事看似完满地结束了,我仍在不停地问,“之后呢?之后呢?王子和公主生活在一起之后究竟有了几个小孩?邪恶的巫婆死掉之后会不会复活啊?之后,到底怎么样了?”
我的到的答复,往往是脑袋上被轻轻拍几下,或是一声叹息:“傻孩子,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我讨厌这样的答复,却无可奈何。完美的故事,应该会很长很长,很美很美吧。一个没有之后了的故事,多遗憾多可惜啊!我常常为那些不曾谋面的王子或者公主忧虑担心,在那些没有之后的故事之后,他们,究竟生活得好不好?可,我总是终日终夜地思索,终归没有答案。况且小时候的我,并不怎么会终日终夜地思索。我关注的,更多的还是那些完结的实实在在的美好幸福。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那些让我苦苦琢磨的童话都是假的,那些让我牵挂的公主和王子,不曾结婚,甚至不曾存在。我突然好害怕。我不知道,在那些我所笃信所苦苦追寻的一切都破灭之后,我的之后,又会是怎么样?
我好害怕,之后的那些,我所不知道,我所不能决定的一切。我本以为,生活,也会像童话,简单而纯美。好人总会有注定的幸福,坏人总会有注定的惩罚,一切的一切,都像是童话,实在、明确,不会改变。那些没有之后了的童话,像那些映着阳光的七彩的肥皂泡一样,最终在阳光下破灭了。我呢?丢掉了童话的我,害怕却不得不面对那些未知的无法把握的未来。之后的我,总有一天,也会“没有之后”吧?
我又开始不断地追问之后,不再是关于那些已经破灭的童话,而是关于没有童话的我。我问自己,也问每一个人。好好学习?之后呢?之后又能怎么样?那我又何必好好学习?对身边的人好?之后又能怎么样?谁又会陪我一辈子?好好吃饭,对自己微笑,多看书,要快乐……之后呢?这些惯常的生活,总会有被打破的一天吧,那,之后呢?
不过是没有之后罢了,不过都是些没有意义的事,不过都如那些童话,只是蒙人的。
呵呵,都何必呢?
于是,我不再看童话,也不再相信未来,不再有梦想或是期待。
很久之后,又翻开曾经很爱的故事书。书上的土很厚,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擦干净。那些很假很假又很美很美的故事,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满满地,都是最初的感动。
我喜欢那些漂亮的公主,为她们各种被欺负的不幸感到同情,为她们困难的时候总有人出手相助感到羡慕,为她们最终能和真爱的人在一起而真心祝福。
直到合上书,我突然发现,我忘了去问,忘了去想,之后的故事。或许,不重要了,那不过是个故事,是个可以让我感受到久违的`单纯和幸福的故事,就够了
吧!之后的,没有就没有吧!童话能感动我的,就是童话本身。之后的一切,即使未知,也没必要迷惘,没必要苦苦思索,那不影响,此刻的美好。
就像,嗯,我也没必要在16岁的时候,想清楚之后的整个生命,规划好之后一辈子的结局,那和一个小小孩为童话中人物的命运担心一样毫无意义。没必要总问何必,不是每件事情,都有那么清清楚楚的理由,只是好好的,随意去做喜欢的事就够了。没必要为之后那些掌握不住的事情期待或者恐慌,好好的,享受没有之后的现在就足够了。
我把那本书又收好。我或许早就过了追着童话看个不停的年龄。但是,即使到了之后,到了之后的之后,也要如童话一样,很简单很简单地生活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