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的过渡方法有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过渡。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②照应。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二看开头与结尾照应,三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悬念。悬念是写作中为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常用的手法之一。
④ “抑扬”的表现手法。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是贯穿于作品整体的,也可以出现于作品的局部,但作者同样根据目的与手段安排好了轻重、主从、详略,阅读时应注意把握。
⑤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的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阅读提示】
写文章时,根据中心选择了材料后,还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考虑哪些材料是主要的,要详写;哪些材料是次要的,要略写。本文对材料的安排详略恰到好处,阅读时细加体会。
【思考练习】
1。文中明确揭示中心的句子是:()
A。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B。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
C。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D。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2。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改为那是妈妈做的花格子书包,为什么不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中与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相照应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那横线句子中的居然一词为什么不能删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最后一段的大意:(不超过十个字)______
6。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请给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A。最美的书包B。书包的回忆 C。妈妈做的书包D。我的书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