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那那婉转悠扬的鸟叫,开过羊肠小路,周边变成了青翠挺拔的松树。那青色的树叶仿佛要滴出水来,鲜艳欲滴。我不禁牢牢注视着它,苍劲有力的树枝,饱经风霜的树干,给人一种常年与风雨顽抗,却仍坚持不懈的\'战斗精神。我心里暗暗佩服,目光随着松树一起,缓缓移向了我家的老屋。黑瓦白墙,让人不禁联想到江南水乡,一股韵味油然而生,那画出来的黑白花纹,绮丽又让人遐想翩翩。
这还不是最令人感到惊喜的,我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拉着爷爷一起玩的鱼塘。几年不回,已是大变样了。清澈明净的湖水,一眼可以望见池底的沙石。碧波荡漾,不知是鱼儿调皮,嬉戏弄出了涟漪;还是湖边顽童,淘气丢出的石子。我默默蹲坐在一旁。看老者甩出鱼钩,一气呵成的动作,让人感觉修炼很多年了。白发苍苍的老头,朦胧高远的青山,绿波荡漾的湖水,就像一幅惊艳绝伦的山水画一般。
不禁吟一首:“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端午节快到了,说起端午节的习俗各地都不一样,但总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在我们家乡每到此时就会有很多习俗,比如门口插艾、吃煮鸡蛋煮大蒜,讲究一些的家庭是吃粽子、吃炸水饺、然后就是在手腕脚腕上系五彩绳,脖子上挂香布袋,鼻子、耳朵、肚脐抹雄黄酒。
端午节的前一天大人们就到地里拔回一些艾插在门上,听老年人说,端午节拔回的艾***菌驱邪效果最佳,把艾插在门口上,既起到***菌作用,又能避邪驱鬼魅。现在在城里,一到这个时候一些山区的农民就会在野地里拔一些艾到城里卖给城里人赚钱,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乡的坡坡岭岭上到处长的都有,到了端午节你在地里检一些长的又粗又壮的艾拔下来,拿回家插在门上就行了。
关于吃粽子、鸡蛋、大蒜,小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用意,后来我才明白主要是纪念屈原。据《读齐谐记》载,屈原五月初五投汩罗江,人们听说后竞相划船来救他,但为时已晚,人们为了缅怀他,每到这一天,就会向江里投煮熟的鸡蛋、大蒜和用竹筒装着的江米,让屈原的在天之灵享用,以寄托人们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但投进江里的江米常常被蛟龙偷吃,有一个聪明人就把江米包进棕叶里,再用五彩线捆上,蛟龙害怕这种东西,就不敢再偷吃了。后来人们为了求富祈祥,就用竹叶或者苇叶包成各种各样的粽子,从而演变成了一种求富祈祥的风俗。
关于佩戴香包、抹雄黄酒习俗。小时候听老年人说是为了避邪,其实不然,据《帝京岁时记胜》记载:五月初,女人们剪“彩”叠“福”,用软布裁制成“老寿星”、老虎、蒜头等小包包,包里装上香草、薄荷、杨杞枝、艾草等中草药,给小孩带上,有的家庭用中草药制成雄黄酒,抹在小孩的鼻子上、耳朵上、肚脐上,主要都是防止夏天毒虫的侵袭。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佩戴芳香药物以祛除不祥和防止污浊气味的侵袭,《楚辞.离***》:“扈江离御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另据书载,汉代疫疠流行,“温气毒疠,千户灭门”,人们用薰草等7种药物,制成香囊“佩之可以疠”,由此可以看到,古代人们佩戴芳香药物香囊,与当时防疠流行有一定的关系。
另据现代有些专家研究称,佩戴药物香囊能改善人的免疫状态,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所以民间习俗都有一定的出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实践的结晶,也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也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在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我们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的团圆饭可讲究了:我们吃饭一定要有三大样:鱼、鸡、肉。鱼一定要蒸着吃,在鱼上还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这样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鸡一定是公鸡。肉是腊肉,我们的腊肉不像四川那里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这样吃特别美味,特别有嚼头。吃完饭后,我们就要进行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说说这一年经历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爸爸妈妈请安(拜年说些吉利的话,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这样象征着大吉大利。然后我们会出门向别人拜年,别人会放鞭炮来迎接我们,这样表示湖南人们的热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们过春节是不是不跟你们一样呢?你们想来我们湖南过春节吗?
我是一个生活在小乡村的人,乡村尽管没有城市里那么喧哗,没有城市里那么美丽,可是我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得很幸福。
我的家乡在青田,每缝过年过节都会有很多的习俗,也正是这些习俗填满了我们快乐的细胞!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却从来都不知道我们这种快乐,更加没有过家乡习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下面,我就带城市里面的人们走进乡村。
我们这边的过节在我看来都是一些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髓就在于过节的这些习俗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令我记忆深刻的节日习俗!过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门前都贴着春联,小孩们都会放鞭炮,大人们则是在一旁“欣赏”或者是自己也上场。比大人们幸运的一点是小孩往往都有压岁包收!到了半夜12点的时候,原本已经安静下来的小镇将会再次热闹起来,烟花和炮竹会再次响起,为我们的小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端午节时,人们往往都是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贴五毒等。中秋节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每到这个节日时,每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坐在院子里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欣赏着美丽的夜色,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七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我们这边过七夕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对对的恋人出行去各个地方玩耍。元宵是我最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朋友或者是同学去一些地方看烟花,烟花汇演没开始,在那周围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观赏的队伍长得像一条龙。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们这儿的人随时随刻欢迎你来这游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