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练练1:
论点: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论据: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惊人的意志,是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困境中缺少了“扼住命运的咽喉”的顽强的意志,如果他轻易的向病魔屈服,他还能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遇到逆境时,就只能随波逐流。所以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我来练练2:
论点: 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三国时的马谡,镇守街亭,他把20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被依军法身首异处。它像一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一定要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那是为什么呢?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它像一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一定要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启示一:单纯举例显浮浅,以理服人才深刻。
启示二:例后说理讲方法,巧妙运用出华章 1、由果推因法 2、假设推理法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探讨比较分析法、引申分析法、归谬法、求同析理法、辨证分析法以及这些方法在怎样的情况下运用最恰当。
布置作业:找出一篇自己写过的议论文,改善文中例后说理的状况,使之更深刻更严密更透彻。
谢谢大家!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探究(25分钟)
现在,我们给这个作文片段加上一段分析,看看效果如何?请大家齐读。
……这些人,幼时都曾经贫困而成人后却在不同领域取得非凡成就。这是为什么?我想,这就是古人说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蕴含的道理吧!因为穷,危机意识就特别强烈,改变命运的决心也特别大;因为穷,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不需要患得患失,奋斗的勇气也特别足;因为穷,每取得一点进展都将带来成功的`喜悦,都将更好地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从这个意义上说,贫困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你们觉得这样分析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点评:
1、揭示论据的蕴涵:贫困具有转化为一笔财富的可能(注意并不一定必然成为财富)。
2、以理服人,以分析代替华丽的辞藻,论据很好地证明论点。
3、增加论证的深度:从三个不同角度说理,深入论证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议论的气势。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孙权、刘备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主”,二人见了庞统都心中不悦,以此突出庞统相貌之奇丑。同时也暗寓下文“人不可貌相”之意。
“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短短数语,把一个绝色少女的温柔、深情、差涩以至于手足无措的神情举止描绘得形象生动。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罗敷之美,尽在读者的想象中,你想他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
此外,还有对比描写,比喻、拟人、夸张手法的描写,与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相结合的一些方法,留与我们在文学作品去感受、学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