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寒食祭祖,扫墓踏青。我们一起在二十六烈士墓前缅怀英雄。
一大早,我们参加“万里行”的同学就来到了学校,“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节遇到了难得的好天气。带队的老师给我们简单的上了一节课,主要是指导同学们关于清明扫墓的注意事项及步行安全。很快,我们就向着西顺河镇出发了。
不久,我们就来到了淮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十六烈士陵园的大门前。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1945年新四军某团为保卫军部和顺河集人民的生命安全,与日伪展开阻击战,26名烈士壮烈牺牲。同学们默默的站在烈士墓前,献上鲜花,寄托哀思。仪式结束后,我们来到了烈士纪念馆,进入大门,我们就看到了两把烈士们用过的步枪,还观看了烈士们和日伪抗战的图画。此时,我们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当年烈士们抗战的场景,为了保家卫国,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中午,我们坐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春姑娘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金色的油菜花,粉色的梅花,洁白的梨花都张开了笑脸,柳树姑娘也悄悄地将它碧绿的小辫探进了清清的小河里。百花齐放,万物复苏……
欣赏着这一路美丽的景色,我的眼前又浮现出烈士们的样子。烈士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美好家园,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知识,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保护好我们国家的领土,不辜负烈士们的期望。
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光是各地都流传着的节日都有十几个,比如春节、中秋、重阳等,当然也少不了为寄托对失去亲人的怀念二诞生的清明节。
每到清明,我们家门前就会挂上艾草——并且吃非常有特色的清明团子。当然,清明节最主要的事情还是上坟扫墓。
由于父母不是杭州人,所以每年清明,我们都会前往父亲的老家——绍兴新昌。
当我们早上10点最后一批到达山上后,全家人——当然,这是包括所有的亲戚和村里人在内的——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一般来说,我们的分工都是这样的:爷爷、大爷爷和叔叔挑扁担(主要装祭品);一干亲戚各拿一个篮子或扫把;而我们则是什么也不拿,在前面和爸爸一起探路。
很快,属于“大家族”的祭拜就结束了,而下午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祭拜早逝的奶奶。
奶奶是在我出生前不久去世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我还是妹妹,都没有亲眼见过奶奶,不,应该说是连奶奶的一张照片都没见过!
下午,我们带着用于清除杂草的弯刀、镰刀、锄头和扫帚,以及祭祀用的祭酒、菜、烛等物。
奶奶的分在一个十分容易长出杂草的地方,每年来到这里,都是杂草丛生,甚至连坟顶也有掉落下来的树叶、松叶。
到了祭祀之处,我、妈妈在打扫墓前的地,而爸爸再从上而下的清除楼梯上的杂草。叔叔婶婶则是负责分别从两边向中间清除坟顶上的杂草树叶。
在打扫完后,叔叔便会十分郑重的`选一棵小树苗,插在坟顶。
接着,叔叔和爸爸摊开祭祀用的布,将酒菜等置于其上,而婶婶则上了香。
之后的事情便如其他地方一样了,不过在祭祀完之后放响炮的习俗,也可以说其中寄托着浓浓的亲情。
每年的清明都要上坟,都要寄托哀思。可每年清明时,我心中都会再多出一份沉重与思乡情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节日,但现在各地大多不再过此节)。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此外,清明时处早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气候宜人而到处生机勃勃,是春游和郊外娱乐的好时光,所以清明前后自然成为人们乐于到户外、郊野嬉游的的好时光。
清明节主要指节日而不是节气,但是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应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