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近来拜读李镇西老师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全方面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李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我十分敬佩李老师高尚的人格。虽然他如今已成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至今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一直站在讲台上,一直都和学生保持零距离!由此我想到自已,刚从大学毕业时,我也曾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并为之骄傲自豪地奋斗了上十二年,可是随着工作的调动我由大学来到中学,我遇到了从教多年来最大的困惑,教育的对象一下变成了中学生,我原来的那套方法似乎全不灵了,学生不理解我的苦心,通常只需讲一遍的问题我要重复很多遍,他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作业也常有拖欠不交现象,课堂纪律也时常是让人头痛我一度十分怀念以前的日子,那些学生多勤奋啊,根本不让我操心欠作业,违反课堂纪律方面的事。现在无论我怎么努力,那些后进生的成绩还是提高不了,我有时累得直叹气,很怀疑自已的价值和能力;可是李老师却把做最好的老师当做自已毕生的追求。可见当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心态问题,心态调整好了,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说到心态问题,我们来看看李镇西老师是怎么衡量自已的教学工作,他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因为他从不拿自已和那些教育专家比,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用心去处理每件事,力争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这几年我一直比较困扰犹豫,对那些调皮捣蛋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读这本书还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李老师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人,他淡薄名利,才思敏锐,文字功底十分深厚,这与他坚持每天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每天坚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坚持写一篇教育日记是分不开的。我恐怕做不到每天读那么多书,但有一点我却深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才会不断取得优秀的教育成绩。
曾经有老师告诉我,一个教师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发自内心认同教师这个行业。热爱教书,喜爱学生,友爱同事。年轻的我如同一只蒙着双眼的雏鹰,四处乱撞,撞伤了,撞疼了,责怪环境不够优越,自暴自弃。今天的我,得到了认可,得到了帮助,适应了教师这个行业,也慢慢如那位老师说的那样,认同了自己这个职业。我发自内心想做好,发自内心想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位让我成长的老师就是李镇西老师。
这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李老师针对我们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修养提出了许多建议。的确,青年老师要有所作为,关键还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李老师在书中建议青年教师应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在日常的教育琐事中学会思考、研究、解决问题,因为往往是这些常被我们嫌弃、忽略的班主任工作,总能为我们从事教育科研提供极为丰富的资源。接触学生机会多了,越能了解学生,牵引学生。其次,青年老师要学会为自己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成长的方向。因为只有确立了奋斗的目标,才能在工作中体验到为成功拼搏的快乐。哪怕遇到困难或逆境,也能树起信心继续前行。第三,青年老师要乐于请教。人不是天生的智者,是需要在一次次失败过程中总结经验,寻找方法。年长的老师或班主任拥有积累多年的丰富经验,只要青年教师诚心请教,乐于多问,多学,不管形式是交谈也好,听课也罢,哪怕偷学,跟班,也能潜移默化吸取到优秀的教学教育方法。最后,多读书,多积累,勤于笔耕,更有助于青年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那么看什么书好?我认为感兴趣是最为重要。教育类的书能帮助我们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类读物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学生,教育名家的书籍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我觉得一位优秀的老师还应当多了解除教育之外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常言道:“要倒半桶水给学生,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当教师自己先爱上阅读,才能以广泛的兴趣来感染人,以丰富的知识来培养人。当然,阅读是我们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而要将这些东西内化成我们自己的知识,青年教师还应多提笔写作。平时的工作记录,教育随笔,教学论文,各种总结,都是我们提升自我理论水平的基本方法。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一个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细微的感情都需要青年教师自己慢慢去体会,尽管会充斥着非常多的遗憾与酸苦,但那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且行且看,生命过程中总有一些美好与遗憾。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王晓春是我小学一年及时的语文课老师,也是我学校一位最年轻的老师。他在别人的眼里也许是一位非常暴力的老师,但在我的眼里却是一位很有亲和力,非常痛爱和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他只不过是把他对学生们的那种‘爱’默默地藏在心里,不愿表达出来而已。其实,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也很害怕。但经过了那件事之后,我对他的看法彻底的改变了。
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炎炎的下午,教室里热得像火炉一样,同学们都像霜打的茄子——焉了。当然,这也不全是天气的原因,多半是因为王老师的课太无味了。突然一个同学晕倒了,这显然是中暑了,这可把我们吓坏了。这时,王老师二话不说,就把那位同学包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把他放在自己的床上,然后用湿毛巾敷在他的头上,倒了一杯开水,一口一口地喂着他。想自己的亲生父母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这时,站在窗外的我们有点儿羡慕、嫉妒、恨了。那位同学醒了,可老师却没和他一起回教室。老师去哪儿了呢?我们疑惑不解,过了一会儿,老师回来了。可他脸上全是汗珠,手里还拎着些什么。老师对我们大喊了一声:“吵什么吵啊,我才出去一会儿,你们就大闹天空了啊,还不得了了呢。”说完便让各组组长发了他手里一直拎着奇怪的东西。我们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根冰棍和一袋冰袋。冰棍是从隔壁店里买来的,这我们都知道。可这冰袋是从哪来的呢?看着王老师头上的汗珠,我们都已经猜到答案了。顿时,我们都留下了眼泪。老师看了,说:“哭什么哭,这么没出息,将来怎么成为国家的栋梁啊,快吃,吃完了就上课。”随着老师的一声落下,我都狼吞虎咽起来,很快就吃完了。又接着和王老师上他那无味的课。
王老师是我最好的老师。当然,如果他能把他的那种无味的教学方法改一下,那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好老师了。
前不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心声。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小时候,我便被父母送去学钢琴。最初,我并没有抗拒,以为很好玩,只不过是黑白琴键,按按而已。
记得我的钢琴老师是一位女教师,她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十分的和蔼可亲,她的皮肤黝黑,但依然美丽。老师待人温和,不过有时挺严厉的。
“身板挺直,不要歪歪斜斜的,像什么样子!”“怎么又弹错音了?”练习室里充满了老师的训斥,“算了,今天先练到这,下次继续吧。”
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时浮现出老师那愠怒的面孔:也许我真的没有学琴的天赋吧。难道练琴的手指长,唯独我的手指短。我一边走,脑海中总想着老师那严厉的面孔。忽然发现路边一位一瘸一拐的老爷爷正在艰难地捡着瓶子,他驼着背,弯腰似乎很吃力。捡一个瓶子都好像在完成一项重要任务似的。
我的内心似乎被针刺一般:一个残疾老人为了生活尚且如此坚强,我练琴被老师训斥算什么呢?遇到困难应当乐观面对,勤能补拙。从此,钢琴练习室里多了一个勤奋的我,老师旁边多了一个好学的`我。
一天,我照着平常一样练琴,只见老师大踏步走进来,一脸兴奋地对我说:“阳阳,你这阶段的练习很不错,过两天区里有一个青少年才艺展示,你可以报名参加的,不要放弃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的鼓励如一阵春风拂过我的心,我平静的心湖顿时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要报名参加,一定要展示自己这阶段弹得最好的作品。
老师走后,我选择了《浏阳河》这首难度较大的曲子,开始练习起来。妈妈在一直鼓励我说:“孩子,我相信你两天后的展示会圆满成功的,你的勤奋,你的努力,妈妈一直都看在眼里,俗话说: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妈妈相信你,加油吧,孩子!。”
两天后,我满怀自信,精神抖擞踏入钢琴展示现场。在舞台上,我深呼一口气,手指灵巧地在琴键上舞动。悦耳的音符从我手中溢出。我忘了自我……。
台下掌声如雷,父母和老师都微笑着看我,那时对我最好的鼓励!我觉得这是我学钢琴以来弹奏得最好的作品!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