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说实话,写真事,抒真情。唯有真情方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唯有真情,才能使文章有灵魂,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作文心理学认为,情感的触发点往往与作者在特定时间内的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情绪息息相关。只有把这种“睡着的情绪唤醒起来了”(日本作家小泉八云语),才能真正激起人物的内心情感波动。有一篇考场作文《我需要母爱》,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小作者流露了真情,勇于自我剖析,且写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作者从自己放学回家写起,当听到母亲遭车祸的噩耗,跌跌撞撞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望着母亲头发散乱、满脸污垢地躺在急救室里,作者内心的情感似泻闸的洪水奔流而出:
“妈妈,你就这样走了,我和爸爸怎么办?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你难道真的忍心就这样永远离我而去吗?我需要你对我的爱,哪怕是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都可以啊!妈妈,我的好妈妈……妈妈,你生前事事关心我、照顾我,而我却只顾自己玩耍,从未关心过你、孝敬过你,我真是太自私太吝啬了……妈妈,如果来世你能再做我的妈妈,我会加倍珍惜你对我的付出的每一点爱,请让我来世再报答你吧,我那善良而又美丽的好妈妈……”
这一句句或内疚或自责的话语,句句饱含真情,句句感人肺腑,倾诉着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催人泪下。
要想拨动情感的触发点,作者必须要将真实的自己融入到叙事中去,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在叙述的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或是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回归到事件发生之时。这种情感是真实可感的,不是虚拟编造的。在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的起伏,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头脑中获得的体验等都要符合生活逻辑。这就要求学生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很有道理的。拨动情感的触发点,学生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素材积累,尽量选择那些自己对学校、社会有体验的材料来写作文。类似的经历会激发人的情感的触发点的。我现在所教的学生曾于前年中秋节参加军训活动,第一次有了与家人分别的经历。本学期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他们十分有感触。结果在随笔中很多同学都情真意切地写出了由于分离而思念亲人的真实感受。
要想拨动情感的触发点,作者还要善于抓住读者的心理。因为写作就是在和读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学生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在叙事中想方设法巧设情节、渲染细节、刻画人物心理等。而不至于将叙事仅作为自己个人的无序的、随意地表达。
夏日的阳光如水晶般从繁茂的树叶间泻落。走出教室,迎面扑来阵阵热浪,明晃晃的阳光刺得眼睛生疼,树叶仿佛也在反光,户外没有一点风,闷热闷热的。
“嘿!李申奥,头发怎么剪了啊?你咋想的,没原来好看啊!”朋友嬉笑着对我说。“我妈妈让我剪的。”眼神渐渐黯淡下来,嘴角的微笑也变得苦涩。妈妈,妈妈……我有好长时间没见到她了。鼻子一酸,眼睛也湿润了起来。“哎哎,我说的玩呢,千万别哭啊!”朋友一时间惊慌失措起来。“没事,有点想家了而已。”说完我就快步离开,生怕满脸的泪水被别人发现。
静静的,坐在座位上,心底某个地方仿佛破了一个洞,有什么东西正沙漏般渐渐逝去。我颤抖地闭上眼,泪水如河流般蔓延过脸颊。我与父母斗嘴吵架的情形如放电影般从我脑海中一幕幕闪过。
身边的朋友拉我去给父母打电话,想宽慰我一下。按下那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号码,手却在拨号键的地方止住了。真的要让父母担心我这个样子吗?手指微微颤抖起来,调整好呼吸,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拨通了号码。
“喂?”电话那头传来了温暖的声音。“爸!”我的声音也颤抖起来,由于长时间的哭泣,鼻子有些不通,说话的声音有些沙哑。电话那头的爸爸有些担心:“怎么了?是不是感冒了?吃药了没有?”“不是,有些想家了。”“是同学欺负你了,还是学业太紧了?”那一刻,我努力控制的眼泪瞬间全都迸发出来。大滴大滴的泪珠扑簌簌落下来,肩膀剧烈地抖动着,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温热的情愫在心口萦绕开来,泪水滴在地上,有个小小的湿润的印痕。甜蜜在心头蔓延开来……
爸爸,有你真好。有了你,再黑的夜晚我也能清楚地辨别家的方向;有了你,再大的风雨我也能昂首挺过;有了你,就算天塌下来我也毫不惧怕。爸爸,有你真好!
日月星尘,比不上人间的真情。他人伸出的一双双手,捎来了甜蜜,那几分甜蜜,浓浓的,糊在我心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