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今年的春节,我过得很开心,现在还记忆犹新。
三十早晨,我们一家都忙得不可以开交。妈妈把桌椅、门窗、地板擦得干干净净,闪闪发光。爸爸小心翼翼地把“福”字贴在大门上。我也帮助妈妈洗了些水果,妈妈很高兴。
晚上,该吃 年 夜 饭 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着可口的饭菜,让人看了直流口水。吃完了晚饭,长辈们开始发红包,我得到了几份十分精美的红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劈劈啪啪”、“嘭嘭”的响声把我引到了阳台。啊!眼前是一片用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的天空。只见一颗颗小火球在空中绽放,炸开后又像浏览飘落大地。 红的如节日的灯笼,黄的像成熟的稻谷,绿的似枝繁叶茂的大树,紫的就像熟透的葡萄……看着那一朵朵绽放在夜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我情不自禁地赞叹:“好美 啊!”
啊,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我爱你。
我们郧西的春节,有着不同的习俗。
“腊八节”。腊月初八,户户以五谷杂蔬煮腊八粥,人称“吃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吃后盛一碗,让小孩拿着砍刀,将房前屋后的果树隔上一道口子,喂进腊八粥,边喂边念:“今年喂腊八,明年结的鼓爪爪。”以示来年果树丰收。也有的地方留一碗到除夕日给当家人吃。
“过小年”。过小年时,是腊月二十三日晚,每家都烙饼祭祀东厨司命。晚餐后洗净锅灶,点燃蜡烛,焚香烧纸,叩拜灶君,禀其回天宫后,向玉皇大帝多讲人间善事,来年以降吉祥,常称“司命爷上天,好话多说。”除此之外,人们还买了很多好吃的,高高兴兴的先庆祝一番。过了二十三,大家把鱼,肉,鸡,青菜,年糕……都预备充足,为新年做好打算,而且还要进行一次全方面的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春节”。也称除夕,农历腊月三十日。中午全家老老少少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吃“团圆饭”。门外张贴红对联,以示红红火火,还要贴“福”,“福”还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了。还要穿新衣,燃放鞭炮以示庆祝。马路上,玩的玩船,舞的舞狮子,热闹极了。晚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生火取暖守岁通宵。在晚间12点整时,在外面点燃以经预备好的烟花炮竹,来庆贺新一年的到来。春节是郧西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关着门,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大约到8点钟,全家人一起出去给老辈拜年,这是小孩最喜欢的了,因为拜年不仅可以再大饱口福一次,还可以领到老辈们给的红包。拜完年后,则在老辈家吃上一顿饭,并互相祝福。我们小孩子就凑在一起玩游戏,放鞭炮。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有元宵闹花灯的习俗。在此期间,全县各地举办各种文艺节目,玩艺儿以示庆祝。也是过年期间人们主要的集体活动,有很多节目:舞狮子,玩龙灯,玩采莲船,竹马,蚌壳,凤凰,高跷等等。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吃完元宵,一家人一起出来猜灯谜,猜对了,就送一个吉祥娃娃,别提有多热闹了!
这就是我们郧西独特的春节风俗。
在上午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在紧张的气氛中。“1个、2个”一个个薄皮大馅的水饺诞生在爸爸妈妈的手中。到了下午之后,爸爸妈妈就变得更加忙了,一会要包水饺,一会要炒菜,比打仗还紧张。如果这一天是爸爸妈妈一年中最忙的一天,那么这一天,就是我最清闲的一天了。桌上的瓜子、花生、糖,成了我的“知心朋友”,一会儿就把我的肚子填满了。到了晚上,过年的气氛浓了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别人都出去放鞭炮了,我却躲在屋子里,捂着耳朵,害怕得要命。“开饭了!”随着妈妈和奶奶的一声招呼,我们都来到饭桌前。过年的炸货、可口的饭菜,组成了美味的年夜饭。吃完饭,春节的`重头戏春晚就开始了。魔术、小品、歌舞,非常精彩!转眼间,12点的钟声就要敲响。“5、4、3、2、1。”我们一起呐喊!12点刚一过,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了上来。“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又传进了我的耳朵里。过年啦!喜悦、欢欣溢于言表。过去的201 X年就这样成为了美好的回忆,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201X年。
这美好的新年就在一阵鞭炮的迎接声中开始了,又在一阵鞭炮声中结束了!我喜欢过春节!
今天妈妈对我说:“要过春节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人山人海,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我们买了年货、蔬菜、还有我最爱吃的零食,我们去付钱,付钱的人排得像长龙,我们等了好久才回家。
回到了家,我挂灯笼,姐姐贴春联,爸爸和妈妈做饭,晚饭弄好了,我已饿得饥肠辘辘,看到丰盛的晚餐直流口水,快速地吃了起来,吃完了,我们就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完了,我们就去放鞭炮,大人放鞭炮,小孩放花炮,鞭炮有的像绽放的花朵,有的向我们的笑脸,还有的向大大的圆盘,把夜空打扮得绚丽多彩。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起床,打扫卫生,妈妈拖地,我扫地,爸爸扫蜘蛛网,姐姐擦灰,过了一会儿,家里焕然一新。然后,我们就去给长辈拜年,回来的时候,口袋里的红包都装不下了。
我喜欢过春节,期待今年的春节快点到来。
一年里有许多节日,比如:端午·清明·春节·等但我最喜欢春节。
去年,我在老家过春节。我们先放鞭炮,在贴春联,可我的问题来了,为什麽过年要放炮呢?我去问爷爷,爷爷说:“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每年春节都来村子里吃人。有位老神仙看不下去,就让他的徒弟下去教人们降服这个怪物地方法。徒弟下去,让人们用炮竹和两长一短的红纸并在上面写着吉利的话,那怪物就不会来,人们听了小神仙的话,结果年被吓跑了,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听完,我说:“中华传统真伟大!
春节在我的心中永远是最美好、最甜蜜、最隆重的,它可以给我带来无限的幸福与美好。
因为,在春节这天,父母会从外地赶回来,陪我放鞭炮,一起在餐桌前享用那甜蜜的年夜饭。我便会体会到亲情的温暖与春节的美好。
因为,在春节这天,父母会带我去外地游玩儿,使我开阔眼界,了解更多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让我的大脑更加充实。
上一个春节,爸爸妈妈带我游览了位于四川的九寨沟。九寨沟的景色每美极了,鱼看了好似会成龙;鸟看了好似会成风;人看了好似会成仙......九寨沟的景色使我流连忘返,在那里游玩儿的时候,让我忘了高如泰山的作业,深如东海的烦恼,多如牛毛的考试......
如今,春节正向我们悄悄的走来。你看,草坪都放上了红色的花;你看,大院门口都用鲜花摆成了“欢度春节”的字样;你看,树上都挂满了彩灯;你看,商店的门口上都挂上了红灯笼;你看,街道上的人们都手提年货匆匆赶路......
春节马上便要来了,让我们共同欢迎它的到来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的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就像北方文化的粗犷,南方文化的细腻。一个地方的文化是该地方的群体在学习积累生活经验、行为特质、道德规范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对每个人的成长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属于地方的文化烙印。正如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认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他们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文化是特殊的而又是普遍的,相比于整个中华文化,家乡文化是特殊的,但家乡文化的特殊并不与中华文化相悖,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家乡文化丰富着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寓于家乡文化的洪流中,可以说家乡文化是树之本、水之源。习俗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积久而成的,而春节和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代表团聚的日子,有关习俗更是难以数尽。
我的家乡是在湖南省衡阳市的祁东县的风石堰镇,现在就让我来说说我们家乡关于春节和中秋节的一些习俗吧。春节在中国来说,是最大的一个节日了,不管身在何处的游子都会想尽办法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在过年的前一个月,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开始准备年货,这是因为越靠近除夕,东西越贵。大部分的东西会被储存起来用作春节期间拜年时给客人享用,而少部分就是我们小孩子每天的零食。在除夕前
一周,我们这的农贸市场将会连续一周赶集,而父母就会把除夕夜的东西都准备好。而在这期间,我们全家会把所有的屋子打扫干净,说是可以把上一年的晦气全部都清扫出去。春节中,春联是必不可少的,在除夕那天,我们会用浆糊在每个门口天上带有祝福的对联,以此来表达对来年的期望。在除夕夜里的饭菜是最丰富的了,许多我们平时不怎么吃的都搬上桌子了,像我家,荷叶煲鸡、米粉蒸老鸭、酸辣鱼、鱿鱼、猪肚,泥鳅等,这些是绝对会出现的。在吃饭前,我们会被勒令先不准靠近桌边,因为大人们会先摆好碗筷放桌上,再添一点米酒,这便是我们的祭祖了。而我们这时便拿着已经切好成圆柱状的白萝卜和红蜡烛去门口,把它们摆成一条,然后一一点燃,目的是避免那些“先祖们”迷路,引导它们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家。一般等天黑了以后,每家都点上了,那时候放眼望去,一排排闪闪的星光,在夜里特别美丽,耀眼。大概要等上半个小时后,“先祖”们吃玩了,我们也就上桌一起吃年夜饭了。打开电视机,调到中央一台,看着联欢晚会,说说笑笑的,一顿饭在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中过去了。然后就是守岁了,除夕守岁是我们很重要的习俗之一,一家人围坐炉旁闲聊,看着联欢晚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到来。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唐太宗李世民也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然后就是“开门爆竹”了,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一般在除夕那晚的12点50开始就有人开始放爆竹了,就是为了第一个放这开门爆,等这第一声响了后,便陆陆续
续的一声接着一声的响起来了。就如在对山歌一样,这里唱来那里和一样。接下来就是拜年了,因为奶奶在家里,是长辈,所以一般我家是初一都在自己家,清晨起床,穿上准备好的新衣服,新衣服也是必须的,从里到外都是新的,这是希望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美好的开始。从初二开始,就会一直走亲戚了,这是我们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候了,因为可以拿很多的压岁钱,而我们拿着这些压岁钱,大部分会给大人,小部分就去买鞭炮。几个小孩子在一团,看谁扔得远,谁的.又比较响亮。这种日子大概持续到初十的时候才渐渐减少了。 现在再说说中秋节吧。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的神话故事有很多种说法,而被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的故事了。而历史的记载也有很多,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外地打工了,中秋节在家乡感觉渐渐的淡了,但是基本的还是不会变的。在我们家乡,当一缕缕桂花的香气从远处飘来时,我们便知道是中秋节将要来临了。家里早早就会准备代表团圆的月饼,还有各种各样的圆圆的水果。
月饼的种类很多,有蛋黄的、绿豆的、桂花的、花生的等等,琳琅满目。在秋高气爽的晚上,迎着阵阵的桂花香,一家人吃了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晚饭以后,就提着孔明灯跑到山上或者空旷的地方去,每个人在灯面上把自己想对家人的祝福的话语都写在上面,然后一起放到天空,看着它们慢慢的升上了宁静而深邃的夜空中,好似将要把这些祝愿都带给远方的亲人之中去。当又圆又亮的月亮已经高高的挂在夜空时,我们会搬一张桌子到楼顶上,然后摆着各种各样味道的月饼,苹果,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摆满了桌子,都是圆圆的,像极了天上那一轮圆圆的明月。大人们会一人一杯酒,围坐在桌边,一边聊天一边赏月,而小孩子们便会一边吃着月饼,一边互相猜对方的谜语,或者玩着熟悉的游戏。有些人还喜欢在们门口两边各挂这一个红红的灯笼,彻夜亮着。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过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有人说,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许多传统的习俗被我们渐渐地遗忘了,大为传统文化的遗失而痛心,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仔细观察一下,真正的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习俗都还在,一起吃团圆饭、走亲访友、中秋赏月。吃月饼不都还在嘛,真正流失的只是那些与社会发展相背的,比如以前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没有一成不变的习俗,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需要也在变化,因此习俗也必然会跟着变化,死守着几千年不变的传统,任何习俗都会失去它的生命力的,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变化而不失其本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