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二)论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三)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 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
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广阔性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突破口。大千世界的事物是复杂的,思维应该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由于阅历等方面的原因,考生的思维常呈现单一直线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成为考生议论文写作的一道难关:思路闭塞,不得其门。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在于训练多角度、多方位辩证地观察、联想、分析,打开思路。这种多角度分析在我们平时进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时经常用到。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
生活是多彩的,认识是多元的。在人生的旅途上和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许有类似小爬山虎的见闻或感受。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选文体(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考生的观点及立论依据有如下情况:
有目标才有动力(目标的重要性;
2. 要实现人生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于对材料中“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 。分析这段话,“美丽的风景”可以理解为“目标”,有目标才有向上爬的动力,要实现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3. 有自己的目标,不受外界的干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4. 付出必有收获。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于对材料中“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分析这段话,小爬山虎在向上爬的过程中,既遭遇到嘲笑和讽刺,也得到了羡慕和鼓励,但无论如何它爬上了屋顶,将小爬山虎的经历对应到我们的人生,得出3和4的.观点。
5. 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
6. 奉献美于收获。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于对材料中“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分析这段话,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却发现屋顶的风景并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不免失望和怅惘,这让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人们经常会提及的人生哲理: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或者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孩子的称赞,让失望的小爬山虎“心里甜甜的”,不禁又让我们思考:在人追求自身理想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益及他人,而这种惠及他人,往往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与价值感,奉献往往美于收获。
按照材料的叙述顺序对材料进行分层,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材料,得出的结论比盲目对材料进行单向的整体思考显然更妙,思路更易深入。这也是目前高考作文形式之一——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这样的审题立意训练,有利于考生发现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对于审题立意的重要性,以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同时,多角度地思考,也避免了作文在立意方面的雷同,体现思维的新颖性。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同学们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上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 (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 放手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枣分析问题(本论)枣解决问题(结 论)。
2.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如《怀疑与学问》。
例2.“起录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怎样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能对试题所展示的各个组成部分做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从而按照要求去不折不扣地写作。在审题时,主要有两审:一是审题目和材料,二是审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写作前,应先把两者的文字材料全部读完、读通、读懂之后,再从中提炼或抓取写作的题目、内容、材料,界定写作范围,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在审题上要下一点时间,切不可为了省时间而草草浏览、不求甚解就动笔,这样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综观当今中考的作文命题,无非是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命题作文;一是半命题作文;一是材料作文;一是;一是材料加话题作文;一是材料加命题、半命题作文。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我们在审题时能做到审清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审清题目规定的要求、审清写作的要点,就可以“以不应万变”了。
[秘籍1]命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所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命题作文是作文考察中采用年代最为久远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它不仅是命题,而且还规定了文体(因为是谈议论文,文体不详谈),由于限制很多,写作者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稍微不慎,就有“跑题”之虞。因此,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命题作文的题目,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有三个类型,一是以词语为题目。这类的审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只要能认真推敲这个词语的含义,不马虎了事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如以《环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这就要了解清楚《环境》的含义。“环境”有两个义项:一是周围的地方;一是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明确了它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论述一下“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你可以从“近墨者黑 / 近墨者未必黑”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角度来构思;还可以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来写;更可以从“孟母三迁”来说环境的重要。
二是以短语为题目。对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结构类型,明确是什么关系,确定写作的重点。其次是要抓住短语中的关键词语。如果是并列关系,就要搞清并列短语所包含的所有要素而不能有所遗漏,如《怀疑与学问》。如果是因果关系,则要揭示出彼此的因果联系,如《森林与气候》。如果是偏正关系,则要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语等。
三是命题以一个句子的形式出现,有时题目规定了所写的内容,有的则比较含蓄,须仔细斟酌才好。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了乐》、《毁树容易种树难》等就是这样的命题。
行。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
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