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统国学的魅力作文(如何弘扬国学文化作文)

新时代传统国学的魅力作文(如何弘扬国学文化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0-31 12:57:26
新时代传统国学的魅力作文(如何弘扬国学文化作文)

新时代传统国学的魅力作文【一】

今天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中国的传统节日——龙抬头,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据说这天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人们认为这天正是苍龙“登天”之日,俗称“龙抬头”。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一大早妈妈就带我去理发店理发了,虽然前来理发的人很多,但为了能“龙抬头”,我还是耐心地排队等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漫长地等待后,终于轮到我理发了。

听说今天下午将在金钟山文昌宫戏台举行民俗文化活动,有歌舞、武术表演等。从理发店出来,我就跟着妈妈迫不及待地向金钟山飞奔而去。

妈妈告诉我:“二月二,在我们会泽是很隆重的节日,这也是一年一度的耍山节,这一天非常热闹,四面八方的人都会赶来金钟山拜祭文昌帝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会泽特有的耍山节。”

来到山脚下,这里早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通往山顶的石阶拥挤不堪,我们只好选择走小路爬上去。在路上,妈妈给我讲了金钟山的神话故事,传说从前有九条蛟龙祸害会泽人民,它们无恶不作,使得会泽人民民不聊生,后来文昌帝君听说了这件事,就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文昌爷爷用煮稀豆粉的大锅扣住了九条在会泽金钟坝子作恶多端的蛟龙,后来这口大锅就变成了现在的金钟山。蛟龙被文昌帝君铲除以后,为了感谢他为民伏龙除害之善举,在清雍正末年或乾隆初期,会泽人民捐银献款,在山顶上建盖了文昌宫。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成了会泽人民游山的传统佳节。每年的这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百姓涌上金钟山,祭拜文昌帝君,祈求他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正当我听得入迷时,金钟山顶到了,“文昌参天地、民俗贯古今”文艺活动已经开始了,数千名当地群众及游客正在古戏台前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文艺节目,今天的民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群星荟萃,包括祭拜文昌和敲响二月二的钟声及优秀传统文化展演等,其中我最喜欢我们东风小学同学带来的舞蹈《最美铜乡》和金钟山武术班带来的武当功夫《武魂》以及我们的老师们带来的《精忠报国岳氏家风》等节目。

和风弄韵歌声起,妙曲融诗笑语频。欣赏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我度过了愉快的金钟山“耍山节”。

新时代传统国学的魅力作文【二】

中华民族很早就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遥遥数千年前。上至皇亲国戚、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士农工商都深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那么传统文化礼仪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得、九礼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交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封建思想有极大的弊端。繁琐的条条框框呆板的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扼***着人们相往自由、追求浪漫的灵魂。当然其中也不乏值得人们称讼的精髓部分。那就是尊师重教、孝敬父母、检点行为等。新时期的道德关念大抵也是数千年来约定俗成形成结果。正确、全面的审视文化的魅力就是在于看功大于过、还是利大于弊。纵贯中国古代历史就是压迫与被压迫的交替、演变、进化。较为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违背着人人生而平等的意念。甚至能注定世世代代为奴为婢的命运。他们处于金字塔的底层行使着受压迫被奴役的权利。显然这种现象从总体上来说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却大大抑制了社会的向前发展。对于这些不利于时代特色的文化只有舍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对于一些精要之处则要吸取并为社会生活服务,譬如孔融让梨、缇萦救父、香九龄温席等一些妇儒皆知、传承至今的历史典故都是值得发扬广大的。糟粕的文化就该尘封在史料中,毕竟它们在历史舞台上留下过“美”的痕迹。提供价值依据参考、熟读历史考实录无疑是通晓古今、知道兴衰的最好方式!精华是要继承的而糟粕也不是要彻底遗弃的!遗弃的方式有多种,其一、存而不用,明晓一二。其二、不存不用,消失净尽。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窃以为后者做法更好一些。借用中庸思想来讲万物的兴衰存无都是有规律的。全盘否定与肯定都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糟粕的东西知而不为是最好的办法!难道不正是由于在旧的基础上才推出的新么?不能正面面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民族算不的上是优等会民族,忘记糟粕有时也等同于凌空而建的空中楼阁。糟粕难道不是堆砌成功、再铸辉煌的基石么!糟粕、精华、落后、进步这不正是一个民族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吗!

综上所述包括处理方式在内的一切行动能力都有其变通的余地!理智的保留、盲目的舍弃给人来相差万里的感觉!理智者、理性也。权衡利弊。发复推敲的结果让人更加信服。盲目者、胡做也。数典忘祖。不计后果的行为难以服众!

新时代传统国学的魅力作文【三】

中华传统文化有独特魅力,总那么使人着迷,吸引了无数的人:诗词读着儒雅,昆曲听得沉醉,对联用得巧妙……我们都有责任传承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我与传统文化的紧密接触,是一段在淡墨浓墨,点染河山中的难忘故事。

七岁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国画。爷爷对国画情有独钟,每次都手把手教我国画。我那时不懂事,总觉得画画这种东西谁还不会?便总想挣脱爷爷的大手“任意妄为”。爷爷也不恼,依旧慈祥温和地告诉我:国画的精髓便是静和谦,每一笔都是静与动的中和。我那时当然不懂,只是之后安分了许多,在爷爷苍老与温暖的手中,体会着运笔的温和与缓急,静下心来。

后来,我长大了些,爷爷更苍老了,而他与我最难忘的联系,仍是国画。爷爷八十大寿时,我亲自画了一幅红海棠送他。看着那笔墨,我才发现国画的红是隆重而不轻浮的,绿是沉静而不黯淡的,恰如那红海棠静绽芳华。这幅画装裱后一直放在爷爷的卧室里,将庄重与沉静的魂带入我和每一位家人的心灵。

小学将毕业,我仍成长着,国画也算我的一技之长了。一次艺术节我报了国画,却因没有时间,直接将过去我的得意之作中的一幅交了上去,却并未得奖。爷爷听后教训我:国画虽古,也是有人格的,不准被人侵犯它的尊严。再好的画技,若没有认真的灵魂作支撑,便是黔驴技穷,也不尊重自己。我在这一次教训中领悟,国画也有作为高雅艺术的尊严,从此我不再轻慢,在任何事上都认真对待,尊人尊己。

而在去年暑假,爷爷过世的消息却突然传来,让我几近心碎。我独自坐在屋子里,看着墙上挂满的我成长的痕迹,它们都有爷爷爱的影子。我又想起了那静静绽放的海棠,此刻它定还将美留于笔纸,静静展现它的美吧?它随时都是孤独的侠客,人间的仙子,它的情怀挥之不去。我突然明白了爷爷的用意,国画的美是永恒的,它用爱感染我,于笔墨间教我谦和,教我沉静,教我庄重,教我正直。这些,都在将我培养成一个真正内外兼修的中国人!经历人生沧桑的爷爷,明白这笔墨丹青的真谛,而我,也通过这明白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不论何时,我都应将国画的魂,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传承下去,因为这,也是每一个有爱有灵魂的中国人的心愿……

世事变迁,唯有一个民族最本真的文化之美能传承下去。也许丹青背后无关你我他,无关发生了什么,总能让我们受真善美的熏陶,自发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与国画,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新时代传统国学的魅力作文【四】

当众人被“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撩拨起续诗的兴致时,有人却嗤之以鼻:“参加接龙的很多人对诗的用韵一窍不通,折射出大众对真正传统文化的外行。在任何时代,真正的诗人都是寂寞的,诗歌都是小众的”,使不少网友“诗情酒兴渐阑珊”。

这一观点体现出当今一些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存在的一大弊病:总是端着架子,否认群众基础,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高姿态,充分显示其狭隘性。而这,也恰恰是他们相对落寞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的发扬,当有“大足以容众”之胸怀,有“海纳百川”之气度,而不能在自我设限中孤芳自赏。

那些文采斐然、炳炳烺烺的诗歌流传至今,固然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但我们不能因为只看到绚烂夺目的金字塔尖,就忽略历史中已被风化埋葬的金字塔底的大量作品。从某种角度看,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淘洗沉淀无痕的平庸之作,何尝不体现了诗歌所拥有的广泛群众基础?事实上,当吟诗作赋成为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文人特定的炫耀手段,文化创作才能具有活力,涌现佳作。

从《诗经》中的不少作品采自民间,到白居易写诗但求“老妪能解”,再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诗词的兴盛从来不是小众的,而是在让普通百姓怡情养性中根植了其勃发的生命,正所谓“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那些传世的佳作,恰恰是文人贤士从普通百姓中汲取养料,佐以自己的才华而挥就的。诗歌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诗歌从来不排斥普通百姓对它的唱和吟咏与逸兴遣怀。

作为“戏曲之母”,昆曲经历时代的变迁而一度奄奄一息。戏曲工作者们意识到,昆曲从家喻户晓走向没落,不是因为昆曲名家的离世,而是因为昆曲在大众市场中找不到一席之地而渐失群众基础。于是他们开始引入歌剧、交响乐等流行元素,打造青春版《牡丹亭》,吸引更多受众,而不再曲高和寡。当昆曲再次走进人们视野时,也走进了新的时代舞台,台下仍是一群不懂得“良辰美景”“似水流年”的痴情戏迷,台上是大师在演绎传统的精髓。这时我们懂得,没有一个文化可以将自己封闭起来,没有一个文化有资本筛选受众群体,多一分包容,多一分谦逊,才能换来更长寿的生命和更精彩的未来。

以精英品位为借口故步自封,最终只会日薄西山,上演一群圣贤大师在文化的墓碑旁落寞吊唁的悲剧。唯有敞开胸襟,接受不同文化水平的智慧,才能得到继承与发展,促成文化繁荣进步。时代需要包容,传统文化亦需包容。无论何时何地,传统文化止于独行,而盛于大众。

新时代传统国学的魅力作文【五】

秋分祭月

潮人古代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俗。中秋节又名仲秋节,是在秋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时只有秋分的活动,而无中秋节。秋分是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但由于有闰月的关系,秋分可以出现在八月初至八月末的任何时候。

然而,秋分是祭月的,古代潮人总是要把这个节日与月亮联系起来,如果秋分出现在下半月,甚至在月末,人们就很难见到月亮。在无月亮之夜过中秋节,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故后来潮人把中秋节的活动渐渐由秋分固定为八月十五日。把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定为中秋节,那正是满月之期,整个夜晚都能见到明月,这才能体现中秋节的真正情趣。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秋分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同“春分”一样,在每年的“秋分”来临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要在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据史料记载,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在“春分”这天“竖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其玩法简单易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竖蛋”活动不仅在“春分”才有,“秋分”时节同样流行。“‘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春分”和“秋分”这一天之所以鸡蛋比较容易立起来,一是“春分”和“秋分”这天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二是“春分”和“秋分”正值春季和秋季的中间,不冷不热,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麻利,易于“竖蛋”成功;三是鸡蛋壳表面并不光滑,只要找到适当的3个表面颗粒,就能像底盘一样托起整个蛋。尽管‘竖蛋’是一个传统项目,但它让公众在实践中了解了相关知识,并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新时代传统国学的魅力作文【六】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新时代传统国学的魅力作文【七】

大国泱泱,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明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可见其深厚的底蕴,而我,做为一名中国人,每每想起那鲜艳而又精致的中国结或是生动有趣的皮影戏,还有那神奇的“变脸”……数不胜数的精华,都让我为之动容,为之骄傲!诗意中吐露芳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舞出了其别样而动人的舞步,奏响其魅力无穷的乐章!

在一个晴日的午后,品上一杯沁人心脾的茶,翻开一本书,你为优美的语句所倾倒。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你伤感的来源。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那“回首何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在文学的世界里遨游,如痴如醉。从古代的四书五经,唐朝的唐诗,宋代的宋词,元代的元曲,还有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及现代的散文,小说。细细品味,便悟出其中的奥妙,这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珍奇所在,细想想,多少文人墨客创造了辉煌的篇章,瑰丽的诗篇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朽的瑰宝。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顿扬。书不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魅力无限,源远流长!”汉字像一只只神奇的精灵,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映照下,各种书法相映成群。当小精灵跳动在方格纸上,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笔尖,顿时,一篇佳作跃然纸上。汉字,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

一年的365天中,节日来临时往往是最欢腾的时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春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热闹的元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祭奠亲人的清明。“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穷,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这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这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盼望家人团聚的中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与老人相伴的重阳。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是节日,是节日中家庭的温情,是亲人之间感情的联系,佳节是中华人民不变的守候!

在文化中不变的,还有那些支撑我们前行的道德品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是“孝”字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义”字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一种坚强和正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一种勇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一个民族有多强大,可以从文化中体现,优良的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根基。

在历史的洪流中,或许有些文化已被冲刷尽了,但多数文化还是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先人们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瑰宝,作为继承者的我们,更应花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心血,将之完整的传承下去,这样,我们才不愧于祖先。中国人民有能力更有义务的让中国文明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新时代传统国学的魅力作文【八】

碰撞,总会有新的生成物出现。即使是最微小的氢原子,碰撞聚变,带来了清洁的核能,可同样也成了危险的氢弹。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时亘古不变的议题。在家庭教育中,中国传统的棍棒教育与国际主流的鼓励式教育不可避免地碰撞交织,孕育了新的种类。正如《虎妈猫爸》中所演绎的那样,父母双方一方保留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另一方唱白脸,扮演“慈父”、“慈母”的角色。这种中和或许对于中国而言是一种平衡方式,童年不缺乐趣,长大亦无悔意,是碰撞才获得的精彩。

德国的所有大型超市在有一天几乎全场清空,只有少量货架上还残留着些瓶瓶罐罐,并在每个区都写上了带有情绪的标语。这便是德国的“国货节”。如在某连锁超市中,乳制品区清晰地写着“来自新西兰”,在生鲜区中赫然标明“孕育于北海渔场”,啤酒区商品便十分丰富了,注释是“不要忘了慕尼黑”。据负责人所述“国货节”举办的目的便是宣传经济全球化下,商品流通与碰撞,我们身边用习惯的了不一定是国货。以告知顾客,包容碰撞后的世界市场,货架因碰撞而丰满;世界因碰撞而精彩。

可碰撞却也不全然如此,化学反应因催化剂的干预而改变产物;碰撞交流因人的干涉而改变了结果,甚至,让人变得痛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命博士编撰的儒家注经,融合了道家中的“天道有常,道法自然”,也掺杂了墨家、法家思想,曲解了其中部分含义以达到愚民的目的,到了明代,又添加了“宋明理学”中朱子那些“忠”、“孝”观点。士人的文章越来越没了真情实感,士人感到痛苦,害怕妄议时弊不仅丢了性命,甚至祸及家人,只好寄情于对辞藻的追求或是写些称颂之言,中国的文学没落了,文坛寂寥,文学也感到痛苦。

马克·波罗的游记确实宣传了中国盛况,东学西渐,孔子进入了伏尔泰的书房,老子的文章为哲学家拜读,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确实带来了世界文化史的繁荣,却也使野心家的贪欲激增,他们渴望征服。这带来了战争,苦难,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是碰撞难免引起的副反应结果。

碰撞就像有机化学,你渴望得到主反应的生成物,譬如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譬如经济领域的碰撞融合,然不可避免带来了副反应,是你所害怕发生的,譬如战争,譬如征服,譬如苦难。唯有如此,世界才有了精彩,也正因如此,它使人痛苦。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成为推动它碰撞融合的催化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