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的枷锁作文(心灵的枷锁作文手写)

心里的枷锁作文(心灵的枷锁作文手写)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07 01:08:09
心里的枷锁作文(心灵的枷锁作文手写)

心里的枷锁作文【一】

雨,伴随着清明特有的浓浓忧伤,淅淅沥沥地飘落下来,望着那张黑白的遗像,无尽的忧伤夹杂着点点的温暖涌上心头。

一个亲昵地拥抱,一个慈爱的眼神以及留在我心底那份永久的温暖---太姥,我最敬爱的人。

太姥为我做的那件小小的棉袄还珍藏在柜子里不时地勾起我深深地留恋,往事历历在目……。

冬日的银装素裹虽有无尽的洁白美丽,但也带来了刺骨的寒意,太姥怕我冻着就准备为我做一个棉袄,我大哭大闹喊着不要,因为我觉得太姥眼里的“好看”在我眼里就是老土,太姥便就此罢手,没在提这件事。

奇怪的事发生了。

每晚都会响起一阵阵悦耳和谐的声响,尽管十分细小,却还是不经意拜访了我的耳朵,我总是伴着这有规律的声响缓缓入睡。

一夜,突然出现了少有的寂静,声音不知去向,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毫无睡意,便取了棉衣,从床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在走廊里游荡,发现太姥的屋里透出点点微弱的亮光,我从门缝中向屋里窥去,只见太姥趴在缝纫机上睡熟了。

我径直走了进去,一顿时愣住了,压在太姥身子底下的\'是件美丽的棉袄,做工极其的精细,密密麻麻地针线群蚁排衙般的在棉袄上赫然显现出来,太姥头上的银丝在灯光照耀下,是如此的明亮,她瘦小的身躯只披着一件薄薄的棉衣,似枯树枝般干瘦的双手紧紧抓着及完工的棉袄,脸上则是充满幸福的微笑,我慌忙地将自己身上的棉袄披在太姥身上,默默地回到屋里,心中掺杂着几丝愧疚,却被突如其来的无限温暖所包裹着。

思绪被猛地拽了回来,遗像中太姥的笑容是如此的幸福,那件小小的棉袄倾注太姥对我无限的爱意,它虽已变小,但那份温暖却留在心底,从不曾忘却!

心里的枷锁作文【二】

阴冷的风,寂静的夜,几盏暗灯在初冬的细雨中摇曳。下了晚自习,我急急地骑着自行车,向远在郊区的家里赶。

到了家门口,我的身上早已被细雨淋湿,浑身冻得直打哆嗦。我无力地敲着门,没有人回应。于是,我提高音量:“开门!开门啊!”可我的声音早已被嘈杂的电视声所淹没。还是一幅其乐融融之景,门前没有任何挪动的脚步声。“唰”地一下,我的眼泪涌泉般的倾泻而出……

忽然,一缕温暖的黄色光晕打在我的身上。我转头一看,透过被灯光渲染的窗户后有一张微笑的脸,是位中年男子。我估摸着是巧合吧,但出于礼貌,还是向他回了一个感激的微笑。我惶恐的心顿时变得安静下来,蓦然想起打开大门的钥匙在口袋里,我连忙拿出钥匙,进了家门,打开了庭院的灯后,那温暖的光才渐渐地熄灭……

只是巧合么,我这样问自己。

以后的日子里,那缕温暖而明亮的光线,依旧在我放学回家的时候打开,并且一次比一次准时。那昏黄色的光芒,在寂寞的夜色衬托下尤为温馨。那暖暖的光芒,围绕在我的周围,使我的心再也没有以往那么寂寞与寒冷,只觉得有一股温热的暖流充盈着心房,夜也似乎变得明亮了……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如今,我们的所住地早已搬迁。因搬家的匆忙,竟没有向那位中年叔叔致谢。

然而,叔叔对我的默默的帮助却令我终身难忘。那一缕昏黄温暖的光晕将永久地存放在我记忆的匣子里,成为我生命的底色。它让我在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心存感激,奋力前行!

心里的枷锁作文【三】

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童话吧?其实,童话就是内心深处美好的东西,它们像有趣的小故事,但却教给我们人生的知识,但是,我却读过一篇与众不同的童话。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正无聊的看着窗外那鹅毛大雪纷纷落下,忽然,奶奶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向我走了过来。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奶奶说:“这是一本神奇的童话书,在书里面会有惊喜哟!”我一听,迫不及待的`把书抢了过来,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第一眼看去,书的题目就把我吸引住了――心里的童话。咦?心里的童话是什么意思?我充满疑惑的看了下去。书里的插画很多,色彩也十分鲜艳。但是内容好像看起来和平常的童话书差不多,我以为奶奶在骗我,可是,她又说了一句:“仔细看看哟!”于是,我只好继续专心看了起来。

我发现,每一个故事后面都蕴藏着很多的道理。而且,每个故事上面都空着一行,原来是让我给这个故事取名字呀。在书的后面,还有两张贴画,把贴画贴在你认为较好的故事上,还能给故事打分呢!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最后的两张纸可以留给自己写故事!

我兴致勃勃的“玩”起书来,我第一次发现,我真正的领悟到了书中的道理,之前我看书,只是为了好玩,可这次这本书,潜移默化中,我也懂得了许多的知识。

人们都说,书是人类最好的伙伴,可是大多数的人看书总是一目十行,没有把书读到心里去,这样的书,最后只能在垃圾堆里慢慢消磨时光。我说,如果在你感到累的时候,就请读一读这本心里的童话吧!

心里的枷锁作文【四】

《人性的枷锁》是作家毛姆最负盛名的自传小说。因为篇幅过长,断断续续读了快两个月。翻到最后一页,开始依依不舍。

于是,合上书本,回忆和它第一次接触的心情。那刻的。心情好像听到了召唤,秒间还原出初见的感受:一阵浓浓的悲情,扑鼻而来。这种感觉好像闻到一种过浓的味道,味道太过强势,势必导致你无论香臭,都无力呼吸,以至几乎窒息。

一位年轻貌美却虚弱不堪的妈妈,躺在床上,等着抱一抱7岁的儿子。儿子半睡半醒地紧缩在妈妈的怀抱中,静静地看着她。他脸上挂着浅浅而满足的微笑,微笑中传递着孩子简单的幸福,就像无数次缩在妈妈怀里一样。如果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可这次的拥抱,却是命运给予的最后一次温情。7岁的菲利普永远不明白,那时候的妈妈已经病入膏肓,哪怕是给他一个吻,都用尽了她半生的力气。小小的他,怎么能读懂妈妈的温柔微笑里,掺入了不舍和泪光。他也不知道,他被抱走后,妈妈怎么痛恨自己无力再握紧他的小手。就这样,他失去了妈妈。就这样,妈妈装着对他的牵挂,追随他的爸爸而去。他们无奈地放开了菲利普的小手,和他的跛脚,永远地离开了只给他们家冷酷到底的世界。

菲利普得知妈妈过世后,爬到妈妈的床上,抓着妈妈的衣服,枕着妈妈睡过的枕头,埋着头小声地哭泣。因为不懂,不信妈妈永远的离开,因为害怕陌生的未来。哭着,哭着,直到哭累了,在泪水中睡着。这种情形将会伴随着他成长。他,天生残疾,无父无母,生活穷苦……可以料想,未来的孤单寂寞,冷嘲热讽,欺凌侮辱,对他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艰难的人生,既然有开头,势必有结尾。

这位不受命运眷顾的主人公,开始了他跌跌撞撞的人生。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这本书完整地展示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少年,一瘸一拐地长到中年的人生过程。从他的人生经历中,许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跛脚,他刚进学校,就被大孩子欺负。他们模仿他走路,强迫他把有缺陷的脚展示出来。他一开始拼命拒绝,后来却屈服在了别人的铁拳下面,伸出了那只残缺的脚。他用尽一生的屈辱,满足他们一刻的好奇。欺凌的风暴平静下来后,他在黑夜里躲进被窝静静地流泪。他痛恨自己对恶霸的屈服,反省自己性格的懦弱。后来,一切太痛苦了,他回忆起妈妈,感觉这一切都是一场梦。很多次,他都通过这样的幻想,游离于现实,从想象中攫取安慰。想象成了他唯一的温暖和救赎。

时间就是这样,虽然步子迈得很重,但它还是会走过每一段历程,或喜或悲,或甜或苦。但菲利普的成长,真的是苦多甜少。因为苦难总来凑热闹,他性格中的外向开朗便一一离去。好不容易他也成了学校的大孩子。别人对他的脚不再好奇,他求学的日子开始好转。因为酷爱读书,所以他的学习成绩秒***其他同学。别人能不能拿奖学金还得看他的选择,如果他去申请,其他人机会渣子也没有。这成为他骄傲的资本。他掩藏不住对他们浅薄的蔑视,他开始对学习心不在焉,提不起兴趣。最后,他急不可耐地辍学,跑到德国去深造。放弃了几个月后唾手可得的奖学金,和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得到的剑桥大学入取通知书。

这件事,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我总是忍不住想,如果他能规规矩矩地完成学业,也许以后的路途就不会那么辛苦,不会波折,不会几次半途而废。因为终点都是一样。走到终点的时候,他终于学会了正儿八经地生活。他选择了父亲曾经的职业。中途因为经济原因,辍学两年的时候,他生命唯一的目的和希望就是重新回到他学习的医学院,完成学业,拿到医师执照。想想,这个行医资格曾经不过是他4次生活尝试之后的替补和将就。

曾经疯狂的文学梦想,痴迷的绘画理想都成为了过往。恰如逝去的青春,它看似不温不火,却是个抑制不住暗流涌动,而绚烂的梦。他,历经折腾,最后不过就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一个健康美丽的妻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是,因为当初的叛逆,他绕好多弯,一瘸一拐,才终于靠岸。他的经历,丰富,沉重,但真实,强烈。如果听从别人的建议,而不是遵循内心的呼唤,他可以轻松地生活。却不会如此深刻而肯定地明白“生活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这并不是一句幽默段子,它是作者花掉整个青春,挥霍父母所有遗产,经受住身体心灵四面八方折磨才得出的人生真理。

最后,我们大概都会忍不住对菲利普说声谢谢。因为,他身体力行地去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并且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我们。读者们,读来,总是感同身受,却省去了岁月的蹉跎,以及无法承受的疼痛。

谁的青春没有在循规蹈矩地读完10几年书后,意犹未尽地畅想着辍学的生活。

谁的青春,没有自以为是地相信自己具有某方面的天赋,而时时刻刻认为自己是天才,想要抛弃所有,追逐所梦所爱。

谁的青春,没有爱上一个让你卑微到尘埃里,还开不出花来的人。

谁没有假设过,用部的身家,甚至是全身的血液,去换爱人的一个热吻。

只是,我们很多人都不够勇敢,不够浪漫,最后我们通过计算,选择抹平心里那股幻想的波澜。虽然我们表面乖乖地,可心底,仍然会情不自禁地发问,如果当初选择另外一种生活,自己该会是什么样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