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学习了韩愈的《马说》,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多次上书宰相请求录用,“而志不得通”,所以,他创作了这篇名作。他以“马”为“说”的对象,借马的遭遇来抒发自己对社会的看法。表明他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的'美好才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种观点是并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别人不知道你的才华,他不可能赏识和重用你,所以你要“毛遂自荐”。
我还听说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在大街上出题招才,有两个才华出众的人看见了此事都想参加面试。那个国王又故意刁蛮:“答题者,答对封高官,赏金千两,答错者,则逐出京城。”其中一个听了此话,有些犹豫,他生怕出丑,可另一个人毅然决然走上台。他一看这道题他熟悉,便提笔解答,最终,他得到了国王的赏识和重用,国王封他为宰相。自己退出的那个人追悔莫及,可有什么办法呢?他已经错过了良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要不断学习,使自己出类拔萃。我想如果韩愈老先生还健在的话,他用现代的方法展示自己,推销自我,他或许是一位著名大学的学者或教授吧!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老师说过:“千里马,乃人才也,伯乐——慧眼识才者,食马者——故统治者也。”是的,世界上没有统治者是不行的,但是有了一个愚蠢的统治者、不懂得发现人才的统治者比没有统治者还要另人感到惋惜。正因为这样,就有了“伯乐”的出现,“识才者”当然是发现人才的。发现一批,成就一批。伯乐只有一个,而千里马不知世上有多少匹。
也许我和一些人的观点不同,我认为,韩愈错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的是:先有发现人才的人,再有人才。很显然,顺序错了,没有千里马,哪来的伯乐?如果所有的千里马都没被食马者发现,那伯乐不也就一个平民老百姓吗?可既然食马者是愚蠢的、无知的,难道作为“千里马”的有才人们就不能再磨练自己的意志,哪怕食马者喂给你对于你来说才三分之一的食物,但你却可以跑出比常马还要快的成绩。这样,食马者才会一点点地、一次次地给你加食,直到“一食尽粟一石”为止。也许,这听起来有点残忍,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上,不正是这样的吗?那些大牌明星NBA球员,没有几个是被教练发现的.,正是他们努力努力再努力最终参加选秀选中的,如果你在街边打球,发挥地再好,换来的也就是几句:“恩,打得不错。”“打得真好啊!”可能只有几百万分之一的几率会有“小伙子,你愿意来NBA打球吗?”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只“千里吗”,不表现自己是没有机会出人头地的。古有“毛遂自荐”那也是有资本的,认为别人不会拒绝自己,自己推荐自己,换句话说,这就是千里马到食马者那推荐自己,表明自己可以一日千里,并要求食马者选择自己。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可是也需要自己的勤学苦练不是吗?
所以,身为“千里马”的人们,如果等不到“伯乐”来赏识自己,那么,就请磨练、磨练,再磨练自己,把自己磨练成一把可以刺穿任何困难的利剑,在“食马者”面前尽情的挥舞,让“食马者”目瞪口呆,不得不选择你。或者攒足了知识,给“食马者”来个“‘千里马’自荐”。只有这样,才可以不“辱于奴隶之手,骈死槽枥之间。”让“天下无马”这句话成为历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