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依靠枯萎的落叶才能安然过河;小鸟依靠鸟儿妈妈不懈的喂养才能茁壮成长;种子依靠和煦的阳光才能悄然萌芽——题记
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自卑的情节和自卑的经历谁都或多或少有过。可我们生下来并非为悲伤而叹息,为苦恼而踟蹰,或者带着忧愁和迷惑而离开人间——这绝非上帝的初衷。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要灰心,不要气馁,要静下心来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可以适时地借用一些外物依靠,懂得依靠是我们做好事情的保证。
可是当我坐下来静静思索时,才到,是啊,我们人也是一样,在生存的过程中也应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应一味的去依赖外物给我们的帮助,所以我要学会自立,学会生存,试着不再依赖母亲,不再期盼着遇到困难有人替我解决,而是依靠我自己的力量,在经过一段苦思冥想后得到的最好的方法。
渐渐地,我已能离开母亲的伞下,独自在天空中翱翔,缺少了母亲的呵护,我已不再茫然无措,看不到母亲的身影,我已不再泪流满面。而是感谢母亲给了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我要依靠我自己的力量,去寻找一份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天空。我要依靠我自己的力量,去造就一个自强不息傲然挺立的我。我要依靠我自己的力量,用最亮丽的色彩去描绘我人生的蓝图。蓦然间,夜已深,睡意也渐渐的生起,但不同的是我以准备好,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刘禅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无心向学,反映愚钝,不可教导,成为了人们对刘禅的叹息,后人把他称作“阿斗”,大概就是如此吧。要不然,哪会落得败坏刘备之千秋大业?
李隆基无心朝政,把唐太宗创下的功绩当作自己的立业之本,依着盛唐之气推下滑坡。他们的不思故业,源于他们对于先辈过于依靠,最终不成大器,败坏家业。依靠过度难道不是他们的致命伤吗?不依靠,也许使你独立自强。
正如洪战辉,母亲走了,成了痛恨的人,父亲病了成了他需要照顾的人,妹妹成了他更大的负担,在一家潦倒的家庭里,他没有依靠;在爱的社会里,他也坚决不接受依靠。艰苦的环境,磨砺出了他的刚强的心志,成就了中国人学习的榜样,纵使他身材短小,却更显精神的崇高。假如有了更多的依靠,也许就不会出现如此刚强的男儿。是不依靠,使他更独立自强。竟然依靠与不依靠对人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应当如何使不依靠成为我们的指引呢?
我们要像马莉那样,拥有坚强独立的意念。或许你伤感泪落时,会想起母亲的肩膀。可是,马莉坚决拒绝,在失去右臂的那一刻,她把自己关进房间静思,拒绝了母亲的一切问候。并不是因为她轻生了,而是她在寻找成为独臂舞者的正确方向,在次重新开始,迎接挑战。因为那坚强独立的意念,让她奋起。那一种不屈不扰的精神,使她成为了奥运火炬手的候选人,那是莫大的荣誉。正是不依靠,让她重新飞扬在舞台上,成为独臂飞仙。或许,依靠是心灵最安定的药。但不依靠或许更能让你走向成功。
依靠自己,我们就能更好地接近成功。
依靠外物,我们只会无限地远离成功。
一直以来,在教育环节中到底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各学派各有各的理论和事实支撑。从当下的教改形势来看,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等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一直以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却一直未变。那么,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教师的位置。
在我看来,教师不该是简单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传递者,教师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探究***的“催化剂”。打一个比方来说,就好像春节时一个孩子拿到了鞭炮就想办法找火器燃放一样,教师就是点燃学生自己去尝试和体验的引导者和激发者。所以,教师不该将自己的学识复制粘贴给学生(满堂灌),而是想办法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欢快的翱翔。再用一个比喻来描述,教师就如一位厨师,其作用就是拿出更多更丰富的菜目给学生,让学生享受饕餮盛宴。
无论是如送鞭炮的激发者还是提供大餐的服务者,教师自身的学识与素养、能力与眼界都必须达到一定高度。美国教师弗兰克·迈考特所著《教书匠》里描述的那个为人诚实、勇于创新、崇山自由的迈考特老师是我所推崇的教师模样。
学生的位置。
学生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自然是教育环节中最受“保护”的一方,继往开来就是他们的使命。学生对于接受教育这件事要有清醒的认识,无论是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还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其理论的提出都是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学生要明确接受教育是生存需要,也是进化需要。
家长的位置。
无论是基于对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的认识,还是功利主义的追求,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将孩子送到学校那样简单,而是应该承担起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的家庭教育的责任。家长不断的优化自身,是促进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家长依然要主动接受终生教育。
当教师、学生、家长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的处理就会变得更为和谐。
关于这一层次的分析,有许多教育专家都有过清晰的阐释,笔者囿于能力限制,暂时提不出更为进步的理念。在此,就援引《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一书中关于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部分,谈谈自己的理解。
美国教育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在教、学、实践三个环节中,环环相扣,理论跟得上实践,实践服务着发展,发展定位于国际。例如“在家上学”这一领域,由起初既不扶持也不反对,到后来社区出面协同发展,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读书笔记.让在家上学的孩子一样去社区学校参与公共事务,给予在家上学的孩子实践的机会,且由当地教育部门出面对在家上学的孩子进行阶段性考核。这一系列的举措,让人艳羡!而反观我们国家,目前在家上学的现象并不是不存在,但是在家上学并没有被先关部门所承认或协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