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中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EX:
一起三年,两年前的十月分手。最后一次联系是上上个星期,你在QQ上给我留言,叫错我的名字,还很礼貌客气地请我帮忙,我轻描淡写地以能力不足帮不上忙为由拒绝了你,你又问起我的近况,我不再回复你。几天之后你又打电话给我,我没接。
我想,接了你的电话又如何,质问你连我的名字也叫错?还是怒骂你,有求于我的时候才联系?又或者是,若无其事的如许久不见的旧友般寒暄?这些毫无意义,也不是我想要的。
失恋四部曲,我老早已坦然走完并痊愈。对于你,现存的情绪是平静外加些许感激,即使我们的结束是因为你劈腿。
记得刚分开一个月左右,去看了《失恋33天》。和我一起去的女孩儿在电影院哭的稀里哗啦,我一滴泪也没掉,其实我只是故作淡定。晚上躺床上,回忆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压得我喘不过气,胸闷心疼,但我告诉自己不要哭。如果我哭了,就是还忘不了你,更是惨败。
失恋半年内的日子是疯狂的,肆无忌惮的.挥霍时间和精力不让自己静下来,因为一旦陷入安静,就哪里都是你。通宵打游戏,拼命叫人去逛街,KTV唱到声嘶力竭,做一切跟你在一起时你禁止我做的事,好像这些才是对你背叛最佳的报复。
宣泄终有尽头,停下来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特别荒谬。你已经是毫不相***人,我的不甘心没有任何意义,带着我的自我和洒脱前行才是最佳生活状态。时间久了,遇见更多的人,经历更多,才体会到,我与你之间并不只是年龄、阅历的差距,其实更多时候,是你不懂我,我也不懂你。现在你我都懂了,也已结束。
到现在那些曾经温暖的画面,偶尔也会突然蹦出来。刚工作的时候经常加夜班,不管加班到凌晨几点,给你短信你总是会马上回我。你在厨房做饭,我挤进去非要帮忙,你总是边骂我帮倒忙边把我推出去,其实我听到你关上门之后小声嘀咕说厨房油烟大进来干嘛。我总是把东西扔得屋里到处都是,你每次都吼我不像女生但还是不厌其烦地收拾好。
可人生不能重来,与你这场不顾一切的爱情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爱过,感情真挚,就无憾。不如就让回忆保持着爱情最美好时的模样相忘于江湖。
XXX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
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一文。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看起来,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