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解决了我们思维上的很多困惑。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公司在发展运作过程中一些至关重要的策略。
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成功企业的成功确实有许多借鉴之处,但它们很荣幸能在比今天简单得多的环境中就已成长为巨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仅来得更加容易,而且对有效和无效因素也将得出更透彻的分析了解超级品牌的盛衰沉浮,我们将更清楚什么是最普遍的错误。从风风光光落到难以度日的企业,最近还真是不乏其数。我们说的太多,听的太少,老一套做广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老式的广告词也是一样。现在你只能听到比较级形容词,而不是最高级。
通俗易懂地定义一个品类,实在是非常有必要。首先必须回答“产品是什么”。
如果你描述的品类已经引起困惑,那么你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机会几乎等于零,试图改变消费者对你已有认知的错误。心智认知就是品牌的事实,因为营销是认知的战场,而非产品的战场,营销过程是与心智认知发生作用的过程。在营销世界里,没有客观的现实,也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一样东西:现有的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
如果其他竞争者已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某种认知,这时你才想去占有它—完全是做无用功。
沃尔沃抢注了“安全”概念。许多其他汽车生产商,包括奔驰和通用,都曾围绕“安全”大做文章。但除了沃尔沃,没有一个品牌以“安全”的诉求成功进入消费者心智。
因为其它汽车宣称安全的缘故,而使得消费者愈发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沃尔沃凭此超过了奔驰和宝马,一举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豪华车。
你不能与竞争者采用相同的字眼或定位。你得找到另外一个字眼,寻找其他属性。
成功导致自大,自大导致失败,人一旦成功,就很难保持客观,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判断代替市场需求。公司规模越大,首席执行官就越有可能与前线部队脱离联系。这可能是制约公司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成功的人往往疏于客观,常以自己的判断替代市场需求。
品牌能成功,是因为企业做了正确的营销决策,根据营销基本法则,步步为营。他们第一进入消费者心智,缩小焦点范围,抢先占有一个最强势的产品属性,对品牌名或企业的名字越认同,就越容易掉进品牌延伸的陷阱。建立品牌初时,自大可以是有效的推动力。然而一旦进入营销阶段,自大就是敌人,成功的营销者能思消费者之所思,站在消费者角度看问题,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任何情况,营销过程中唯一有价值的,就是消费者认知。
小公司在精神上比大公司更贴近营销前线,宁愿在一处强势,而不愿拉长战线,处处挨打。如果产品已有一个清晰、表达准确的区隔概念,再去制造更多版本只会使它越来越混乱。
要想在定位时代获得成功,你必须心怀坦荡,在决策过程中努力排除一切虚荣心,因为它只能掩盖问题的实质。定位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要能够客观地评价产品,并且了解顾客和预期客户是如何评价这些产品的,只有一目了然的点子才能行得通。过量的宣传反而会妨碍除宣传之外的任何其他事情取得成功。如今行得通的简单点子,即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加以应用的、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来的简单概念。解决问题的方祛往往简单得让成千上万的人对其视而不见,通过对公司的定位认识和定位研究,对从事证券分析行业的人员来说,了解品牌公司和未来的发展极有帮助,对制定策略分析和研究打开思路,有很大的可读性。
定位始于产品,定位的对象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是你自己。但是定位并非要改变产品,而是要调整潜在顾客的心智,也就是说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对茶农进行定位。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新连接以及存在的联系。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人们唯一的防御就是让心智极度简化,传播和建筑一样,少即多,我们一定要“削尖”我们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们的心智。
我们为解决某种商业及社会问题而对传播的过度使用,以及堵塞了我们的传播渠道,以至于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能够被接受,在美国,平均每年大约有3万册新书出版,这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当你了解到几时每天24小时不断地读,你需要17年才能读完一年所出版的书,你就知道那并不少,谁能跟得上?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传播反而更重要了,有效的传播,是一切皆有可能,定位是一套系统的.寻找心智空位的方法,它建立在传播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场景的观念之上。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第一个在月球上漫步的人是谁?尼尔、阿姆斯特朗
第二个呢?
世界上第一高峰是那座?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第二座呢?
假如你想在爱情或者商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到第一个进入心智的重要性。
心智就像电脑的内存条一样,为选择存储的每一个单位的信息都设置了一个空位。但人类的心智没有足够的知识或者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根据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博士的研究,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时处理七个以上的单位。
要想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你就必须摒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思维认为,你要从自身或产品中寻找定位概念,错,你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寻找。实践证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中的品牌所占据的产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品牌的2倍,是第三品牌的4倍,而且这种比例关系不会轻易改变。建立领导地位的关键是抢先进入心智,而维护领导地位的关键则在于强化原创的概念,建立标准,让竞争品牌以这个标准被人评判。
对领导者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跟随着,领导者往往可以通过拦截竞争对手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但是,地位的不同使得跟随着无法像领导者那样通过拦截获益,跟随着模仿领导者的行为,根本不算拦截,而是跟风,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跟随着的行为才会偶尔奏效,那就是领导者行动迟缓,尚未建立定位。
名字就像钩子,利用它能把品牌挂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产品阶梯上,在定位时代,你唯一能做的最重要的就是给产品起名字,选择一个响亮,接近通用又带描述性的名字,可以阻击竞争对手跟风进入你的领地。
有些有抱负的聪明的人发现自己前途迷茫,这时他们通常会怎么办?
他们会更加努力,他们想用长时间的艰苦工作和投入来扭转局面,成功的秘诀在于埋头苦干,把工作做的比别人好,这样名和利自然会到你身上,对吧?
错误,更加努力很少成为通往成功之路,更聪明的努力才是更好的办法。
成功六部曲:
1、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
2、你想拥有什么定位?
3、你必须超越谁?
4、你有足够的钱吗?
5、你能坚持到底吗?
6、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
定位始于产品,定位的对象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是你自己。但是定位并非要改变产品,而是要调整潜在顾客的心智,也就是说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对茶农进行定位。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新连接以及存在的联系。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人们唯一的防御就是让心智极度简化,传播和建筑一样,少即多,我们一定要“削尖”我们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们的心智。
我们为解决某种商业及社会问题而对传播的过度使用,以及堵塞了我们的传播渠道,以至于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能够被接受,在美国,平均每年大约有3万册新书出版,这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当你了解到几时每天24小时不断地读,你需要17年才能读完一年所出版的书,你就知道那并不少,谁能跟得上?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传播反而更重要了,有效的传播,是一切皆有可能,定位是一套系统的寻找心智空位的方法,它建立在传播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场景的观念之上。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第一个在月球上漫步的人是谁?尼尔。阿姆斯特朗
第二个呢?
世界上第一高峰是那座?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第二座呢?
假如你想在爱情或者商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到第一个进入心智的重要性。
心智就像电脑的内存条一样,为选择存储的每一个单位的信息都设置了一个空位。但人类的心智没有足够的知识或者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根据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博士的研究,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时处理七个以上的单位。
要想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你就必须摒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思维认为,你要从自身或产品中寻找定位概念,错,你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寻找。实践证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中的品牌所占据的产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品牌的2倍,是第三品牌的4倍,而且这种比例关系不会轻易改变。建立领导地位的关键是抢先进入心智,而维护领导地位的关键则在于强化原创的概念,建立标准,让竞争品牌以这个标准被人评判。
对领导者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跟随着,领导者往往可以通过拦截竞争对手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但是,地位的不同使得跟随着无法像领导者那样通过拦截获益,跟随着模仿领导者的行为,根本不算拦截,而是跟风,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跟随着的行为才会偶尔奏效,那就是领导者行动迟缓,尚未建立定位。
名字就像钩子,利用它能把品牌挂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产品阶梯上,在定位时代,你唯一能做的最重要的就是给产品起名字,选择一个响亮,接近通用又带描述性的名字,可以阻击竞争对手跟风进入你的领地。
有些有抱负的聪明的人发现自己前途迷茫,这时他们通常会怎么办?
他们会更加努力,他们想用长时间的艰苦工作和投入来扭转局面,成功的秘诀在于埋头苦干,把工作做的比别人好,这样名和利自然会到你身上,对吧?
错误,更加努力很少成为通往成功之路,更聪明的努力才是更好的办法。
成功六部曲:
1、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
2、你想拥有什么定位?
3、你必须超越谁?
4、你有足够的钱吗?
5、你能坚持到底吗?
6、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
1.要想使一个新品牌进入心智,就得删除或重新定位已经占据品类阶梯的老品牌。计算机的运行方式也完全相同。
2.心智有一个针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它拒绝其所不能“运算”的信息,它只接受与其状态相符合的新的信息,把其他的一切都过滤掉。
3.你看到的就是你想看到的。你尝到的就是你想尝到的。要不然,广告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假如消费者都是理性而非感性的话,就不会有广告,至少不会像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这样。任何广告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人们的期望值。造成一种假象,即该产品或服务会产生你期望看到的奇迹。而且,转眼之间奇迹就出现了。然而创造相反的'期望,产品就会陷于困境。
4.容量不足的容器。人类的心智不仅排斥与其现有知识或不相符合的信息,它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或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为了应付复杂,人们学会了把一切加以简化。
5.产品阶梯。对于每一类产品,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差不多都有一个梯子。市场领导者在最上一层,第二名处与第二层,第三名处于第三层。各梯子的层数不一,最常见的分为三层,七层则可能是最多了(七定律)。一个竞争者如果想增加市场份额,要么排挤上方的的品牌(这种做法通常行不通),要么把自己的品牌与其他公司的品牌关联起来。你有了全新的产品后,告诉潜在顾客该产品不是什么,往往要比告诉他们该产品是什么还管用。
6.“关联”定位法。在如今的市场上,竞争者的定位和你自己的定位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为重要。在定位时代早期,安飞士的广告是著名的成功案例。“安飞士在租车行业只不过是第二,为什么还找我们?我们工作更努力。”最好的广告标题总是能让读者说出某个词或短语使意思更完整。正是这一点使广告“引人入胜”。“关联”定位是一种典型的定位方法。如果一家公司不是第一,则他一定要尽早占据第二的位置,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
7.“非可乐”定位法。另一个典型的定位战略是悄悄爬上由别人占据的梯子,就像七喜公司那样。“非可乐”定位法通过把产品与已经占据潜在客户心智的东西联系到一起。要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你必须放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认为,你要在你自身或你的产品当中找到定位观念。不对。你必须做到的是到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寻找。
8.忘记成功之道陷阱。最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定位需要始终如一,必须坚持数年如一日。
最近看了《定位》这本书,从营销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做一个产品。
用户的心智争夺战:
无论是做任何的产品和商品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服务用户或者卖给用户。用户为什么来用你的服务或者买你的产品,就看你的产品或者商品是否占领了用户的心智。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多快好省京东”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做有态度的易新闻”
“送礼就送脑白金”
“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海飞丝”
“携程在手说走就走”
上面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slogan,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选择这些产品或者服务。这说明这些这些根深蒂固的定位已经深入用户的心智。
一定要做行业的老大:
问:世界上最高峰是哪座山峰?
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问:世界上第二高的上是哪座山峰?
答:额……
问: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是谁?
答:哥伦布
问:世界上第二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是谁?
答:额……
上面两个简单的问题估计有很少的人能回答上来,其实就是揭示了一个道理,做行业的老大才能快速全面的进入用户的心智。
我们看看各个行业中的老大都有哪些?
电商:阿里巴巴
社交:腾讯
搜索:百度
安全:360
O2O:美团
打车:滴滴
资讯:头条
在不同的行业中,一旦占据了行业领导地位,那么在这个行业中自然就顺风顺水,只要不出现太大的失误,那么也算个金饭碗。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同样是一个行业的两个竞争者,一个产品已经完全进入用户的心智,另外一个产品如果在服务和质量上没有跟行业领导者的产品有太大差别,想超越其实是很难的。
举个栗子:
阿里巴巴想做社交推出来往,小米最开始做米聊。但是最后都被微信干掉,而且现在基本听不到这两款产品的声音。
对于看资讯产品来说,绝大多数的用户还是会选择头条(这样说有点不严谨,应该是已经是头条的用户),其他的新闻客户端会比较少。
对于搜索市场来说,一般在搜索问题的时候,都是使用百度,百度一下已经成为口头禅了,如果没有360的浏览器导流,没有腾讯浏览器和微信给搜狗导流,这两家的搜索引擎成活的概率很低。
所以做一个行业的老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做个不安分的小弟:
不是所有行业都是只有老大存在的,竞争本来就是互联网行业的基因,正是因为竞争才使得互联网行业变成了一个最繁荣的行业。从上面看,做个行业老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在互联网行业会有一众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等等小弟在后面追着跑。行业老大把用户的大部分心智都占领了,那后面的小弟成长起来的空间相对来说就小了很多,而且想坐上老大的位置那是难上加难。
要记住:对于行业领导者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跟随者。跟随者必须找到一个未被其他人占据的“空位”。这才是弯道超车的关键。
搜狐是中国互联网开始起步时候的老大,除了站之外,张朝阳更看重的是视频业务。搜狐视频培养出来龚宇、古永锵这些行业的大佬。搜狐定位高清优质视频、优酷定位开放多元的视频平台、爱奇艺定位优质版权内容。
后来的事情咱们都知道,多元化的视频内容的优酷把老大搜狐视频拉下了马,依靠正版版权起家的爱奇艺一举超越了优酷成为了中国视频行业的老大(当然百度在爱奇艺导流、IDC支持方面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近爱奇艺的市值已经飙升到了300亿美元,搜狐的市值也只有15亿。
所以作为行业老二或者更靠后的企业,绝对不要硬碰硬的去跟行业老大去拼命,除非有人罩着(BAT这些大公司做后台),不然很难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服务能力打平的情况下,填补未被占领的“空位”,让用户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想到你的服务,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最近火遍大江南北的短视频产品抖音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抖音在和快手竞争的时候,并没有和快手硬碰硬。快手的定位是记录美好生活,每日新增视频内容超过1000万条,累计发布了50亿条视频,这个是其他短视频公司很难跨过的一条记录。虽然快手的slogan是记录美好生活,但是从视频内容来看,主要记录的是,三线农村东北的生活,所以一线城市的用户比较少。抖音的定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网红生活或者大V的视频。虽然最初抖音的用户很少,但是并不会和快手产生太大的冲突,加上大规模的营销、广告轮番轰炸之后,日活快速增长。当产生规模效应之后,传播速度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
短视频领域的细分还不够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抖音出来。
做产品要懂得自知之明,找准自己的定位,从用户出发,占领用户心智。
——题记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小姨走了,她去了遥远的山村支教。我和小姨的感情最为深厚,分别时我的不舍之情,再也无法控制。“小姨,你别走!好不好?留下来吧,我舍不得你走。”我拉着小姨的手恳求道:“乖,这是小姨的梦想啊,难道你不想小姨实现梦想吗?”我不舍地放下小姨的手,眼里早已蓄满了泪水。小姨最终是走了,秋风一阵阵吹过,吹得落叶飞舞,小姨的背影消失在视线里,我感到了一丝秋天的'清冷。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小姨来信了。”妈喊道。我急切地跑了过去,我一把把信夺了过来,立刻撕开,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当看到小姨那熟悉的笔迹时,我鼻子一酸,眼泪就无法控制地流了下来,连忙擦掉眼泪,认真地看了起来。
在信中,小姨详细地介绍了她的生活。天啊,小姨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山村的贫困落后虽然在意料之中,但听小姨叙来,心中越发酸楚起来。小姨每天在鸡叫时分便起了床,很晚才能休息。在晚上,只能在油灯微弱的灯光下批改作业,微弱的灯光将小姨的身影拉得很长。每天粗茶淡饭的。可在信中却丝毫感觉不到小姨的抱怨、不满,流露出来的只有开心、充实的情感。她说那里的孩子个个纯洁如雪,朴实如山。他们的求知欲让小姨感动不已,小姨在那里过的很满足,让我们不要挂念。
就是这一封信,让我们出神了许久。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小姨回来了,这是一年中小姨第一次回家。小姨瘦了,这是我见到她的第一印象。小姨的脸上有憔悴,有疲惫。但那一双眼睛却明亮得如天上的星星。小姨兴高采烈地向我们描绘那群孩子的可爱、善良以及她对那里淳朴风情的喜爱与依依不舍。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才相聚了几天,小姨又要走了。她说那里的孩子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那群孩子。我紧紧地抱着小姨,小姨拍了拍我的背说:“傻孩子,去山村教孩子们是我的梦想,这也是我人生的方向,只有这样我才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嗯嗯”,我狠狠地点了点头。
这是我第二次送小姨离开,不同的是,这次是春季。望着吐芽的柳枝,我笑着在风里喊:“小姨,去实现你的梦想吧,我支持你。”
感谢《定位》这本书,让我对定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而是要你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所以说,把这个概念称作“产品定位”是不正确的,好像你在对产品本身做些什么似的。定位就是如何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实现差异化。问自己一个问题就能知道这个产品在定位上有没有差错:它是什么?如新浪是新闻,百度是搜索引擎,微信是聊天工具。在广告、媒体爆炸的今天,谁能够在客户大脑里占有一个位置,谁就能赢得市场。
反过来讲,如果你的产品在客户头脑里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那就要倒霉了。想想苹果的牛顿机,它既是传真机,又是传呼机,又是日程表,又是手写式电脑,太复杂了。用户根本分不清它到底是个啥东西,其结果就是被市场淘汰,而简单得多的iPhone却获得了巨大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产品进入客户的大脑,并占据一席之地呢?捷径就是争当第一。你不妨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当然是杨利伟了。那第二个人是谁?
世界最高峰叫什么?珠穆朗玛峰呀。没错。但世界第二高峰叫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先入为主。能够在同类产品中第一个进入客户大脑的品牌,往往能够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前列(定位法则一)。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头脑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两倍、第三个品牌的三倍。
如果你不是第一个进入预期客户头脑的产品,那就得搞出一个能使你成为第一份的名堂来(定位法则二)。而不是与竞争对手直接抗衡。还拿山峰举例,日本的富士山虽然在全球山峰中排不上名次。但却不妨碍它以日本第一高峰的定位扎根到客户的头脑里,并成为日本的象征。
在考虑定位时,一定不要试图改变客户头脑里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定位法则三)。啤酒是浅棕色的,如果你非要整出一种白色啤酒,肯定会以失败告终。有位政客说过:“如果那东西看上去像鸭子,走起路来也像鸭子,我就说它是鸭子。”
另外也不要企图让人人都满意,就像每个政治家都会坚持“政治立场”一样,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坚持“差异化”(定位法则四)。天下的公司太多了。要想不树敌,在各方面都让每个人满意来赢得胜利,这根本办不到。
鉴于每一类产品中都有那么多品种,如果你实在找不到空子可钻,无法成为第一的话,那就必须给竞争对手重新定位(定位法则五)。2005年,在硝烟四起的方便面市场中演绎了一场标新立异的争夺战—陈宝国的一句“我不吃油炸食品,非油炸更健康”广告语,让五谷道场的非油炸方便面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凭借差异化的营销手段,五谷道场知名度大增,成为了2006年食品行业的一匹黑马。但是千万不要直接说“我们比对手强”这种直接对比性说法。客户心里会问:“既然你那么强,为什么还没发财?”。
定位法则六:名字的威力。一个毫无意义的名字是难以进入人们的头脑。你必须起一个能启动定位程序的名字,一个能告诉预期客户该产品主要特点的名字。实际上打入人们头脑的根本不是产品,而是该产品的“名字”,预期客户就是用这个名字与产品特征挂上钩的。比如提起RIM的“黑莓(BlackBerry)”手机,就会让我们想到外表黑黑的,带有全键盘的手机,看上去就像是草莓表面的一粒粒种子。但是名字的含义不能过于接近该产品内涵本身,像一个通用名称,从而适用于该类别中的所有产品,而不是一个特定品牌的商标。如中国移动刚刚推出的手机电视业务,中国联通的手机邮箱业务等。你能说清手机邮箱是什么吗?是一种邮箱?还是手机自带的收发邮件功能?还是第三方的Pushmail软件,如尚邮?在产品彼此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起个好名字就意味着销售额能相差数倍。
定位法则七:“产品延伸”的陷阱。所谓产品延伸,就是利用消费者对现有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推出副品牌或新产品,以期通过较短的时间、较低的风险来快速盈利,迅速占领市场。但这恰恰是最容易毁掉一个品牌的做法。
一个品牌就象一个人一样,他的精力是有限的,其形象和面孔也不可能是多变的、多样化的。一个品牌、一个人、一生一世能够专注于做精、做好一件事,在本行业中做到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就非常伟大了,万万不可贪图一个品牌一旦功成便万事皆可挂靠、沾光,挂靠沾光的品牌延伸过程,就会不知不觉中慢慢掏空了原有品牌所积累起来的资产,背弃了原有品牌忠实的消费者群体。这种品牌延伸行为,就连海尔、联想等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大品牌也无从幸免。
众所周知,海尔由电冰箱等家电制造进入电脑行业,但人们总觉得不够专业,起码没有IBM或联想专业;而联想由PC主业进入手机市场,当然也会稀释消费者对其电脑专业的定位和形象认知,其手机自然也比不上诺基亚、三星手机更专业;长虹彩电进入空调等家电,结果由原来彩电的巨额盈利变成了巨额亏损。凡此类悲剧性的品牌延伸案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从历史来看能够成功且滋润地活下来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最后再总结一下,有了适当的品牌名称和正确的定位,才能使那些最多算得上平平常常的产品或服务取得成功。有名望的大公司通常难以竞争得过规模较小、但定位明确的公司。规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定位。大多数人认为唯一重要的是产品、价格或服务的质量,这种观点不正确。问题不是出在产品、服务、价格上,而是出在客户对产品、服务、价格的观念上。因此在推出新产品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定位及品牌问题,切记!
1.许多人、政客和产品的命运恰好处在一个“无法由此及彼”的位置上。美国不是人人喝七喜。安飞士也当不了第一。愿望不会成为现实,大量做广告也无济于事。
2.“我能行”精神不死。只要足够努力,任何事情都可能办到。但是,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无论我们投入多少兵力和金钱,这个问题都无法通过外力解决。我们无法由此及彼。如今,公司可以推出一个了不起的产品、拥有一支了不起的销售队伍、发起一次了不起的广告宣传活动,但是,如果它恰好处在一个“无法由此及彼”的位置上,照样会一败涂地的,花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
3.不祥之兆。同市场中居领先地位的对手展开竞争固然有取胜的可能,但根据定位规则,“直接”取胜是不行的。
4.“我能行”精神行不通。
5.如何与IBM之类的对手抗衡。首先,你必须承认现实。其次,计算机领域里太多人都想做的事情,比不要去做。IBM的竞争对手可以采取一个更好的战略,那就是利用它们在潜在客户心智中已经占据的位置,将其与计算机业中的一个新位置挂上钩。许多公司一生只有一次机会,路选对了就能获得巨大成功;路走错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