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产古装电视剧最近引得观众哗然,片中主演大量使用抠图和替身,不少镜头破绽百出。明星高薪低能,沦为\"表情包\",属实可悲可叹。追其根究,我认为还是格局太小,为了捞快钱,而心浮气躁;走不出舒适圈,缺少专注投入,难有进步空间。
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曾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我想,所谓的\"小演员\"就是指呆在舒适圈里、缩在小格局的一类人。他们急于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最多的财富,多接戏、滥接戏,自然不可能花费更多心思在琢磨剧本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上,亦或是踏实努力与否都能得到相等的高报酬,不愿吃苦受累、耗费精力,便敷衍了事,贪图舒适安逸。但长期以往,必像温水煮青蛙那样,会展露其背后暗藏的危机,不仅不利于个人发展,更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
打破小格局,走出舒适圈,利于个人的提升,才能看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作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曾经居于山水画的一隅,后拜师受启才感受到绘画境界之深奥,他走出舒适圈,面对自己所不熟知的领域,勤学苦练,最终不仅在绘画领域登峰造极,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同样是天赋极高的方仲永,却眼见狭隘,格局太小,醉心名利虚荣,不走出舒适圈去苦心求学,于是\"泯然众人矣\",变成了历史长河中一颗籍籍无名的灰尘。
狭隘和封闭将会受到现实的摧残,甚至走向毁灭。狭隘和封闭者往往不去了解、学习、接纳舒适圈以外的东西,他们熟悉圈内的事物,能得心应手,小有所成,于是慢慢依赖上\"小格局\"\"舒适圈\",爱上周围的墙,恋上狭小的屋,并失去了进步的机遇跳板。那么该如何走出舒适圈,打破小格局,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呢?
打破小格局,走出舒适圈,应该改变心态,协调当下利益与长远目标,提升能力,开阔胸襟,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向世界探求,面对纷扰的世事,名利的诱惑,我们要戒骄戒躁,从容淡定,沉稳踏实,方能知止而后定;要肯吃苦、信念坚定,小格局的突破需要磨练,舒适圈外更多的是未知的困苦,吃得苦中苦,才能提高格局,战胜自我;打破小格局,走出舒适圈不意味着放弃所擅长、所熟知的领域,它更是一种自我交流、自我融合、自我突破的过程,在一定的格局、圈子内打下牢实的基础,能助力突破发展,好比一棵树,首先要牢固地扎根于脚下,才能舒展繁茂的枝叶,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但幸运的是,万物之繁华,世界之广大,给我们的人生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与进步空间。人生不能只局限在一个范围内,不能被简单的定义。让我们打破小格局,走出舒适圈,去探索更多人生曼妙的风景吧。
牛骨替代猪骨熬汤,看似不起眼的工艺“微创新”,恰以柳州螺蛳粉出口从受阻到“井喷”的实践,证明了其化“危”为“机”的机遇把握和实干创新。
同样作为初三学子,超长假期、线上教学、中高考延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但转念一想,这也是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有的产业、部分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也应看到,迎接挑战,突出重围***出一条血路,也正是突破旧格局、打破旧模式的过程。面对危困,不能消极对待、坐以待毙,也不能简单规避,而要认真分析其中潜藏的机遇,危机中寻转机,瞄准时机抓机遇。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线上教育等领域快速发展。再观柳州,部分企业也抢抓机遇化“危”为“机”,亦有不俗表现,比如:5天改造出乙醇消毒液生产线,快速打造出负压救护车和智能移动测温车等。柳州工业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强大创新力和行动力,再次说明,危机困局恰是创新实干者的机遇,而非阻滞,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找到一个撬动“地球”的支点。
经济发展绝非一马平川直线挺进,逆境时才见创新的力量。大到地方发展、产业培育,小到一个企业孵化扩张,时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方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良机,下好“先手棋”,稳住“基本盘”,打造新模式,创造新业绩。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就是机。”领袖如是说,疫情下的初三毕业班,几乎是最难的一届。虽然会遇到新的困难,但无数初三学子依旧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剑指中考。
书中提到一个“绿灯思维”。“绿灯思维”指的是,当我们在遇到一个新的观点或与己相左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运用在自己身上?
与之相反的“红灯思维”,是指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仔细想想,很多时候当我们遭遇到不同意见和观点时,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我要如何来驳倒他?”而不是想想“他的这个说法很有新意,我能不能用在自己身上?”这就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习惯性防卫”。更可怕的是,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习惯性防卫”。
其实,所谓的“绿灯思维”就是保持一种“空杯心态”,愿意接纳任何观点和意见,而不是预先下判断,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成长得更快。
一个人,将来有没有发展前途,将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和细节有很大关系。通过一个人细枝末节处的表现,可以窥测到他的将来,这不是什么迷信巫术,而是一种经验,一种智慧。
明代有一个叫王华的人,从小喜欢读书。有一天,县令带着随从前呼后拥地到王华所在的学堂视察。和王华一起学习的那些小朋友们,因为从来没见过这样热闹的场景,所以都争先恐后地放下书本,围上前去看热闹,只有王华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依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书。钱希奇是他们的先生,看到王华这个样子,就和王华开玩笑说:“大家都过去了,只有你一个人不过去,假若县太爷认为你傲慢,要来斥责你,你怎么办啊”王华从容地回答道:“县令也是人,有什么可看的我正在读圣贤书,恐怕县令也没有什么理由来斥责我吧!”钱希奇见王华小小年纪如此有见识,非常高兴,便对旁人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有大出息!”果然,王华后来考中了状元,成就了一番功名。
宋朝有一个叫吕文靖的人,他有四个儿子,二儿子叫公著。在四个儿子年纪还小的时候,有一天,吕文靖对夫人说:“咱们的四个儿子将来都能成才,但不知道哪个是宰相之才,我要考验他们一下。”于是,当四个孩子都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吕文靖吩咐一个小丫环,手里拿一件玉器,走到门边的时候,故意将玉器掉落在地上,玉器就碎了。这时,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孩子“啊呀”了一声,急忙去报告夫人,只有老二公著,凝然不动声色,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吕文靖见此情形,就问公著:“玉器碎了,你为什么一点儿也不着急呢”公著平静地回答:“已经碎了,急有何用呢不如不去想它。”吕文靖于是告诉夫人说:“公著这个孩了,将来可当宰相。”后来,公著做官果然做到了宰相。
成大事者,心中需有大格局,遇事处变不惊,沉着应对,不慌不乱,是一种难得的气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心术》一文中所说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正是这种气质的具体表现。王华面对县令不卑不亢,公著面对摔碎的玉器心态从容,说明他们内心都具有大格局、大气象,所以旁观者推测他们将来前途无量,显然不是瞎说,而是通过细节做出的合理判断。能有如此见识,当然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书中提到,很多女性,会习惯性地低估自己。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退缩或者拒绝,而不敢去尝试。
作者并没有分析这种心理出现的原因,我想了想,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谨慎”思想的影响,当我们被人赞美或夸奖时,第一反应不是落落大方地接受并表示感谢,而是“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其实我做得一点都不好”。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别人在父母面前夸奖我们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否定”,甚至刻意找出我们身上其他的不足之处。渐渐地,我们在面临他人的赞美时,总是无法做到坦然接受。
二是女性更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习惯性地低估自己,进而拒绝一切表现自己的机会,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既然是尝试,就有失败的可能。失败后带来的耻辱感对情感细腻的女性而言会更加明显。所以,不去尝试,就是为了避免失败。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时间投资法”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记录时间。详细记录自己花在每件事上的时间,坚持一段时间,一来可以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二来可以培养自己对时间的敏感度,三来可以预测工作量和完成时间。
第二步:预留整块时间。针对每天都重要事件,预留出整块的时间,这样能提升时间的效率;同时,一次只专心做好一件事,避免一心多用。
第三步:100小时定律。“一万小时定律”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光是看着这个数字就已经打起了退堂鼓。那么,“100小时”呢?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先花100小时看看,你就已经能比大多数人都强了。
POA(power of action即行动力)=(P??A)/O=(伙伴??方法)/目标
这个公式的含义是,目标越集中,行动力越强;要实现目标,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志同道合的伙伴能帮助我们提高行动力。
以上几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强调我们自身的主动性。无论是改变思维方式、科学管理时间,还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良好的习惯,结识共同努力的伙伴,这些都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所以,归根结底,想要拥有成功,还得靠自己打拼。
以上内容均出自这本书的前三章,也是我认为值得读的部分。后面两章,大多是“故事+鸡汤”的组合,不读也罢。
社会地位的显赫,自然可以决定看得见的贵贱,而内心的贵贱却不是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的。
人的高低贵贱并不是来自个人的本身,而是来自于外界,比如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经济基础、能力学识等。本来这些也不应成为把人划分成三六九等,但这是几千年的社会习俗和习惯势力造成的,更是人为的势利观念使然。
真正的高贵是骨子里的高贵,是灵魂的高贵,也就是植根于我们内心的修养。保持好的修养,用知识等武装自己,真正的贵,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内心的可贵。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