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古即是,盈满即残,缺尽又圆。
人生又何尝不像这月亮,在残缺与完美中来回转换。
在我看来,从没有绝对的完美与残缺,或许它们本就是一体,不分彼此。
我们所追求的,不过是残缺中的\'完美。
追求完美,不断完善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完美,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
无论是古时的“九五”,还是现在的“十全十美”,都透露出人们对完美的向往。
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更体现了人们精益求精的精神。
但是我认为,完美并不是最终目标,追求完美是为了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当我们不断完善自己时,我们脚下的台阶也就越来越高,我们就能够发现更高的境界并拥有更高的目标。
要知道,人外有人,没有人能达到真正的最高峰,绝对完美如同星星一样遥不可及,我们只能在不断向上攀登的过程中发现更高并重新确立目标,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我们会变的相对完美。
所以追求完美只是我们向更高前进的垫脚石,在这动力下,我们也会越走越高。
追求残缺,不断发现自己,向更好前进。
残缺,似乎不是一个好词。
没有谁愿意有残缺,但是谁都不可避免的有残缺。
既然不可避免,那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减少自己的残缺呢?所以,追求残缺的过程,不如说是不断发现自己并加以改正的过程。
随着我们不断追求残缺,我们也就向着更好不断前进。
我认为,找到残缺就如同找到了完美。
残缺就像是完美的影子,当你逐渐向残缺越来越小的方向前进时,也许就能触碰到完美。
因此,不要畏惧残缺,不要躲避残缺,勇于面对,敢于追求,在追求中不断完善品质与内心,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会向着完美不断靠拢。
放宽心态,努力提升自己,发现残缺中的完美。
上帝为我们关上一扇门,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生活不会一直完美,有得有失。
当事情并不如意时,不要灰心。
须知世界上的事并不是随着自己意愿而存在和发展的。
所以,满足于残缺中的完美也是一种心态。
我们要做的,是放宽心态,发现自己的不满并努力提升自己,不必担心什么,也不必计较什么,上天是公平的,它对每个人都会眷顾,这才是公平完整的人生。
完美,蕴含于残缺之中。
发现残缺中的完美并不断追求,才是我们人生必进的道路。
人一出生就达到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或许有的人天生残疾,或许有的人有性格方面的缺陷,或许有的人在习惯上的不好……
但依然不缺少那些不怎么完美却达到完美的人。
众所周知的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在他小的时候,就经常生病,后来,愈发严重,剥夺了他的听力。这对于一名音乐家来说,无疑是重磅的一击,何等的残忍。
可是,现在的人又有谁不知道他呢?
正因为他失去了听力,才使他更努力,更勤奋,更坚持。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他依然创作出了为之震撼的,且影响至今的乐章,有熟悉的《生命交响曲》…等等。
对贝多芬而言,失去听力使他变得不完美,然而,通过他的坚持,证明了他的才华,也让世人佩服他的音乐。又有谁会说贝多芬不完美呢?
在去年的达人秀舞台上,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那位失去双臂用脚弹琴的刘伟。当他一出场要为我们演奏钢琴曲时,就震撼到了所有人。我们都在想,失去双手的人怎么弹钢琴。但当看到他用脚弹琴,并且又弹得那般好的时候,让我们又大跌眼镜。
他的成功和苦练必定是不可分离的。手的灵活度远远高于脚趾的灵活度。就算是让我们普通人去用脚趾弹出“do”,“re”,“mi”,“fa”,“so”,“la”,“xi”,这七个相连的音,也是有难度的。或许弹出这七个音调应该不成问题,但要流畅悦耳就难了。况且刘伟是用脚弹奏整首曲子,其中也一定会有快节奏的部分,双脚的\'协调配合要求更高了。
刘伟失去双臂使他变得不完美。但他做到了完美。
突如其来的灾难并不一定使人变得颓废,有的人能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出自己身上还未激发的潜能。在李伟的音乐上,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他是完美的。
不完美成就完美。重要的是态度,一种打不到的斗志,一种身体与精神共同合作的坚持。
面对不完美,当然是想让自己变得完美。那么就付出吧!用自己的汗水,永不言弃的精神给自己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请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未必!九份耕耘,一份收获,必定!
拥有收获后的你,也一定会是完美的。
记得上次自己为了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误伤了同学,虽然那时的自己真的不是有心的、刻意的,但对听的那位同学而言必定造成了莫大的伤害。在当时,看到那个因为自己不小心说出口的话而受伤的同学的面容时,我真的很懊悔为什么自己都那么的口无遮拦?为什么自己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克制好呢?难道自己的克制力就是那么地薄弱?同学哀戚、落寞、伤心的面容自那刻起便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版上,在当下的同时,我真的恨不得拿根针,穿上线,然后狠狠的把自己的嘴巴缝起来,但其实我明白的`,这种方法是治标不治本,我应该要做的是,像那些曾经被伤害过的人郑重道歉后,打从自己的内心从头到尾的改变自己。伯朗特说过:“错误,忏悔不能治疗它,改过自新才能治疗它。”的确是如此,所以我改变自己,且牢牢的记住过去自己曾犯下的过错,否则这一辈子命定要一再地重复这些过去。
“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作为一个人可贵的不是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没有犯下任何一丁点错误;可贵的是在犯下过错后能立即改过而不再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便是此道理吧!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更有意义。人生似乎就是由一连串的错误中去改过而进而学习要如何使那些错误变为自己成长的所组合而成。我们也可以由他人的错误来获取经验或引以为借镜砥砺自己。
“天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疵”人并不是完美,就像树木必有节瘤眼目,玉必有瑕疵,这些都是要经由改过而去改变的,能学会冷静面对在进而谨慎细心改过,那必定会使自己成长、成熟许多。
巴尔扎克包裹着睡袍,凝视着远方,两手叠合在胸前。学生们打量着雕像,一个劲地夸赞,令罗丹欣喜无比。有个学生把目光集中到雕像的双手上,不禁夸赞道:“老师,这手被您雕得太好了,简直像上帝创造的一样!”罗丹注意到那个学生的双眼紧紧盯住那双突出的大手,久久不愿挪开,心里莫名地变得不安起来。
果然,其他学生的目光也被雕像的双手深深吸引住,几乎齐声赞叹道:“整座雕像堪称完美,特别是这双奇妙而精细的手,真可谓天工之作呀!”
听着这番评价,罗丹的神情愈发变得凝重。学生们都恭维起老师妙手天成,仅凭雕像那双神奇的手就可以流芳百世。罗丹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突然,他像想起什么,迅速退到墙角,操起一把斧头,直奔雕像而来。没等学生们反应过来,只听见“哐当”一声响,他已砍下了雕像的那双手。
学生们惊呆了,质问老师在干什么?
罗丹长吁了一口气,缓缓地说:“我原本也觉得这双手太突出,会分散人们对整尊雕像的注意力,现在你们都夸它完美之极,所以我不得不把它砍掉呀!”学生们还想说什么,罗丹挥了挥手,语重心长地告诫道:“你们要牢牢记住,一件称得上经典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个局部比整体更重要。”
在任何时候,整体都要比局部更重要,有时为了保护整体的完整,需要我们决然地舍弃完美的\'局部。雕塑是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罗丹深谙局部应当服从全局的道理,所以毅然舍弃了那双手。时至今日,巴尔扎克雕像依然屹立在法国巴黎艺术馆内,它的断手被睡袍遮盖住,面部神态则显得更加突出,好像独自在月光下行走着思考。罗丹的这尊雕像与《思想者》齐名,成为千古流芳之作。
一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似乎也是如此。再完美的个人,如果在团队中是不和谐的个体,他对团队的成长也将毫无意义,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去有效地融入团队,成为团队的一员,而不是不和谐的个体,是一门技巧,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但融入团队并不是“ 同流合污”,而是从团队中获取正能量,也回馈正能量给团队中的其他人,从而推动团队的整体提升。无法融入者,只能被放弃。
局部的完美,并不能让整个团体完美,相反,大家要一起进步,才是最好的。
有时候,我会依着窗户思考,或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做到完美的,也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人存在。上帝是公平的,他不可以将所有的恩赐给了某个人,将所有的悲痛给另一个人。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谁的生命中没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谁不会有过后悔与遗憾,正是有了这些,生活才变得如此多彩,所以说,有时候,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美的。苏轼曾经在《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道出了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不完美,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苦执着追求着完美不放呢!许多时候,残缺不全或许也是一种美。这便让我想到了米洛斯的维纳斯,纵使断了双臂遮挡不住她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却让人觉得复原双臂,倒有点画蛇添足了,整尊雕像以不完美的姿态,向世人展现出了完美的古典内涵,彰显出了传统女性的美丽。
因为不完美,所以激发出了沉睡在人体内的因子。刘伟的不完美,却为我们带来用脚打字破世界纪录的奇迹;海伦凯勒的.不完美,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来洗涤我们的心灵;霍金的不完美,带给了我们黑洞蒸发理论。也许你会抱怨自己的父母不够完美,但他们却在努力为我们创造一个温馨的家;也许你会抱怨生活的不够完美,但是如果生活永远是一帆风顺,波澜不惊,又怎么点燃生活的热情;也许你会抱怨社会没有给你一个完美的职位,但不完美的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完美的一切呢!许多时候,不完美也是由我造成的,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那就转变我们的心态,路边的石头拌了你一下,你又何必抱怨去影响一天的心情呢!所以面对生活的不完美,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生活就多了一丝色彩。
不完美的人生便是完美,太完美的一切就是缺憾。昙花一现,短暂的美丽,七彩彩虹,恰到好处。何必去在意完美呢!人生之路,坎坎坷坷,才变的如此多姿多彩,让人值得回味。生命中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不完美,所以一切才如此美好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