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向往海洋,因为海洋波澜壮阔;月亮羡慕太阳,因为太阳光彩夺目;世人崇拜明星,因为明星们超凡的才华与独特的人格魅力。
万物皆如此。
体育明星走红,是因为他们高超的球艺或永不言败的豪情。电影明星走红,是因为他们精湛的演艺或大方时尚的仪表。而学者从事学术走红,是因为他们深厚的内涵或独到的见解。总之,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本事而博得大众喜爱和崇拜。
可为什么体育明星、电影明星走红没有引起这么大的争议,而学术专家、教授的走红却争议不断?原因其实很简单:在现代社会中,电影、体育明星的走红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学术追星者却寥寥无几。当某些喜爱学术的“易粉”“乙醚”出现时,自然便大受关注。
正如一次飞机失事丧失几十名战士和一位修单车的人,人们往往诧异的是为什么那位修车的人会丧命,而不会太在意那几十名战士。当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影星、体星,学者就自然而然被晾在一边吹冷风。偶尔有人发现其不凡之处与迷人之点并吹捧他,大众便会如潮水般涌来看一看,议一议,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其实这是很普遍的。就好象前几年刮来的“韩”风,近几年兴起的“超女现象”,虽然支持者数以万计,但仍不乏有“‘韩风’让我心寒,超女现象应该禁止”等说法。
厦门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迅速走红,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把歌星、影星当作自己崇拜追求的偶像的同时,也关注着曾经一度“吹冷风”的学者,这从某人角度上来说,是全民思想认识的一种提高,不单古之学者像屈原那样有着“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像鲁迅那样有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胸襟,让我们崇拜,今之学者像余秋雨、易中天也应用仰视的目光予以注视,毕竟,他们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所做的努力,我们是不能漠视,更不能予以否认并攻击的。
我们要像看待体育追星、影视追星一样去看待学术追星,不说要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至少我们不能把人家踩到脚下来污辱,否则是对文化的亵渎,更是对文化的玷污。
候兴起的,但现在几乎已经适用于任何一个人,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心理的日渐早熟,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或是科学家、文学家,抑或是影视明星,当然校园里也不例外。
在我看来校园里的“追星族”大多视影视明星为偶像。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学生的作业上有组词这个题,其中一个是“春”,一个是“伦”,一个学生组的词竟然是“李宇春”和“周杰伦”,这是多么可笑!这说明什么?说明校园的追星族已经“愈演愈烈”了。
有个叫杨丽娟的女孩为能见刘德华一面,做出惊天动地的牺牲,已付出13年的青春代价,走过13年血泪之路,几乎把命都搭上了。父母为孩子实现见你这末个小小愿望,已经倾其所有、债台高筑,最后无奈的老父亲跳海自***。
我当然也是“追星族”一员,自然也会有以上这些行为,追星当然可以,这是个人的一种爱好,但要适可而止,不能太过分,一旦走上极端,原本美好的东西就不存在了。
每当一个频道播过一部精彩的偶像剧后,同学们便都把钱攒起来。干什么?为了买偶像剧中明星的贴画、海报、文具呗,而不知怎么回事,当我们去买的时候这些东西也都已经出来了,那些销售商们真是“眼疾手快”!同学们买了贴画以后,就“见缝插针”,哪里能贴就贴在哪里,课桌、书皮、文具盒像得了牛皮癣。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偶像,看一眼就甭提有多高兴了!
“校园追星族”不可避免,但可以避免的是盲目追星。荧屏上光艳亮丽的明星们,背后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要以学业为重,我们崇拜明星,就要学习他们那些不向困难低头,一往无前,永不服输的精神。买贴画什么的虽然不是很值钱,但时间长了,看过一部偶像剧就喜欢一个明星,这样花的钱也就越来越多,如果把这些钱攒起来,可以做很多有用的事情。如果不想攒起来,可以买一些有关的文具,这样既漂亮又实用,何乐而不为呢?
那些疯狂的校园“追星族”们,快醒醒吧,莫让青春在与明星的纠缠中虚度,莫让一时的盲目耽误了美好的前程。
名人,明星是时代的先锋,他们有着超越普通人的影响力,他们的言行影响想着一代代人,所以他们有无数追求者。但是就算这样,我们也不可盲目的去追星。追星我们要选择名星的优点去学习,追星要控制一个度,别为之着迷,别忘了正事。
我的偶像是成龙,他是影视界的明星,他的杰出电影有(A计划),(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红番区)等。但是在这些成功电影的背后,成龙付出了许多心血。电影里的每一个危险动作,都是成龙自己演的。这都是让观众看到最好的影视效果。但是在演危险动作的时候。又一次成龙在演一个跳跃悬崖戏的时候,不小心从掉入悬崖。当时成龙已昏迷,血流不止,住了好久的医院。这种敬业精神不但演出了好看的电影,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还得到了一个“一哥”的好称号。
成龙不仅是一位影视明星,还是一位慈善家,因为成龙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他认识到不认识字的可怕。所以他常常向穷苦地区的孩子们捐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让他们可以读书。以后报效祖国,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他为汶川人民捐出了三千多万。成龙还是一个尊老的人,有一次他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时候,当地居民为了看成龙,把敬老院围个水泄不通,成龙怕居民伤害到老人,便亲自当起保安,维持秩序。
这些辉煌和他小时候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小时候的成龙读书不用功,喜欢和别人——外国小孩打架,最后他决定弃文从武。成龙拜师后,一开始,成龙在练功,练得很辛苦,他想起以前的曰子,很后悔,本想放弃现在的习武生活,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长大后他经过无数的努力成了大名星。
在成龙身上,我看到了,坚强,坚持,善良,爱国和敬业,所以成龙是我的偶像。
我看学术追星优于追歌星、影星。追求学术工作者,至少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知识,而对那些娱乐明星的追求则不然。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主讲,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迅速走红,其实我也看过这个节目,觉得讲得挺好的,有人批评他将历史庸俗化甚至粗俗化,我敢问几句,如果易教授不是知识渊博,对历史非常熟悉,他能将课讲得这么通俗易懂?换作是你,你讲得出吗?即使讲得出,你讲的都是些所谓很有内涵,很有深度的句子,观众看得懂吗?人们评价白居易写的文章通俗易懂,怎么没见你们评论他的文章“庸俗甚至粗俗”?
由此观之,我认为追求学术家是件好事。
不是总在说现在生活好起来了,就要提高大众的文化程度,提倡精神文明么,就要提高大众的文化程度,提倡精神文明么,学术追星在向学术家学习,怎么又开始争议起来了!
中国的科学家似乎没有外国的科学家“值钱”,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等科学家闻名全球,而中国呢,好像就只有一个袁隆平在国际场上走了一圈吧,学术追星说不定就是中国人民开始关注科学家的标志,该是鼓励吧。
给家长或者老师两个选择,一是让孩子选择学术专家或教授作为偶像,二是选择娱乐明星。我想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术专家和教授们应该都经过了辛辛苦苦的学习,做出了许多付出才能够有现今的学识,我们应认可他们,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向他们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
假设一个人发明了一项专利,像歌星、影星那样,“突破五百万米”,“突破三千万票房”,发明人赚了个几百万,你看我们中国每年的发明创造能不能赶上美国,你看我们中国的科学家会不会越来越棒!
所以说,学术追星是件好事,证明大家都在关注科学事业了,证明科学家的价值被大众认可了。
如果硬要分类,学术追星应该就和文人、诗人追星热一样吧,一本《红楼梦》不是也有那么多追求者么,还被称为“红学家”,钱钟书、三毛也有那么多的书迷,学术专家和教授怎么就不能也有崇拜者了!
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没有盲从性,能正确分析偶像的优点和不足,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这种人都能健康成长。我邻居家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人。他很喜欢迈克尔?乔丹,常常对乔丹在球场上的精彩表演,投球的高超本领赞不绝口。但更使他佩服的是乔丹的优良品质,有一次乔丹已发高烧近40度,躺在床上打点滴起不来,但他的球队在球场上连连失利,在最后3分钟时,他不顾痛苦毅然投入战场,不过几分钟他就频频得手投了几个3分球反败为胜。他的这种英雄气概使这孩子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乔丹坚忍不拔的毅力,做一个坚强有为的人。
追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追星是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青少年处于由孩子向成人的发展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时期,他们的理想、愿望正处于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实现和完善,他们既想摆脱儿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样体现成熟。明星的出现使他们眼前一亮,从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希望,追随他们、崇拜他们,已成为心中的渴求。
追星是青少年寄托希望和理想的一种表现。大多数明星都有一技之长,或在体育竞技上,或在艺术上。加上其外观或是英俊潇洒,或风姿绰约,体现了美的风采,年轻人常常被他们吸引,从思想、行为和外表等去模仿学习。
追星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时期,性的发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识仍是朦朦胧胧,对异性产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异性的影子。在年轻人的眼里,明星是快乐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范。他们都向往梦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成为了明星,成为顶尖人物,并以此成为生活中的目标。
另外,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升学的压力,学生相互竞争的压力,课后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等,压得很多学生喘不过气来。当明星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现于大众,进入他们生活后,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去崇拜,与明星一起疯狂,一起宣泄,以满足心理的需求。
追星热还是社会诱导的结果。有的商家和“星”们的经纪人利用各种手段,对“星”们大肆包装。以追求最大的利益。这些“星”高高在上被推了出来,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经受不住诱惑,出现了种种偏差。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人生追求的体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偶像,当前的追星也是这样。因此,对追星现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对,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现问题,而要积极引导,使之理性化。
追星,时下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其实,一个人有自己的偶像,这未尝不可。
许多青少年学生都对美好事物充满了向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对心中的偶像充满了崇拜。我认为,崇拜,应该是一种榜样力量,从而向着奋斗目标不懈努力,这种崇拜偶像的行为是有益的。然而,如果是盲目的崇拜,不从本身的条件出发,也没有明确的理想与目标,只是盲从于潮流,沉湎于其外在的“魅力”,东施效颦,盲目模仿,这样的追星族,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我们来看看这些“追星族”吧。其实,他们大多是自己对艺术毫无认识,只是随波逐流,盲目地崇拜那些影视明星,学一些姿势,哼几句歌词,自封为某某明星迷。试想想,这与我们的学习和身心成长有何益处可言?君不见:有人迷恋一些格调不高的流行歌曲,走路听,吃饭听,做作业听;有人彻夜守在戏院门口,就为亲眼一睹某明星的尊容;有人对着一张明星照片,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如痴如醉。
为对影视明星的追逐钦慕占去大量的宝贵时间,结果呢,自己什么“星”也“星”不成。因此,我们崇拜偶像,应当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相关,才有益于成长。
世界著名短跑明星伯勒尔,就是在学生时代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做一个短跑世界冠军,他以世界“飞人”刘易斯为崇拜的偶像,不懈地奋斗,经过几年的艰苦磨练,终于与自己当年崇拜的偶像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成为举世瞩目和短跑名将。可以说,伯勒尔的成功与他学生时代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向着自己的奋斗目标,以自己崇拜的偶像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坚强意志,这对于鞭策自己,用百倍精力去执著追求,这样,为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不免让人为他们感到遗憾。因此,我们追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求全责备。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肯定有其出色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各个方面都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崇拜值得我们作为榜样的偶像吧!让我们都能使自己走向自己理想的彼岸。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