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话题:“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
今天,我无意中发现家里的桌子上发现了一个假牙套,我拿起它,便回想起儿时的一件往事……
那是我三岁的时候,妈妈把我接到姥姥家住,每次姥爷刷牙的时候,总会把假牙从嘴里拿出来刷,我很好奇,就试着从自己嘴里把牙拿出来,结果怎么也拿不出来。气的我直跺脚。
后来我想,是不是我的力气太小了?结果我找了一个小钳子,正要拔,妈妈制止了我,她训斥了我一顿,说这是假牙,我才恍然大悟……
这件事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可笑,但它是我人生中成长的一部分。
1884年,沃德曼是欧洲一家公司的职员,一次他从好几位竞争者中为自己的公司拉到一笔生意。但是当他递上一瓶墨水和一支当时人们使用的羽毛笔,请对方在合同上签字时,不料从笔尖滴下几滴墨水,把合同给弄脏了。
更糟糕的是,合同上的关键的字句被染得模糊不清。沃德曼只得请对方稍等片刻,让他去重新拿一张合同纸来。可是就在沃德曼离开的那一会儿,另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乘机抢走了这笔生意。这使沃德曼十分沮丧,他认为问题出在那支羽毛笔上。强烈的悔恨与愤慨的感情,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力量,他决心研制一种使用方便、墨水能自动地均匀流出的笔。经过努力,沃德曼终于发明了自来水笔。虽然当时的自来水笔远远不如现在的钢笔这样精巧,但也不再像羽毛笔那样使用不便和容易滴出墨水了。
由于沃德曼是这样研制出自来水笔的,所以有人把自来水笔的诞生叫做“盛怒之后的发明”。我们把象他这样因为激愤的心情促进创造性思考叫做利用情绪思考法。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
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分析:心灵需要自我维护。纯洁的心灵是智者所追求的,心灵有了污点,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话题:“心灵的维护”“追求完美人生”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分析:很多人都希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在羡慕别人的机遇与成就时,不妨先学习董建华,为自己定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话题:“成功之路”“目标与实践”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没当我唱起这首歌时,我总会想起在我4岁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晌午,即使是空调下,也会感觉到六月盛夏的蒸腾暑气。在那个装有好几十台空调的大楼——百货大楼里有一个吃着薯片的小女孩和妈妈走散了,她仿佛成了一只失去爸爸妈妈的的小毛毛虫,只好哭声叫妈妈。那就是我,一个狼狈不堪的我。此时已是哭得满脸通红,涕泪横流。
“小朋友,你爸爸妈妈呢?”一个服务员脸上洋溢着动人的笑容,显得十分亲切。我知道主动上来搭讪的十有八九是拐卖小孩的,所以我往后缩了缩身子,十分害怕。“呵呵,不用害怕,我带你去广播站播一条寻人启事就行了。哟,小手怎么这么冰冷?”说着,她用那温暖般的大手一下子把我的小手烘得暖暖的,一直暖到我幼小的心田之中,我感动极了!原来世界上不仅只有父母好,处处都有爱的存在。
“以后再有这种事情就去找服务台的姐姐,她们可以帮助你找回爸爸妈妈哦!”她亲切的对我唠叨着,我的心里又不禁加了一份亲切感。我往她挨了挨,她手掌的温暖抚平了我那颗焦躁不已的心。后来,当我与妈妈重逢时,我哭着奔向她的怀抱,妈妈也落泪了,抱着我来到那服务员面前感激不尽。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事都让人淡忘了,这件事却刻骨铭心的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生活中爱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每个多多对别人撒下爱的种苗,那么我们的世界将更加美好。
我不禁又唱起了《爱的奉献》:“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