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师在班上给我们读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20条,并且每一条都为我们做了细细的讲解,这使我们更加铭记在心。
回到家里,我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又读了一遍,因为这是我们学生在生活中必不缺少的重要角色。常常有很多小朋友因不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校中,生活中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有一天,我和妹妹一起遵守8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可是他们没有做到,而且还违犯了规定,怎么有资格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妹妹小声的对我说:“姐姐,我们不要向他们那样,我要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对,我们不能学习他们的所作所为。”我在一旁说着,妹妹真是一名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啊!
还有一次,我们班的两名女学生看见了数学张老师,并没有向老师问好,而是两人一齐跑得远远的,事后,老师当众批评了她们俩,要她们说了说为什么见了老师不主动问好,使她们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这又让我知道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三条: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少了小学生日常规范可不行呀!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20条规定。你能做到吗?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
(3也可以写“平平安安”“天天开心”等词语。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 “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 “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读完书就写感受,很难对原著的理解达到高的层次,要真的理解读懂,不深入读是不行的,要深入读课文,就要通过做的笔记来快速实现。历史上的很多科学家都有这样的习惯,受到生活中某一事例的触发引出自己的想象,赶紧做个记录,害怕这灵感一会儿消失了,然后仔细钻研,参考资料,进行实验,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随时做笔记的这个好习惯对科学家是这样,对我们中学生也更是这样,只有做好笔记,才能对老师讲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才能对学习过的东西进行快速的`复习和巩固,所以是理解生活和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美国著名作家富兰克林在成名以前,对生活的积淀阶段就是这样,在做笔记的同时,他很注意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做笔记的时候有时候故意把顺序记错,然后过一段时间回头看的时候,看能不能找到问题,这样自己的思维能力就在无形中得到提高了。可见勤于动手做笔记的人,会使思维不断的得到培养和锻炼,使之更条理化和系统化。不同风格的笔记可以锻炼人的的观察力,深化人民的思考,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笔记中的勾勾点点,三言两语一旦触发了人的幻觉和联想,则会成为创造和创新的萌芽,让她开花结果。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学者、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教育家都很重视写读书笔记。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阅读了1500种以上的书,每本都记有笔记。恩格斯在写《自然辩证法》时,从读过的书中作了近200本笔记。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手抄笔录1000万字以上。顾颉刚一生研究历史,写笔记200多册。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老舍也都有大量的笔记和笔记形成的作品。
徐特立老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之所以被许多名人学者所重视,就是因为它对学习、工作、科研、写作都有着实际的意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