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一件物品的作文500字(最珍惜的东西作文500字)

珍惜一件物品的作文500字(最珍惜的东西作文5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05 10:11:23
珍惜一件物品的作文500字(最珍惜的东西作文500字)

珍惜一件物品的作文500字【一】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梧桐树

梧桐树,即“中国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属的植物,别名青桐、桐麻,也属落叶大乔木,一般高达15米;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原产中国,南北各省都有栽培,也为普通的行道树及庭园绿化观赏树。我们所说的法国梧桐其实是悬铃木中的一种。

梧桐树的叶子极似枫树叶,甚至连脉络都一样。梧桐树的叶子会变色哦!春天的时候,叶子是嫩绿嫩绿的;一到秋天,叶子就会慢慢变黄。这是为什么了呢?原来在夏天时,树叶工作得很努力,可是,天气转凉后,它就停止了工作。树叶所制造的营养也就不能送到树枝和树干上,而沉淀在叶子里。树叶的叶绿素也会遭破坏,就和留在叶子里的养分或枯萎了的茶褐色混合,这样就变成各种美丽的颜色了所有的树叶中都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树木利用叶绿素捕获光能并且在叶子中其他物质的帮助下把光能以糖等化学物质的形式存储起来。除叶绿素外,很多树叶中还含有黄色、橙色以及红色等其他一些色素。虽然这些色素不能像叶绿素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其中有一些能够把捕获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在春天和夏天,叶绿素在叶子中的含量比其他色素要丰富得多,所以叶子呈现出叶绿素的绿色,而看不出其他色素的颜色。当秋天到来时,白天缩短而夜晚延长,这使树木开始落叶。在落叶之前,树木不再像春天和夏天寻样制造大量的叶绿素,并且已有的色素,比如叶绿素,也会逐渐分解。这样,随着叶绿素含量的逐渐减少,其他色素的颜色就会在叶面上渐渐显现出来,于是树叶就呈现出黄、红等颜色。

梧桐树的价值也很大哟。梧桐树为栽培于庭园的观赏树木。木材轻软,为制木匣和乐器的良材。种子炒熟可食用或榨油,油为不干性油。根皮、茎、叶、花、果和种子均可药用,治腹泻、疝气、须发早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树皮的纤维洁白,可用以造纸和编绳等。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称刨花,润发。

梧桐子是梧桐树的种子。秋末至冬初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干燥种子,圆球形或类圆形,径6~8mm,黄棕色至深棕色,表面皱缩成网纹状。外层种皮较脆,易破裂,内层种皮坚韧。除去后,内有肥厚的淡黄色胚乳;子叶两片薄而大,紧贴在胚乳上,胚根位于较狭的一端。气、味均微。以个大、饱满、棕色、无杂质者为佳。陶隐居云:“桐树有四种,青桐叶皮青似梧而无子。梧桐色白,叶似青桐而有子,子肥亦可食。”李时珍说:“梧桐处处有之。树似桐而皮青不皵,其木无节直生,理细而性紧。叶似桐而稍小,光滑有尖。其花细蕊,坠下如醭。其荚长三寸许,五片合成,老则裂开如箕,谓之藁鄂。其子缀于藁鄂上,多者五六,少或二三。子大如胡椒,其皮皱。其子,甘平无毒。”

梧桐树就是这样的哟。

珍惜一件物品的作文500字【二】

我有许多好看的小物品,比如:玩具熊、小闹钟……但是我最喜欢流沙文具盒,这是我过生日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它全身布满粉红色,还是圆柱形的图案,它分为两半,一半在森林里长着许多桃树,还有许多小鹿在欣赏着美丽的桃花,另一半布满了粉色的流沙,你只要轻轻一摇,那些流沙就会流动起来。

这个流沙文具盒和其它的文具盒可不一样。它可以装1~20支笔,还可以在文具盒里的黑板上写字、画画,如果上数学课,你有不会做的题,文具盒里的计算器就可以帮助你。

记得有一次,我把文具盒带到学校去显摆,同学们见了都目不转睛的盯着文具盒,还有的问我在哪里买的,可我就是不告诉他们。这时,文具盒仿佛在对我说:“小主人,你可不要太骄傲呀!”

文具盒就是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它了。

珍惜一件物品的作文500字【三】

今天,妈妈拿来一个储蓄罐,储蓄罐是一只可爱的小熊,我一见到它就爱不释手。

这个储蓄罐是彩色陶瓷做的,浑身是乳黄色的,头上戴着一顶棕色的帽子,长着一双红色的耳朵,圆圆的小脸上嵌着一双亮晶晶、水汪汪的眼睛,鼻子下面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身着黄绿色的背心,背心上写着24。俨然一名篮球运动员,在它的旁边有一个篮球它可以做笔桶。当我把它反过来时,发现在它的`后脑勺后面有一个一字形的缺口,是用来存钱的,而不能取出钱,只有把它摔破才能拿钱出来。

自从有了这个储蓄罐,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一次我想买零食,它的眼神好像在说:“不能乱花钱。”当我存钱时它像对我说:“好样的。”当我拿钱买书时它好像说:“努力学习。”当我开心时它好像对我说:“祝你天天开心。”当我伤心沮丧时它会对说:“别灰心,继续努力。”

现在这个储蓄罐快要吃饱了,我每天都会把零钱塞进去,它们聚少成多,现在把它拎起来沉甸甸的。

我爱我的这个美丽而又漂亮的小熊储蓄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