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教养作文素材(教养是什么作文素材)

文明与教养作文素材(教养是什么作文素材)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28 23:22:30
文明与教养作文素材(教养是什么作文素材)

文明与教养作文素材【一】

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贵在不断推陈出新,在学习与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精神的新作品。晋代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学习书法时,不但刻苦认真,而且博采众长,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据说他起初向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又借鉴秦汉以来众多的书法佳作,像秦代大书法家李斯,汉代大书法家蔡邕,三国大书法家钟繇,以及被称为“草圣”的张芝等许多名家作品,他都泛览博识,然后才独创出一种俊逸妍美的新书体。前人高度评价他的书法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楷书《乐毅论》则被誉为“千世楷法之祖”。

书法艺术从晋代至唐初一直是继承“二王”的传统,追求姿媚瘦硬的书风。盛唐的颜真卿,独树一帜,开创了浑厚雄强、刚劲肥壮的新书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颜体”。自唐以后,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从他那儿吸取过营养。据说他曾经跟张旭学习笔法并且向“二王”、褚遂良以及当时民间的\'书法作品多方面借鉴,才能承前启后,开创一代书风。

米芾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学习书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晋代和唐代名家真迹来临摹,当他把古人的真迹和自己临摹的作品一道归还原主时,连主人也分别不出真假来。别人对他说:“你写字太像古代的人,惟独没有自己的面貌,这样是不会有成就的,希望你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食古不化。”他听后慢慢冲破古人的束缚,发扬自己的长处,到晚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文明与教养作文素材【二】

管仲改革: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管仲为相。管仲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显着成效。他打破井田制,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发展经济;整顿行政机构,分设官员管理各地;还改革军制,施行推举制度,重视人才选拔。这些措施,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内国富兵强,夺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管仲的改革思想和措施,对后世起了积极的影响。

彼得大帝改革:17世纪晚期,俄国还是个很落后闭塞的国家。彼得大帝即位以后,先到欧洲各先进国家考察,回国后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兴建城市彼得堡,使之成为通向大海的门户,面向西方的窗口;他积极发展工业,推动贸易;他改革行政体制和军制,建立了正规化军队,为平民提供了上升的阶梯;他下令脱掉笨重的俄罗斯长袍,改穿轻便的匈牙利军装,等等。改革虽遭到了激烈的反对,但彼得大帝力排众议,采取强制的手段,使改革取得了成功,从而巩固了俄罗斯中央集权的统治,国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强国。

文明与教养作文素材【三】

“文明”指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野蛮”指蛮横不文明的状态。人通常有双重性格:文明的与野蛮的。而表现哪一面,则由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

在野蛮的环境中,人通常表现自己野蛮的一面。你也许会说我国古代有那么多身处污淖却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豪杰。的确如此,但他们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随着社会的风气和身处的社会环境来选择文明与野蛮。在不开化的社会风气中,人们往往暴露自己野蛮的一面。“文革”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社会处于野蛮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本来很明事理的人也加入了文争武斗的行列;本来在教室中用心读书的学生竟然跳出教室批斗自己的老师。他们在野蛮的大潮中随波而动,收起“不合时宜”的文明,用自己野蛮的一面去迎合社会风气。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难免身不由己。但更主要的是,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被文明环境所禁锢的罪恶之灵。一旦文明社会的规则消失,人便会释放出心中的罪恶。由此可见,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对于人的教化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在文明的环境中,人们通常展露的是自己文明的一面。这并不是虚伪的表现,而是文明的社会风气对人的感染所致。在从珠海到香港的路上,我们会发现有人在珠海海关插队加塞儿,而到了香港出关时却规规矩矩地排队等候。为什么前后差别如此之大?实际上是不同的社会环境和风气使人们自觉地展示着自己性格中的文明与野蛮。身处文明环境之中的人,受到文明风气的影响、规则的限制甚至法律的约束,心中那个称作野蛮的魔鬼被这些规则绊住了手脚,退到了心底的角落。于是人们收起野蛮的一面,展示出的就是天使般的面孔。文明的社会环境会教化人,影响人的行为,它让人小心翼翼地藏好自己的野蛮,让文明成为自己的名片。

每个人都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文明的天使面孔会在文明的社会风气中展现;野蛮的魔鬼嘴脸在野蛮的社会环境中暴露。而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又需要每个人克制自己的野蛮之举,展现自己的文明,只有这样才能创建美好和谐的生活。

文明与教养作文素材【四】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文明”和“野蛮”这两个词语的。文明,即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有文化。野蛮,即不文明,没有开化,在现代意义上,“野蛮”在口语中还有做事粗鲁的意思。

从两词的意义来看,“文明”和“野蛮”像大多对反义词那样具有相对性。也就是,没有绝对的文明,只不过相对于野蛮来说更加文明一些;没有绝对的野蛮,只不过相对于文明来说更加野蛮一些。

不少人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举止低下的人就说“他这个人真野蛮”;相反地,遇到一些人举止高雅的人就说“他这个人真文明”。

看起来,在绝对论盛行的今天,还是有人能保持一个冷静的“相对论”的头脑。

就好像广西玉林的那场对立一样。

狗肉节之前我根本没想到事态会如此之凶。

我对这件事的了解开始于一条“爱狗人士抗议狗肉节举行”的新闻。当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因为这么多年来爱狗人士和食狗人士的对立早就司空见惯。就和“文理生战争”、“南北意识战争”这两个中国最大的网络战争那样常见。

直到网上对这件事的议论愈发激烈,我才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关于这件事的新闻开始铺天盖地进入我的视线,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爱狗人士和食狗人士之间发生肢体冲突这样的消息。

在这件事中爱狗人士和食狗人士双方都自诩文明人,怒斥对方是粗鲁的野蛮人。网上也大体分成了两派,一派是“爱狗派”,认为爱狗是文明的表现,吃狗是不文明的野蛮行为;另一派是“理智派”,认为吃狗是别人的自由,那些所谓的爱狗人士干涉他人自由是极其不理智而又野蛮的。

这么说来我也是个野蛮人,我站在一个不参与的角度看他们互斗,而不表明一个立场并参与进去来辩论。我的这个行为实在是野蛮。

其实我也是一个爱狗人士,只不过我知道自己词穷,没有把握来驳倒食狗人士的观点,便就此作罢。

不妨来谈谈历史。在历史教科书上,人类发展进程中有不少次“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比如中原入侵西北胡之地,罗马十字军东征,美洲殖民地人屠***印第安人等等。从词语的定义上来说,完全符合“文明”和“野蛮”的含义。在中原人眼中,胡人是一群思想极其低下的人;在罗马人眼中,东方的低等人根本影响不了他们扩张的大业;在美洲人眼中,印第安人仅仅是一群还没脱离原始社会的野蛮的土著人。不管是中原人、罗马人还是美洲人,他们眼中的自己都是代表着先进文化的文明人。

但他们的行为是否真的文明?

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的第一编编末反思中探讨了“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话题。他用都处在原始社会然而一个爱好和平另一个爱好战争的两个民族塔萨代人和芬图人作对比,阐释了“不管是爱好战争还是爱好和平,这些都是人性的本质,但是由社会环境来选择人性的表达”这个道理。

这么说来,中原人、罗马人和美洲人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的可以说是文明的行为。

但是,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绝对的虚无空间,我们的思想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至少在当今世界,大家都是期望和平的,除了极少数被民族大义冲昏头脑的好战分子。

谁都不想看到流血,谁都想让人好好地活着。在这种思想下,我们就会认为那种对生产力落后的民族的掠夺与屠***就是野蛮的。那些自诩为文明人的人,做出那等违反人道的事情,和远古时期只会屠***的野蛮人无异。

但这种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它只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范围。

人们终究走出了这片“伊甸园”。爱狗人士和食狗人士的“谁文明谁野蛮”的对抗愈发激烈。

这就好像看两只狗打架一样,我不是狗,我不能断定谁文明谁野蛮。

好在这件事里还是有人的,我看到了一个21世纪的文明人。那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她专程从重庆赶往玉林,解救了一百多只原本可能要被端上餐桌的小狗。我作为一个现代人,或者说我作为一个人,我看到了老奶奶作为人,而不是动物,身上的文明的人性。

我并不想去总结文明和野蛮到底分别是什么。因为就算交给大哲学家去解释,也无法给出一个使所有人信服的定论。

不过这次玉林狗肉节的事情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倘若有人问我怎样做到文明,我就会告诉他:“把你认为是野蛮的事情做的更野蛮,就是文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