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近些年来,我国古籍数字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常用的古诗词数据库,如由北京大学数据分析研究中心和北京欣诺格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全唐诗分析系统》与《全宋诗分析系统》、郑州大学《全唐诗库》、稻香居“全唐诗宋全词在线检索”等,这些数据库不仅仅提供检索功能,更重视数据的分析。如《全唐诗分析系统》与《全宋诗分析系统》在重出诗提取、格律诗标注、字及字组的频率分布统计等都带有智能化的特点,其多维的检索分析方式有利于可靠的数据发掘。王兆鹏教授与搜韵诗词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在这方面更是有了进一步发展。
显然,在大数据环境下资料的获得相对来说容易了很多,在具体的教学中,无论是作家作品的讲解、文学发展的梳理还是课程作业的设计,都可借助于巨量资料、数据分析的便利,真正实现以文学作品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仍以苏轼为例,通过众多的古诗词数据库,将其人生行迹与文学创作历程相联系,学生可以对其文学创作的动态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苏轼文学风格的形成、文学成就的获得也就自然明了了。同样,借助于古诗词数据库,围绕苏轼对其同时代文人的创作进行梳理,那么,关于词中“以诗为词”“婉约派”“豪放派”等相关问题的探讨也就迎刃而解了。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程作业的设计,大数据环境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有了切实可行的路径。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真正地调动起来。无论是带着问题对作品进行分析,还是在对作品的分析中发现问题,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因为对作品了解的深入,也就不难获得情感的体验及审美的感受,这对提高其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古籍数字化、古诗词数据库的研发不仅为学者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生机。首先,多种形式的古籍数据库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其次,众多的古诗词数据库为学生爬梳材料、探究问题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研能力。再次,大多数据库虽重数据分析,但对于古诗词数据库而言,分析结论的获得是建立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这又有利于让古代文学的教学重回文学本位,以文学作品为本。
[1]熊笃.古代文学教学现状及教改刍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2:77-78.
[2]刘鹤岩.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137-139.
[3]孙小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7(6:43-46.
[4]戴建业.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4:84
上周把黄伟豪写的《数据分析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笔记》一书看完了,虽然讲的是不同领域的数据分析思维,但也算是小有收获。
作者从事的是金融行业,具体来说是在四大行中的一家工作,从技术岗位到产品岗位,跨度较大,书中讲述了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数据分析案例,通过数据指导业务发展。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用到很高大上的算法、模型,即使是使用最基础的分析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提供不同的思路,同样是可行的`。除了提到工作中的案例,作者还介绍了他是如何走上数据分析之路,他的工作方法,对数据分析在工作中的应用,面面俱到。同时,作者也展望了,从IT时代到DT时代,银行业从业者该如何去迎接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是否切实可行,那就不是我这个外行人能评述的。
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到他自己也在运营一个公众号—萌大叔的数据哲学,因为要写文章,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业务时间用来看书、思考、总结,最后写成文章,作者曾连续三个月每天更新一篇文章,提到这些,我是深有同感,当然我的产量、质量肯定是不如人家,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感觉就是有一只隐形的手在指引着我,促使我必须不断去思考这段我在工作中有没有新的收获,比如是否使用到新的工具,又或者说对工具中的某些功能的掌握是否更扎实,工作中是否有用到某种分析方法、工作思路又是如何形成的,把前述思考记录下来,一是对自我工作的总结,就是从一件件小事中摸索出来的。除了对现有工作的思考、总结外,必须把眼光放得更远,近期或远期有可能会用到的工具,现在是不是可以开始学习,学习的也可以记录下来,更能加深学习的效果,将来如果要用到,一时想不起来该如何操作,也有备份,这些事情都是当下及之后一段时间可以去做的。
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刚开始写的质量不高,但必须坚持下来,不断改进,从量变到质变肯定是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也要求自己必须不断去学习,只有不断的输入,才会有更多的输出。读书也是,不必只限于与工作相关的书籍,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涉猎不同类型的书,视野才会更开阔,多了解些东西,至少不是件坏事吧。
20xx年8月14日我走进了大森林。大森林的景色怡人使我陶醉了:柔美多姿的柳树,白桦树,栎树在向我招手,美丽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摆着,兔子在草丛间出没,小鹿在溪边散步,还休闲地听着小溪为她唱的歌。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太阳的千万缕金光照射在我身上,暖洋洋的。
突然,一个黑影从眼前闪过,仔细一瞅,原来是一只小雄獐。他看见我说:“这位贵宾,您请随我来。”我们走到一座城堡前,只见城门有三只狮子兵守卫着,城堡两旁鸟语花香,这一幅万紫千红的景色使我想起了学过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我不禁脱口赞叹:“啊!原来森林里这么美丽呀!”
过了一会儿,国王大象领着全城的人民走出来了,说:“你贵姓啊?客人。”我一愣,学着爸爸的样子:“我姓李,名昀泽。”国王大声说道:“为了迎接这位贵宾,我们要表演自己最好的节目,举办一个‘庆贵宾联欢会’!”大家敲锣打鼓,手舞足蹈,选了一个全森林最美的地方,建好了舞台。国王让我和他同座,我再三推阻,最后还是勉强答应了。
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主持人小马走上舞台。“有请百灵鸟唱《美丽的春光》!”只见百灵鸟穿着美丽的乳白色的衣服向大家说了声:“大家好!”便开始了醉人的演唱,随着那优美的歌声,台下的人们醉了,打起了欢快的拍节;天空中的云醉了,散成一朵朵;地上的玫瑰醉了,醉成一片片;水中的鱼儿醉了,荡起欢乐的涟漪一圈圈儿……等百灵鸟演唱完后,又有舞蹈,小品,相声,武术,弹琴,我们都乐翻天了。
“叮零零……”小闹钟把我从梦中叫醒,我睁开眼一看,哪里有什么舞台,分明还是我的写字台,书柜,床。我想要是这一切都是真的,那该有多好哇!
上周把黄伟豪写的《数据分析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笔记》一书看完了,虽然讲的是不同领域的数据分析思维,但也算是小有收获。
作者从事的是金融行业,具体来说是在四大行中的一家工作,从技术岗位到产品岗位,跨度较大,书中讲述了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数据分析案例,通过数据指导业务发展。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用到很高大上的算法、模型,即使是使用最基础的分析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提供不同的思路,同样是可行的。除了提到工作中的案例,作者还介绍了他是如何走上数据分析之路,他的工作方法,对数据分析在工作中的应用,面面俱到。同时,作者也展望了,从IT时代到DT时代,银行业从业者该如何去迎接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是否切实可行,那就不是我这个外行人能评述的。
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到他自己也在运营一个公众号—萌大叔的数据哲学,因为要写文章,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业务时间用来看书、思考、总结,最后写成文章,作者曾连续三个月每天更新一篇文章,提到这些,我是深有同感,当然我的`产量、质量肯定是不如人家,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感觉就是有一只隐形的手在指引着我,促使我必须不断去思考这段我在工作中有没有新的收获,比如是否使用到新的工具,又或者说对工具中的某些功能的掌握是否更扎实,工作中是否有用到某种分析方法、工作思路又是如何形成的,把前述思考记录下来,一是对自我工作的总结,经验就是从一件件小事中摸索出来的。除了对现有工作的思考、总结外,必须把眼光放得更远,近期或远期有可能会用到的工具,现在是不是可以开始学习,学习的心得体会也可以记录下来,更能加深学习的效果,将来如果要用到,一时想不起来该如何操作,也有备份,这些事情都是当下及之后一段时间可以去做的。
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刚开始写的质量不高,但必须坚持下来,不断改进,从量变到质变肯定是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也要求自己必须不断去学习,只有不断的输入,才会有更多的输出。读书也是,不必只限于与工作相关的书籍,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涉猎不同类型的书,视野才会更开阔,多了解些东西,至少不是件坏事吧。
《大数据》一书对美国大数据的应用进行了十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我印象最深的为两点。
第一,以海量数据的处理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了这两年很火的一个美国人——斯诺登。在其曝光的“棱镜”计划中美政府直接从包括微软、谷歌、雅虎、Facebook、AOL、Skype以及苹果在内的国际公司服务器收集信息。美国政府从这些海量数据中寻找自己需要的数据,并以此作为所谓安全政策制定的依据之一。姑且不论媒体对此计划的口诛笔伐及相应的道德风险,仅从政策制定方面来说,依据于海量数据的政策制定科学性肯定比一般计划要高得多。
2007年,雅虎 首席执行沃兹博士在《自然》上发表的《21世纪的科学》中提到,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海量数据库的发展,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活动得到前所未有的记录, 这种记录也更为细致,为社会科学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据。打个比方,从你的QQ空间、微博、微信中一个普通朋友都能了解到你在哪儿、做了哪些事 情、现在的状态是什么,而新闻的跟帖、网站的下载记录、社交平台的互动记录等等都为社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我想到最近比较火爆的穿戴设备,如果 该技术得到普及过后,拥有穿戴设备的人群的生活轨迹、生理各项指标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相信这些大量的原始数据如能安全有效利用定能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 科学依据。
第二,万事万物, 凡存在,皆联网,凡联网,皆计算。2005年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开始在药品上推行配备RFID做法即每个食品包装上安装一个薄如纸张或小如豆粒的无 线传感器。通过这个移动传感器,对食品进行连续跟踪,一旦相应的安全事故爆发,就能通过数据库追踪溯源,快速确定传染源与影响范围。这一技术相对于国内尚 在起步阶段的食品追溯具有极强的借鉴性。上面提到的穿戴设备其实就可以视为一个穿戴在人身上的RFID。
2010年的时 候,美国国家气象局在全国2000两客运大巴上装备了传感器,随着大巴的移动,沿途手机所有地点的温度、湿度、露水、光照度等数据,并立即传给国家气象局 数据中心。数据的采集是每10秒中一次,每天采集10万次以上的数据,这些实时的、高精度的数据意味着天气预报将不再仅仅是”预“,将逐渐走向“实”报、 “精”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