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大水,美丽的幻象曾都是我写作的题材,我在脑子里都想好要怎么写了,却不知动笔,那一次次的机会都与我擦肩而过。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的。
在一节语文课上,张老师说,这样东西是好是坏,都要看你有没有用心。如果你只是随便写写而已,还想发表在报纸上,那是不可能的。在你拥有时不珍惜,失去才知道重要,用这句话来形容我最恰当,我已经参加两年的小记者了,哪一次是用心写的呢?现在2014年小记者要开始报名了,我才用心去对待每一篇稿子。其实我心里清楚,如果你很认真的也罢了,但是如果你很随意的对待每一件事,每一次活动和文章的话,那交着300元又是为了什么?
即使是一项作业,也要用心去完成,不是敷衍了事就能过去的。老师无所谓,重要的是你的心态,你不是为老师而活,也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这是每个人要记得的!
每一件事,只要你用心了,就会完成得很好,每一个梦想,只要你用心去完成,也会出彩。
1947年,正读燕京大学的他,试探着写了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文章恰被胡适先生看到,胡异常高兴,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1947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秋天,胡适先生共给他写了6封信。从此,他走上了漫长艰辛的红学研究之路。
1948年,他完成了《红楼梦新证》这部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953年9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三个月内连着再版3次,当年的研究者们几乎人手一册。这是红学史上首部文史哲综合学术论著。
因为研究《红楼梦》,他从四川大学外文系调到北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繁琐考证”的典型代表,由“红”变成了“黑”:1968年被关进“牛棚”,差不多一年后,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别人都说他,“成也‘红楼’败也‘红楼’”。然而,无论包围在溢美之词中,还是饱受他人的呵斥拷问,所有的一切都没改变他对学术研究的忠诚。即使是在“五七”干校,每日劳动之余,他依然没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读《红楼梦》,写。
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坎坷,他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几近失明。可是老人依然每天工作、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先后撰写了《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红楼夺目红》等几百万字的红学专著。他就是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是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周汝昌。
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可选择之后应是无悔的付出。周汝昌在生命起程的那一刻就找准了前行的目标,有了方向的引领,让他一次次拨开云雾,在生命的征程中用一生的时间朝着心中的圣殿稳步前行。可整个路程并不是寂寞的,因为他收获了生命春天的同时,也收获了夹岸桃花,一路风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