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大树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的默默支撑;凌云高楼气势撼人,来自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的支撑;那么,人,又是靠什么来支撑起无比睿智的人生呢?那就是——诚信!
坚守诚信,就是坚守气节和操守;坚守诚信,就是坚守做人的根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首先是一个伦理范畴,所谓诚者信也、信者诚也,《说文解字》对“诚”、“信”二字的互释,验证了诚实守信的内在联系。重诚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应该有充分自信把这一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中国诚信走过了历史,走进了现代,也必定要走向未来!
然而在我正视中国诚信的时候,我的视线在一个个令人咤异的.新闻中逐渐模糊,心境在一组组令人震惊的个案中逐渐沉重。从假烟假酒假文凭,到假账假证假报告;从普通百姓的恶意消费透支,到政府官员的虚假政绩工程,从从关系百姓民生的毒米、毒酒、毒奶粉,到影响产业财经的基金黑幕、股市造假、证券骗局,我们还可以听到假球、黑哨、兴奋剂,听到论文抄袭、学术失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诚信的缺失如同瘟疫蔓延,泱泱中国似乎成了一个充满虚假、欺诈、伪造的染缸!在功利目的的驱动下,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会漫生出诚信缺失的丑陋与罪恶。
再来看看我们大学生的诚信,据东华大学团委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诚信竟然只是大学生的一种“理想主义”,并非他们的实际行为。由于大学生自身因素和教育因素意识以及社会体制问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行为相距甚远。
调查显示有88.39%的同学认为诚信在当今社会很重要,诚信的意义、价值不容忽视,但在实际行为上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还贷,高校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会不还贷或是有意拖欠贷款;第二是,虽然同学们签过“不作弊”的承诺书,但一旦到考试时还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另外,不少同学承认自己曾做过上课代人签到、迟到旷课、作业论文抄袭、简历灌水等等不诚信的行为。
还有28.57%的同学明确表示,“诚信”两字只是纯粹的理想,难以真正实践,比如说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自己为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一份好工作,也就不自觉地会夸大简历、伪造获奖情况等。虽然在他们主观意向上觉得诚信很重要,但社会竞争迫使他们选择了投机取巧。
诚信行为缺失的原因在哪里,该调查也专门透视了大学生的心态,归纳出主要原因:
有73.21%的同学认为失去诚信的主要原因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滋长,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诚信有时似乎成了一种负担,远没有金钱利益来得重要。
有58.64%的同学认为“从众心理”是他们不诚信的原因,很多人不能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而是随波逐流地跟着别人走。因此当他们看到别人作弊或是注水简历时,也常常会效仿;甚至觉得别人既然都这么做,自己一个人诚信也不会得到更好回报。
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淡化有关。因为诚信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无须再去进行系统的教育,事实上我们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从更深层次来看,信誉及信用危机的产生,绝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与文化原因的。尽管崇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这种美德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意识。一方面,长期的封建统治,形成了以本位利益为社会标准的社会意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凡是合乎本位利益的都是对的,为了本位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平等互利的原则始终没有成为国民的主流意识。另一方面,千百年来长期的人治社会,长官意志、家长意志盛行,加之长期的农业经济,自由散漫的小农意识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没有形成按规则办事的国民意识。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在痛斥诚信缺失的社会现状时大声疾呼:一个国家诚信体系的崩溃不仅会给国民经济和国民消费带来损害,还将对整个社会体系形成深远的影响;它必将造成人情的淡漠,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法国大仲马也说过,“当诚信消失的时候,肉体也就没有生命了1
历史上的种种都证明了:不讲信誉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
缺失诚信,失我国魂!缺失诚信,国将不国!
中国呼唤诚信!中国需要诚信!中国必须诚信!
中国诚信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的系统工程!
诚信中国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奋斗目标!
我们当代大学生不能对此无动于衷,也不能空待诚信体系的趋于完善,才释放自己心里那微弱的诚信。心底坦荡天地宽:诚信为人,必能取信于人,立信于人,收获的一定是朋友;诚信做事,必能韧如江流,动如海啸,赢得的一定是信赖和尊重;诚信对待生活,才能挫之不馁,安之不燥,我们终将能取得成功。
诚信是驿站,给劳顿的步履以歇息;诚信是力量,给疲惫的身心以补给;诚信更是我们做人处世之根,安身立命之本,给我们生命以支撑,给我们一路跋涉以意义。
让我们携手共创诚信中国!诚信从你我做起!诚信从现在做起!
你爱国吗?这是新闻联播在十月1号晚的声音。我觉得,若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在心里打几个问号罢。
来,让我们先理清下思维。
1、你为什么要爱国?
2、你打算怎么去爱国?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玩味了。但是,爱国也要有明确的原因。试着去问问老外:你爱国吗?老外回答说是,很正常。你再问:你是爱中国吗?老外可能会觉得你(脑袋)有问题。他会说他爱他自己的国家。打住,看出一点了吧,爱国泛指的是爱自己的国家。
记住,你是一个中国人。
偶尔也会看看奥运会、全运会什么的,一见到国旗升起就感到莫名亲切,如固化在我的思维一样,已经成为一种本性。所以,爱国的原因很简单——你生活的这片土地上,飘扬的是如血般明艳的五星红旗。
怎样去爱国呢?爱国需要持续、坚定不移地、理性地爱国。爱国这两个字很容易脱口而出,爱国并不是茶余饭后闲聊中迸出的字眼。
譬如争议,最忌的钓鱼岛争议颇大,日本右翼猖狂地抢占我国的固有领土,这当然是值得愤怒的,毕竟我们是中国人。但是,有一些所谓的爱国青年打着爱国的口号而去打劫日货商场,这实是令人唾弃的行为。
在这里需要了解一下。日本大和民族从素质上来说,绝对是现在的中国人所赶不上的。再者,日本出口的产品为什么会在中国迅速占领消费市场呢?想过没有,正是我们中国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接受。日本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日本的政客不是合格的政客。
当爱国成为某些人口中借以发泄的产物时,那么离沦陷也就不远了。
由此可见,爱国需要理性。
新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精神传承,是旧中国的凤凰涅盘。她以前是一个繁华富强的国家,她以前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辉煌与血泪以是过去的交织,我们现在需要见到的是一个崭新的、富有活力的新中国。
中国从来都是一个奇迹的国家,这一点我坚信。
中国的未来是靠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如果我们不努力,谈何而来的爱国。
爱国,爱在心里。假设cctv记者问我开头所述的问题,我便会这样回答。
为引导学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团十七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激励小学生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六一”前夕,根据学校安排,我班举办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锻炼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同学们紧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实际,从学习、生活等方面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通过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自己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经提炼、升华形成了自己的。
同学们个个衣着整洁、精神焕发、神采飞扬,语言通顺流畅、抑扬顿挫、富有激情,肢体语言和演讲内容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恰到好处,不时赢得同学们和评委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尽管孩子们的演讲还有些稚嫩、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他们有勇气走上讲台、站在这里就成功了,我为他们喝彩!
演讲评委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人员组成,演讲比赛均采取即时打分、当场亮分,比赛结果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对获奖者颁发了奖品,而且对所有演讲者都颁发了礼品。颁发礼品时,在热烈的掌声中,孩子们的脸上都绽放了灿烂的笑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人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实现的。作为观念形态的核心价值观,也要依靠人这个历史主体在实现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培育和践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国家、社会、集体的发展与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个人的利益诉求、价值追求、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助于实现个人的利益诉求。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存和发展这两个需要。生存的需要是首要的、基本的、优先的,只有生存、安全、尊重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人们才能进一步追求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任何一种社会思潮要有生命力,就应当反映一定群体的基本需要和利益诉求,从而获得群体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必然涵盖群众的利益诉求。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说,需要在生产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真正给群众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公民个人层面来说,在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过程中,无形中也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了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在这里,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与个人的价值追求实现了内在统一。
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助于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贯穿着价值追求,即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受价值。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因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决定了人的价值追求活动必然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要体现社会发展的系统性要求,要与社会发展的整体价值目标相一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基本的价值准则,提供了真善美、假恶丑的评判依据和价值权衡。公民只有始终坚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使个人的价值追求与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融合、转化,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超越、实现理想的价值目标。
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助于实现个人的发展需求。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特别是在思想观念领域,社会价值观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样,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诚信缺失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物质和名利面前,许多人由于缺乏“免疫力”而成为物质和金钱的“奴隶”,成为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的人。这就警示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物质和精神两个领域充分发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不仅规范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也为人们提供理想追求和道德信仰。公民在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同时,也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也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离不开公民良好的价值理念。每个公民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才能强大,社会才能安定团结。
爱国是凝聚民主力量的核心,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个公民应做到的。千百年来,无数革命前辈为祖国辛勤劳作,无私奉献,这是我们祖国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没个公民爱国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力量。
敬业是公民良好的素质和行为规范,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只有在平凡岗位踏踏实实敬业奉献再能实现远大目标。引导和激励每个公民敬业奉献,扎实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实现梦想。
诚信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德,是我们前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需要每个公民诚实守信共同营造,我们只有自觉坚守诚实守信,才能共同构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道德支撑。
友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优秀基因,善待他人,善待社会,才能获得他人理解和社会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在全社会塑造友善之风,使社会不良风气得到净化,构筑和谐社会的强大道德力量。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实践过程中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每一个公民自觉行为,养成习惯,便可集聚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