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间匆匆相逢,又何知如此伤情。魂冢遍生虚蓬,疏林间几阙残晖尽空蒙。虽则是孤寂的旧梦,破晓间离恨又生。鸳鸯梦无语凄凉,秋霜冷人间,伤心难执笔,思念画不成。
昼过了便是夜,夜了然又是红尘,宵旦泪难眠。呼之欲出的眷恋飞向凄森的孤堡,我心如捣。思念如血,你却总不知晓。长夜只愿未央,幻记忆才能将你找,悲哀的祈祷。爱若撕心裂肺的煎熬,惹尽了风月般的恼,无故的怕情变老,岁月太少,亡魂路迢迢。
泪斑驳,忘却似太难得。消不尽几世轮回刹那的容颜,宿命飞纷,天涯各奔。如水与火之隔世彷徨,如地老掩不住天荒。我早已深陷于恋恋的痴狂,你却似看不懂这战栗的惊惶,冷傲如远逝了烟火人间。我也确乎辗转反侧,于梦里反复吟念,念你的倩影翩跹。
我混迹于汹涌繁华的人海,早已忘了我本真的平凡,只有在你留恋的灵魂里,才能找到那凌乱岁月的风情。假若那岁月无情吞噬了曾经怅惘的梦幻泡影,那我还残存的依恋,便是你安慰予我的整个生命,这残存的啊,只不过是回忆撑起的半身残壳。
多少次映影于午后的荒草斜阳,多少次赞叹于黄昏的荒野城墙。执子之手,无求富贵荣华;梦若芝兰,与君同罪夕烟。我空空然筑梦于虹桥云端,然而可恨这苍茫寰宇,这无穷光华,破碎了一地的霞光,好似你狠心的不屑一顾,好似那思念化成了血,流淌于心间。好似你已一切都忘却了吧,当黄昏啊很黄,荒野很荒。
那一日的相逢,相逢于诜诜炎夏无可遁形的热烈,
那一夜的分离,分离于莽莽红尘无以复加的湮灭。
你为什么离开,我又为何而来?我抓不住你毫无征兆的逃离,抓不住那些在心里写的很好的故事未来,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不过一碗孟婆汤,一曲迷迭香。然而残忍如你,徒留了枉然,徒留了思念,你明知那日后的重逢再已打不破那世俗的永恒,你有为何置身于无情的劫咒,徒留下思念,徒留下我,凭残泪点点,凭玉腕纤纤,去垂钓那一枚红楼粉梦中瘦瘦的忧伤。
黯黯的天幕,隐藏了无边的寂寞,赤子的牢笼。那无尽的思念,将我囚禁于风雪苍茫的地狱古垒。那上苍也是枉凝眉,那混沌也是空作媒,留眼底秋水望穿也不过苦泪残痕。邀晓月与晨星和泪共饮,请野鬼与游魂和梦共陪。可怜如我,却笑这几方红尘。
春过了呦,秋也将息。爬山涉水的等待,却只换得年岁的凋零,思念的破败。慵懒燥烦的夏,像妆了太多脂粉的少女,妖艳的`让人没来由的怕。我举觥痛饮,你却不曾相识,我把旧日相欢的云烟,折入回忆的信笺,而你却陌生无言,恰要逃避这个莽撞少年,还是你失落又残喘的从前。
怨天公不作美,怨轮回太易毁。情丝几缕我今世今生永不悔,只盼它情花莫枯萎,化三千菩提恨弱水。
光影啊,是一道于生生浮屠间肆意缭染的梦魇游魄。可悲的现实,我们远离的日子,蹉跎流转。阴凄的墓草石碑,冥妄的垒垒荒冢。失去的呀,便是真的,逝去了。
真的,失去了吗?你聪明的,告诉我。
连同我无尽的思念,连同那弱翼孤飞的杜鹃,连同那北风萧萧中凄艳瑟瑟的山茶花。
1.关于由奥兰多布鲁姆饰演的Balian。在12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这段历史上确实有Balian这个人,他是Barisan of Ibelin的最年幼的儿子,1177年娶了拜占庭帝国曼努埃尔皇帝的侄女、鲍德温四世的父亲阿马里克一世(AmalricⅠof Jerusalem的第二任妻子、鲍德温四世的继母Maria Komnene(这三个身份是同一个人。他参加了1187年的哈丁战役并担任军队的后卫,仍避免不了与大军一起溃败的命运。根据一本未被证实的匿名著作中的描述,Balian在哈丁战役过程中逃跑了。在从提尔撤退到耶路撒冷之前,Balian向萨拉丁保证不再会与萨拉丁作战。但是在回到耶稣撒冷后,他对萨拉丁的保证被Eraclius宗主教宣布无效。作为耶稣撒冷守城战的主要指挥者,他与萨拉丁达成了交出该城的协议。
2.关于由Liam Neeson饰演的Godfrey de Ibelin。在历史中的Godfrey de Ibelin是Barisan of Ibelin,他可能是个意大利人,被封为Ibelin的领主。有三个儿子,Hugh、Baldwin和Balian。
3.关于Reynald de Chatillon。此人在1177年的蒙吉萨战役中在鲍德温四世身患麻风病的情况下指挥了耶路撒冷王国的军队,所以说他并不像电影里所描述的那样鲁莽无知。但是电影所描述的Reynald的死却是符合史实的,根据Imad ad-Din al-Isfahani的记录:“看到盖伊国王口干气喘,面露恐惧,萨拉丁递给他一杯冰水,盖伊喝了之后递给了Reynald,Reynald一饮而尽。萨拉丁对盖伊说:‘你在递给他水之前没有经过我的允许,所以我也就不能怜悯他了。’在检阅完军队之后,萨拉丁亲手砍下了Reynald的头颅。”
4.关于由Eva Green饰演的公主Sibylla。历史上在1177年Sibylla的丈夫William of Montferrat病死,Sibylla成了寡妇却怀有遗腹子(这个遗腹子就是鲍德温五世,王国的贵族试图为她再找个丈夫。此时,佛兰德斯伯爵阿尔萨斯的腓力前往圣城朝圣,他建议Sibylla嫁给他的一个手下。但是以Baldwin of Ibelin为首的王国高等议事会成员担心腓力以此达到控制耶稣撒冷王国的目的,故回绝了腓力的请求。在1180年,Sibylla嫁给了Guy of Lusignan(盖伊,1186年鲍德温五世幼年死去后,Sibylla被册封为女王,在被册封为女王之前,为了争取王国高等议事会,Sibylla同意与盖伊离婚,前提是她有权自主选择下一任丈夫,高等议事会同意了。但是在加冕仪式之后,Sibylla却选择盖伊为她的下一任丈夫,并将他加冕为国王。
5.关于True Cross,真十字架。根据基督教历史,真十字架是耶稣被钉死所在的那个十字架,是基督教的圣物。1187年哈丁战役被萨拉丁夺到后消失了,但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发现了一些真十字架的碎片。
6.电影中Balian和Sibylla之间的爱情,实际上是发生在Balian的哥哥,Baldwin of Ibelin与Sibylla之间的。据提尔的威廉所著,在1177年Sibylla的丈夫死去以后, Sibylla爱上了岁数比她大一倍的鳏夫Baldwin of Ibelin。但Baldwin却于1179年被萨拉丁俘虏并囚禁,Sibylla给Baldwin写信说要在他被释放后嫁给他。在Baldwin被释放后,他赶往拜占庭皇室为曼努埃尔皇帝效力。但是Sibylla的母亲库尔特奈的阿格尼丝(Agnes of Courtenay,鲍德温四世的父亲阿马里克一世的第一任妻子,鲍德温四世和Sibylla的母亲却想让她嫁给法兰西骑士盖伊,同时Agnes打算挫败前摄政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的企图,他打算将Sibylla嫁入领导Agnes反对者集团的Ibelin家族(雷蒙德三世和Ibelin家族为联盟关系。此时Baldwin仍在君士坦丁堡,结果Sibylla嫁给了盖伊。在提尔的威廉的这部著作中,Sibylla被描述为一个薄情的女人,而且该书对Ibelin家族表现了极大的同情。
这是美国人编辑的截至1944年的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片子。当时作者是以中国“战友”的盟国立场编辑的,观点比较全面客观。《义勇军进行曲》(现我国国歌是贯穿全片的主题音乐。片子首先全面介绍中国是怎样一个古老而和善的大国,日本为什么要通过征服中国霸占世界。
片中既有蒋介石的正面战场,也有***的游击抗日。片子对上海激战、南京大屠***、全国西撤、重庆大轰炸、 修建中缅公路供给线、中国远征军、飞虎队、全国团结抗日大反攻、中美英苏盟国联手反击......都以罕见的珍贵镜头加以反映。整片条理清晰,思路递进,宏观微观交相陈述,明白易懂。其惨烈、其英勇、其震撼,出乎一般想象。“千百纤夫拉船运输”、“千万军民修筑中缅盘山公路”、中日空战.....场面十分壮观,令人振奋,催人泪下。
最感人也最真实的抗日战争——《我们为何而战》中国篇,不带有任何政治性质,没有政党之争,有的只是坚强的中国人。非常遗憾的是,如此真实如此感人肺腑的纪录片居然是美国人拍的。
爲了向美國人解釋爲什麽要去中國抗日,美國政府制作了這部短片。開始時的目的在于讓美軍知道美國爲何參戰,到後來,索性向美國民衆公開,以争取舉國上下支持聯邦政府打勝這戰争。
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 是美国政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作的。开始时的目的在于让美军知道美国为何参战,到后来,索性向美国民众公开,以争取举国上下支持联邦政府打胜这场战争。
该片由好莱坞电影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执导,他曾因一部[一夜风流]登上了奥斯卡的梦想之颠。二战时期,他息影从戎,马歇尔将军亲自委任他拍摄一部能够激励美国青年参军的大型纪录影片。
于是,经过一番努力,卡普拉搜集到了大量来源各异的影片,便制作了总名为《我们为何而战》(Why We Fight的八部影片:《战争前奏曲》(Prelude to War,1942、《纳粹的进攻》(Nazis Strike,1942、《瓜分与侵略》(Divide and Conquer,1943、《英国战役》(The Battle of Britain,1943、《俄国战役》(The Battle of Russia,1943、《中国战役》(The Battle of China,1944、《战争迫近美国》(War Comes to America,1945和《认识你的敌人日本》( Know Your Enemy: Japan1945。这些影片在美国军队教育中被列为必看片,有些也向普通市民公映,还被译成外语送到许多国家上映。
在《战争前奏曲(Prelude to War》中,法兰克凯普拉舍弃述说加入战斗的正确性,转而诉诸于美国一贯的,企图维持世界正义的角色,它将民主与暴政、自由与奴役之间的`选择加诸于战争的必要性之上,扩大了美国非战不可的使命,使得美国的宣战充满了拯救世界的正义感,而不仅仅是为了珍珠港事变的攻击而已。
我清楚的记得片子里说的是 ... “hijacked by a hand full of people”, 并没有直接说被军工劫持。而且片中有指出,战争的根本是为美国的大公司开辟新市场卖出它们的产品。“经济殖民(economic colonialism” 这个词也被直接提出。所以说这些"a hand full of people"应该是只代表corporate interest 的人。
我觉得导演处理的很好,没有可以往这条线上走,毕竟在西方人的观念里资本主义是民主的根本。再说揭露American corporation 黑暗面的片子太多了,拿不出硬证据,容易流于 propaganda。 导演点到及止的手笔在这部揭露战争根本的纪录片中很恰当。毕竟引导观众一步步来,用有限的材料拍出最合适的电影。
这部纪录片很出彩的地方在于它所选取的采访对象,政界的资深军事顾问,前五角大楼研究员,儿子在9/11死去的父亲,越南裔美籍飞弹研制工程师(前越南难民,亲自参与2003年3月份对伊拉克的空袭的两名美国军官......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在反思美国从二战到伊拉克战争的国际地位,美国民众对政府的评价变化的同时,也对美国未来在国际环境和国内民主方面表现得忧心忡忡。
片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黑底白字的打出来的数据触目惊心,写着:在伊拉克战争开始的6各月内,美军共投放50颗precision skystrikes(军火商称命中率极高,并且能将周围损失减小到最少的smart missile,0颗击中目标,即伊拉克的领导层。死亡的90%为平民。
真正让美国人愤怒的是政府掩盖真实的战争动机,操纵了民众对战争的看法。媒体也未起到check&balance的监督作用,单方面听取了政府对战争的说辞。这让美国对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民主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动摇,对于capitalism对democracy的侵蚀的论调得到了再一次印证。但对于别的国家的人看来,只能说对权力的完全信赖是民众的天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