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公园,大家都知道吧,那么,你了解它的春、夏、秋、冬吗?下面,我就介绍一下美丽的朝阳公园。
冬季的朝阳公园,洁白的雪花在它的上方翩翩起舞,还时不时的落在公园的树上。雪花积得越多,那树就越像个白了头的老爷爷,昂头挺胸的站在那儿。雪花落在的地上,大地就像穿上了厚厚的棉袄。前面的池塘结冰了,好像盖上了透明的棉被子。池塘边,偶尔有几个小朋友在哪儿玩耍。
春天,公园里百花齐放,有百合,有牡丹,有玫瑰还有……各种各样,池塘里的冰融化了,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草儿冒出了小脑袋,树也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夏天的公园,树叶长得非常茂盛。小草也在拼命地生长着,你用手轻轻的放在小草上,你会觉得软绵绵的,有时它还会像个调皮的孩子弄得手心痒痒的.,乐得你咯咯咯的笑。池塘里的小蝌蚪如今也变成了大青蛙,会冲着你呱呱呱的叫,好像在欢迎你的到来。
秋天,秋风带着它的大彩笔来到了公园,它给一些树叶涂上了黄色,给一些树叶涂上了红色……
我爱朝阳公园,更爱他的春夏秋冬。你呢?
一年有四个季度,而每一个季节的含义不同,下面就听我的讲解吧!
春,冰雪融化的时期,播撒种子的时候。初春时,冬天的气息还在,但积雪融化了,雪汇成了小溪,潺潺的流着,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在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种子盛开的.时候。树木长得一排排,端直直的,像保护家园的卫士。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人们顿时感到了凉快。
秋,丰收的季节。农田里的作物成熟了,人们在加紧收粮食,小动物们也不甘示弱,也在忙东忙西的储藏食物。要不然冬天会挨饿的。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秋天。
冬,夜晚非常宁静,雪花在空中飞舞。只能听见北风刮过树梢发出“吱吱”的声音。勤劳的动物睡在自己的窝里,多舒服啊!
啊!一年四季的景色真美啊!一定让大家陶醉!
出发前那天的晚上,我梦到了我印象中的陕北:一孔孔整齐的窑洞立在土坡上,像是一个个大眼睛,让土坡有了灵气;土坡上由于庄稼都收割了,显得光秃秃的,到处是土黄色的山坡。我的亲人和朋友都穿着带有补丁、沾满泥土和灰尘的衣裳,一切都是那么的朴素……
第二天早上,我和爷爷来到火车站。上来火车,我惊奇的.发现:原来慢悠悠的火车已经变成了快速的高铁!以前火车要六个小时才能到达陕北,而现在的高铁竟然只要两个小时!我的心里渐渐有了期盼,我熟悉的陕北会变吗?
来到了家乡的小村,我有些诧异,竟然认不出这里了。爷爷一边走一边给我介绍:“这个大水库,就是你上次来时滑过冰的小水沟,为了给延安市区供水,现在老家这边都退耕还林了,你看这些山坡是不是变得更漂亮了?”
当我们来到村子里时,我彻底惊呆了!一条条宽敞的柏油马路通向各家各户,原来破旧的窑洞被一座座崭新的平房代替了,光秃秃的土坡上种满了各种翠绿色的树木。整架山都被绿色覆盖着。我爬上吧山顶,望着蔚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翠绿,心里美极了,那种感觉真奇妙!
我很好奇,是什么让陕北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我一边走一边寻找答案。忽然,我在村委会的宣传栏上找到了答案:争做合格党员,引领全村致富,创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居住风格。生活在这里的乡民们修房建屋不像辽阔的草原所营造的毡房和蒙古包,也不像广袤的平原修建的瓦房和四合院,更不像江南水乡临水而筑的别致阁楼,而是利用自然山形地势、因陋就简挖掘窑洞了。
陕北人习惯于修窑洞、居住窑洞。这种习惯究竟起于何朝何代,迄今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以我猜测,先祖们从自然形成的山洞里走出来,从大树冠中迁下来,来到这千山万壑的深山中,便开始寻找安营扎寨、遮风避雨、繁衍生息的场所了。可以想象,那时的生产力和劳动技能极其低下,山里条件十分艰苦,营造一个居住的地方实属不易!他们苦思冥想,终于在经过雨水长期冲刷形成的山崖前豁然开朗。于是就在经过亿万年堆积起来的不软不硬的黄土残塬断壁上,仿照自然山洞的样子掘洞而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窑洞建筑。
陕北窑洞的建筑类型形式多样。由最初的黄土、焦土窑洞发展到接口石窑、接口砖窑和生墩石窑、生墩砖窑,乃至里方外拱的仿真窑洞了。当然,土窑洞虽然简陋,但挖起来容易,省工省钱,往往是光景不好的穷苦人无奈所为;光景稍好一点的庄户人家为了好看耐用,便用石头或烧制的青砖在土窑洞的窑面砌上一层,再压上遮雨的青石板窑檐,名曰接口窑洞;光景上好的人家便纯粹用石料或砖块仿照土窑洞的形式,修筑成窑洞,号称生墩石窑或生墩砖窑,这种窑洞既坚固耐用,又宽敞明亮,曾引来多少穷苦人家的羡慕和梦想!
陕北窑洞不论哪种类型,普遍都留有窗户。窗户有大有小,有半圆也有正方,以半圆窗户居多。圆窗下根据门的所在位置,在门口边配有对称的小方窗或小单窗。门窗一般采用的是当地适生的杨树、榆树、柳树等上等木料,经过木匠精心加工制作成方格子窗户,爱好的庄户人家,还让技艺高超的匠人,将窗棂子套成美观的图案,做成的窗户在靠窑里的一面糊上白麻纸,一方面起到遮挡风沙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通气透光。
窑洞内外温差是两个世界,夏天里面好像开了冷气,冬天感到暖洋洋的。窑洞又很安全,盗贼难以打洞进来,又不会起火。窑洞结实耐久,我有一次家访,学生家长告诉我,他这孔窑是明朝的老祖宗留下的,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三十年代中共陕北特委还在他窑里开过会。
窑洞基本分两类:土窑和石窑。土窑沿着土坡向里挖,地形合适,一排可以挖好几孔,父母、子女、家畜各得其窑,外面围一段短墙,就成了一个小院。我在铜川还住过一家窑洞旅馆,一孔大窑洞隔成许多小间,就成了客房。平地也能挖土窑。咸阳周陵中学是解放前创办的老学校,地处北塬,平展展一片。当年的创办人在平地上向下深挖,挖出一个凹字形大坑,再向四壁挖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一边土墙上开出踏级上下。这个四合院就成了他们的女生院,安全,实用,省料。
平地上的窑洞都是石窑。用三角形大石砌成桥洞模样,石块互相挤压,非常稳固。顶上填上厚厚的土层,四周砖砌,门面彩绘题词,很是美观。米脂中学的学生宿舍全是石窑,一排几十孔,上下五六层作梯田式排列,远远望去像是一座高楼。每一个班分到五六孔,班主任住当中,男女生分住两边。有些陕北老乡进了西安等大城市也要住窑洞,因为在陕北生活惯了,离不开火炕,所以西安市内也有一些石窑。
窑洞的结构比较简单,正面是门窗。以前都是纸糊的窗棂,现在也兴铝合金推拉窗了。火炉和炕是相连通的,两者是窑内的特有设置。煤炉烧陕北人叫做钢炭的.块煤,火力很大,整天都有热开水。炕面用薄石板或土坯铺设,下面的火道呈蚊香形盘旋通过,再经窑壁通向窑顶的烟囱。炉子烧着,炕和墙总是温温的,被窝总是暖热的。所以客人一来,就请上炕暖和暖和。但是火力过大了,石板发烫,容易烤坏被褥。南方人到陕北总要这么经过一次才有体会。有经验的人外出时,在炕皮和芦席间常插进一根木棍把芦席抬起一点。窑内还可以向一边打一孔套窑,只开窗,没有门,扩大居住面积,提高私密性。窑和窑的隔墙厚度至少一米,很坚固。
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美。春,如小妹妹,美丽可爱的小脸上泛着点点银光;夏,如大姐姐,清闲舒服地享受着阳光;秋,如老伯伯,辛勤地为我们送来阵阵清凉;冬,如小弟弟,调皮淘气地玩弄着“冰箱”。
春暖花开。阳光和细雨其乐融融,为天空编织着美丽的七彩衣。
夏日炎炎。太阳光透过丝丝薄云,放射出灿烂光芒,为蓝天镶上一圈金边。
秋风瑟瑟。凉风轻拂水面,波光粼粼,如同老人脸上那道道皱纹。
冬气来袭。大地披上了一件雪白的衣衫,加上色彩娃娃的点缀,使世界更为精彩。
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美。春的暖,夏的热,秋的凉,冬的寒。一年四季各具有自己的魅力所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