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坐落在豫西南的医圣祠。
走上九级台阶,迎面看到的是一个子母阙,下面雕刻着一对朱雀,代表方位和吉祥。走进医圣祠,看见的是一个长3。5米的照壁。照壁的正面刻有已帮中医黄竹斋老先生所著的《医圣张仲景传》。两侧分别刻着著名学者任应秋给《张仲景传》写的一幅: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救人。照壁后面刻有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的续言。走过照壁就可以看到一座表情庄重,深想苦思的张仲景石像。我想可能是张仲景为了如何编写好《伤寒杂病论》而思考吧!石像的两边有两条长廊,长廊的花岗石上刻着许多医学知识,还有十大名医的塑像:他们有的和张仲景一样苦思;有的背着药筐准备上山采药;有的则是慈祥地站在那里,可能是在不厌其烦地回答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吧?总之是形态各异。
走过一道朱红色拱形的门庭,就到了医圣祠的后祠,这里长眠着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张仲景,我们轻轻地走过,怕要惊醒沉睡的他。张仲景就葬在那个俯斗形、四角用石斗雕成羊头的棺材中,这就是他的墓地。
如今医圣祠的名字,已经享誉中外了,许多外国游客都来游览医圣祠,这不都是托了张仲景的福吗?而医圣祠也正是我们南阳走向新时代的坚固桥梁。
既而,同行中人有谓老鸦山旁有新建的忠烈祠,其中均祀为国战死的英灵。我听了这话,立刻主张参观忠烈祠去。
由提议者带路,经过湾底,转入长命基,于是老鸦山渐渐接近,我们远远望去,果然见到一所新的庙祠在长空万里下兀立着。
所谓老鸦山的地方,并非一座真的高山,仅数丈坟起的土丘而已。庙祠到了眼前,前面一对朱色大门上首,悬着“精神不死”的匾额一方,金字底,非常雄劲。
我们进入祠中,只见中壁挂着十来帧军人的照片,每幅下具有传记一纸,因是我就知道这便是为国而死的健儿,不期而然地向他们行了三鞠躬礼。
祠中又陈列朱红香案一座,上列花圈三只。我见了便对同来的人说:
“这都是为国牺牲的壮士。我们势不能空手失敬的,山上有许多野花,何不如大家去采点儿下来,扎成花圈献在案前呢?”
“我们赞成啊!”
大家一窝蜂地钻到山上,不多久,花圈扎成了,尺寸虽不大,但总可表示我们的敬慕之忱。
走回祠中,大家把花圈供在案上,再由我指挥,同行三鞠躬并敬礼。
我们再转入祠后,见有一小院,中竖石碑一座,上刻“流芳千古”四个大字。真的啊!这些英雄虽则马革裹尸,实是死而犹荣。试把壮士的\'过往的史迹回想起来是如何的伟壮可敬啊!由此看来,谁不见有正义作分野,把其中的光荣与卑鄙划得很明显呢?
由忠烈祠使我想到岳飞的可敬,同时也使我想到秦桧、张邦昌之流的可耻。
我们生在今日世界是那样黑暗,我们青年都应当觉醒振奋,把世界的黑暗障蔽去除,效学烈士的那种大无畏精神来干一下!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和自己,会产生人生的意义。
整治放假期间父母带我游览了坐落在广饶的唯一名胜古迹:孙武祠。看后令我感慨万千,从内到外装饰一新。看上去第一感觉不是古老建筑,而是刚刚新建的一处建筑。你说它是名胜古迹,恐怕没有人会相信的。
那里从内到外装饰一新,外面用油漆重新粉刷了一便。里面铺了新地毯,墙上的油漆刚刚干,屋内还有一股浓浓的油漆味。看上去并不像什麽名胜古迹,而像刚刚装修的新楼房,其内摆设豪华端庄。电视上的广告作的挺好的.。可是,与实际相差太远了。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呀!我们在里面整整转了一圈可是就碰上了几个人,其中里面还包括一个看大门的。里面根本没有名胜古迹的神圣,因为他的本质已经被改变了,走进去让人浑身不自在。
你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在一个全是古老建筑的屋里,而里面却有电灯、监控器、电脑。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是否会令你不自在。
是的现在得人们往往会这样,为了转钱不惜把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给改变掉。我认为这些人不配做一个
一进纪念馆,满柜的作品挤满了我的眼球,柜台上不仅摆出了他的作品,还展出了苏东坡家谱、年表和生平介绍。去国苏东坡纪念馆的人一定知道,那里琳琅满目的作品可全都是苏东坡的。谁看了,都会叫好的。来到了苏东坡纪念馆,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发现,就是苏东坡的诗,大多数都是描写西湖的。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问道若有得,买鱼弗论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
看完他的作品,我们又接着往里看了。里面介绍了他的生平:苏轼,生于1037年,死于1101年,他的.一生显赫又坎坷,大起又大落。1057年20岁的苏东坡中进士,得赴仕途。从此宦海沉浮,起落有声。曾先后被贬或被调至密州、徐州、湖州、汝州、常州、颍州、惠州、谵州等。如此的打击并没使他沉沦,他芒衣布鞋,躬耕荒野,筑房治屋,出没于荒郊阡陌,泛舟于月夜冷湖,纵情山水,放浪不羁。才高八斗、胸藏万卷的苏轼笑傲山水、寄情自然,那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旷达,显示的是宠辱不惊、特立独行的人生境界。
经过一天的学习,我算是更深入的了解了苏东坡,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多去增长知识。
到了于谦祠,我发现前面有个铁犀牛,讲解员阿姨说镇河铁犀,还给我们讲解了镇河铁犀的故事。镇河铁犀的来源是因为之前黄河经常泛滥,于谦带领大家治好了洪水。为了不让洪水再发大水,大家建造了这头铁做的犀牛,后来放进了这个祠里。讲解员阿姨还和我们讲解了祠堂和故居不同的地方。她说,祠堂是纪念他的地方,故居是他原来居住的地方。
我们进了前殿,里头有一座于谦的雕像。它雕得很好,栩栩如生,就好像真的于谦就站在那边。雕像于谦双眼直视前方,两脚前后分开,两只手是并着的,好像着急地要去做一件事情。看到他的像,我觉得于谦很正义。
接着我们去了于谦祠。于谦祠有很多有关于谦一生的画。讲解员阿姨说,于谦那时候考得挺好,可是因为有坏人,他的成绩就从第一名变成了第92名。这让他很生气。我想大概这和他写那首诗有关吧。
参观完于谦祠,我们又去了于谦墓。墓前面有个花坛,接着是个墓碑,最后是埋于谦的地方。我们从书包拿出了各自准备的小白花,恭恭敬敬地放在花坛前。我一直以来心中的问题突然有了答案:于谦写的这首石灰吟是因为他心里很正直,他要写出来告诉大家。
这次春游我对于谦的了解就更多了,我很佩服于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