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未来教育家成长工作坊”成立一年了。好像有很多老师对“教育家”这个名称还是不敢大声说出来,唯恐别人笑话自己。其实不必,因为当初成立这个组织,就是为了让大家在一起种植教育家的美好梦想。然后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一起互相激励,共同成长。不在乎结果,在乎的是在追梦的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有梦想就有希望。如今,翻阅着每位教师的成长手册,为“我们都有了梦想”而感到喜悦,为在梦想的路上取得的进步而感到欣慰。瞧:于慧用博文记录了她成长路上的反思感悟,赵梦颖在自己的教育人生规划目标中也一步步前进,段金均、王芳、闫妍、闫雪、翟娜、王春晓……都稳步行走在梦想的路上。
教育家的梦想其实并不遥远。
有幸得到李振村先生主编的《当代教育家》全部期刊,反复拜读,我从中读懂了“教育家的梦想其实真得并不遥远”。
李希贵校长说:教育家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平凡的课堂上。李振村先生说:推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唤醒更多校长和教师的教育家梦想,分享教育家的智慧和思想。这是《当代教育家》杂志诞生和存在的理由。再看看从里面朝我们走来的一位位教育家:雷夫、佐藤、常丽华、王春易……
美国教师雷夫,25年时间,在第56号教室里创造了轰动美国的教育奇迹——他仅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让孩子们如此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教室:每天自愿提前两个小时到学校,放学后还不愿意离去;他仅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把那些称为“小魔鬼”的顽劣学生,塑造成小绅士、小淑女,一个个品行端正、彬彬有礼、气质儒雅;他仅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让那些来自贫困移民家的孩子,学习热情飞速提升,长大后纷纷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名校就读。雷夫的成功是什么——热爱和激情。正因为热爱和激情,才执着的投身于教育,才创造出促孩子们发展的丰富的课程。
常丽华,有人说是“中国的雷夫”,也有人说应该成雷夫是“中国的常丽华”。多次听她诗意的报告,很羡慕她们的“小蚂蚁教室”。也正是因为有了热爱和激情——她才能执着的坚守住自己的教室,带领着孩子们走过幸福的充盈的'童年。常老师的孩子们太幸福了,既有诗词歌赋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游学课程拓宽视野;既有话剧表演的锻炼,又有经典电影的吸纳……常老师给孩子们是一个真正多姿多彩的童年啊!
这些被大家公认的“当代教育家”,他们没有高深的理论,他们有的是对教育的热爱和激情,有的是对卓越人生执着的追求,有的是对生命不断思考的力量,有的是躬身于实践的谦卑。
一天傍晚,我和妈妈一起出去玩。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我们准备乘出租车回来。忽然从对面走来一位老爷爷也说要乘出租车。我和妈妈合计了一下让这位老爷爷先坐,可是,司机去说这是最后一班车了。没办法,我们只好和老爷爷拼车了。
一上车,司机就问老爷爷去哪里,老爷爷带着很重的外地口音是说:“文化宫。”我们一下子愣住了,这老爷爷怎么回事,文化宫就在马路对面,穿过这条斑马线就是了。“文化宫”那三个霓虹灯大字,闪啊闪啊,就在眼前。难道老爷爷没认出来?
我还没来得及问老爷爷,就被车子启动一带顺势就往后倒。老爷爷不由喊道∶“王司机,你慢点开。”司机笑了∶“老大爷,放心吧,天这么晚了,路上车少,超点速度驾驶没事的,你要相信我的`驾驶技术。”说完,他突然意识到什么,“老大爷怎么知道我姓王啊?”老爷爷哈哈大笑∶“这还用问吗,你胸前不是挂着出租车司机服务卡吗,王司机不就是你吗?”
啊,原来老爷爷识字呀,那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化宫”这三个大字呢?噢,老人嘛,肯定是眼神不好。司机七拐八扭地绕圈,绕了半天,他又回到了刚才那条路上,眼看快到文化宫了,老爷爷忽然大叫一声:“小心,前面有人!”司机打了个激灵,马上一个急刹车,睁眼一看,面前的确有一个孕妇正沿着斑马线缓慢地横穿马路。好险啊,要是晚一会刹车,就撞上人家了。
“咦,老大爷,离那么远就看到她了呀,您眼神真好!”司机惊叹起来。老爷爷舒了口气:“当然了,别看我这么老,两眼可都没花。”多亏老爷爷及时提醒,否则司机就闯大祸了。这时,司机突然不好意思起来:“大爷,其实我骗了您,您根本不用打车的,文化宫就在您上车地方的对面,您沿斑马线过就是了,刚才我还以为您眼神不好呢。”谁知老爷爷突然掏出钱放到司机手里,笑了:“我儿子家就住在文化宫对面,我住在这里快一个月了。文化宫在哪儿我都能闭着眼睛找到。实话告诉你吧,我是故意让宰你在我的。”司机问:“为什么呀?”老爷爷笑着说:“别看这有斑马线,可是夜一深,什么赛车族啊,出租车司机啊,都把车子开的飞快,我哪敢冒险横穿马路啊,前段时间,这个斑马线不是连出了好几个车祸吗?”
老爷爷的话让我明白了,人让车,让出一片温情,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让出一片理解。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与车互相谦让,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死亡的人数。
读了1975年母亲节那天比欠。盖茨写给母亲的问候卡后,启迪很多。一句“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人差”引起了我的沉思。
可以说,我就是在这样的鼓励中成长起来的。“不比别人差”话语看似平常,这里确包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更包含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希望与鼓励。
我出生时,爸爸是名守卫祖国边疆的军人,因为没有父亲在身边陪伴,童年的我从来不敢一个人出去玩儿。母亲发现后,就从让我“独睡”开始锻炼“胆量”。为了帮我找到自信,妈妈还早早地就用上了“男子汉”这个词来人称呼我。每天早晨起床后,妈妈都有会说:“‘男子汉’又象爸爸一样一个人勇敢地渡过了一个良宵。”
到了上学的年龄,正赶上我国神州一号飞船发射成功,看着遨游太空的飞船,我羡慕极了,妈妈知道后,又一次不失时机地说:“上太空得先学会驾驶飞船的本领。”当我知道这种本领只有在《航空航天大学》才能学到时,我就在心里埋下了长大一定考上这所大学的梦想。直到现在,每当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时,我就感觉自己又向航空航天大学迈进了一步。而母亲也总是不失时机地说上一句“‘男子汉’真行!”
就是带着这种自信心,我由当初一个不敢独自出门玩的儿童成长为如今已有了许多好伙快乐阅读网伴且学习上在不断进步的中学生。
俗话说:“好孩子是考夸出来的。”盖茨的母亲从来不说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这绝对不是放纵孩子,而是她知道孩子实实在在的需要这种“鼓励”。只有在孩子的心灵中打下“我能行!我能学会我原来不会的、不懂的东西。”孩子才会鼓起勇气去接受挑战,敢于为理想和目标去拼搏。
与盖茨一样,正是全国人民相信中国的科学家不比别人差,中国的科学家们才创造出了许多“中国制造”,更有了“神舟”号的载人飞天。
古人云:“凡事易先立,立则破!”这个立的过程需要的是勇气,这种勇气就来自于成长过程中的培养与鼓励。
“从来不说我比别人差”使我明白了学习中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正常的事,是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的意义所在。
“从来不说我比别人差”尤如加油站,鼓励我不断地向下一个目标勇敢地进军。
我由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成长为会解“x+y=9”的中学生,要感谢多年来“从来不说‘男子汉’比别人差”的母亲。真的!
我隔两天把发生在我身边的事写下来,妈妈都把它们变成铅字搬到了网上,结果全都选中了,而且有两篇还是优秀作文,本期热点呢!我高兴极了,真想再多写几篇。但又一想:“又不给稿费,我写它有何用?”妈妈却说:“这是一个荣誉嘛!”我知道妈妈这样做是要激发我的写作兴趣,趁机来提高我的作文水平,但妈妈你知道吗?写一篇作文有多难,写作文本来就是一件烦恼的事,身边的题材再多,也总要构思,每次我都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妈妈说:“多读书.多观察.多实践.多动笔,再说日记大可随便些,可以写一天遇到的`新鲜事,也可写自己对人.事.物的观察,一点感想,也可以写自己看书的,只要如实地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毋容置疑就是一篇好文章。”听了妈妈的话,我突发奇想,又对妈妈说:“以后我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备有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遇到什么新奇事记下来,俗话说的好‘趁热打铁’吗!”妈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十几天来,我沉浸在书的海洋中,记书中的好词好句,想他们的写作方法,积累他们的写作,再加上我的实践能力,我想我的作文会提高得更快的。
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让我们背乘法口诀表,以为我背的不熟,所以爸爸就给我做了一张乘法口诀表贴在铅笔盒上。
一天,数学老师说要考乘法这个单元,爸爸说:“了,乘法口诀我撕下来啦!”“嗯!”我爽快地答应了爸爸。第二天,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考了89分,一看,啊!我错的全是口算题,回家要被骂了。“我回来了。”我有气无力地说道,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悦悦,数学考了多少?”我说:“考得不好。”爸爸说:“那考了多少?”我说:“89分!”爸爸生气地说:“把试卷拿给我看看。”爸爸拿过试卷说:“怎么错的全是口算题?”我不是贴了乘法口诀表在你的铅笔盒上吗?”说完,爸爸就打了我一巴掌,顿时,我的眼眶里的泪水就打起了滚,紧接着,眼泪就情不自禁的掉了下来,心里觉得好委屈,爸爸说:“现在会不会了?”我说:“会了。”爸爸说:“好,那我再出几道题给我做。”做完以后,爸爸看了一下说:“你根本不会,我不管了,你自己改。”到了很晚的时候,我居然睡着了,爸爸看时间晚了,就下来看看我又没有改完,结果一看我睡着了,就轻轻的拍了拍我的背说:“悦悦,悦悦,醒醒!”这时,我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睛说:“嗯!”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爸爸打我不是因为不喜欢我了,而是在教育我,不要偷懒,我知道虽然你是这样讲,但心里不忍心,话说到嘴边就咽下去了。
长时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不善于表扬和鼓励孩子,这使很多孩子缺乏自信,有不少教育专家就呼吁,要学会鼓励孩子!
于是,不知何时起,“无批评教育”成了大家共同膜拜的教育方式。老师被要求尊重学生,不准批评或变相地批评孩子;家长更是将这一理论发挥到极致,孩子稍有成就便大加赞扬,甚至有了错误也不敢批评,唯恐打消掉孩子的自信心,因为“树大自然直”吗,小时有点错误算不得什么。
但是,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孩子说不得了。
孩子说不得了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敢批评了。”一位在教育第一线奋斗了十几年的老班主任感慨道,她向笔者介绍了这样两个案例:
一、上课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学生拿着喷水器对着另一位学生不停地喷洒,老师很生气,于是批评了这位学生,并要没收他的喷水器。然而,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同学竟然一声不吭走到自己的座位,拿起自己的喷水器使劲地往地上一扔,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教室,居然比老师的脾气还大……
二、一名女生没有完成作业,她的班主任简单地批评了几句,没想到中午这名女生就从学校“出走”了,下午班主任和学校领导陪着家长四处找她。
“经受不起挫折,这是现在孩子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且年龄越小这个问题越突出。”长期从事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济南一中张桂薇老师感慨道。
“缺少批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张老师接着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个性强、任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很多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喜欢包办代替,孩子如果想要什么,家长必须立刻做到,这种缺少批评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许多学生经不起挫折和失败。”
缺少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王美芳教授分析道,“赏识和批评,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每个学生都有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可批评之处。正确的赏识,可以给学生以极大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学生进步。孩子没有经历挫折“会变得脆弱异常”,因此,要让孩子的生活中有禁区,他们犯了错误要受到惩罚,要让孩子懂得有些规则是无法动摇的,有些过失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
王教授接着举了几个例子,如毁坏公私财物必须赔偿,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就不能跟别人一样参加课外活动,值日不认真就该再来一次,无故逃学、旷课、迟到必须反省改正等等。只有让学生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才能让他明辨是非。如果一味“赏识”而不敢批评、不敢惩罚,只会扭曲学生的认识,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批评要注意方式
一般来说,孩子获得了成功或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是需要大智慧的,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专家认为,孩子易于接受的批评方式应当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要充满爱心。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与体罚、心罚截然不同。如果说一个教师要惩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这个学生的考分大大地拖了全班平均分,影响了教师的个人业绩,那么,无论这个教师采用何种教育手段,都是错误的。
二要因人而异。能被孩子接受的惩戒教育方式,必然是能针对学生实际、走入学生心灵的方式。比如,同样是犯一种性质的错误,对缺乏耐心的孩子可以罚拼七巧板,对缺乏亲情的罚写一封家书,对不爱体育活动的罚跑步等等。
古人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亘古至今,这句话被一遍遍地践行着,无时无刻不闪动着它的重要性。若人为树,则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便如同细枝末节;处理得当,自能枝繁叶茂;若处理不当,便容易节外生枝。
若能带着”放大镜”生活,将每个细节做得尽善尽美,则获取成功如同瓮中捉鳖一般,唾手可得;诸葛卧龙夜观星象,晓天气之变化,以风向这个曹操忽略的细节作为武器,终借东风火烧赤壁;福特因面试时捡起地上的废纸而遭录用,最终开创了自己的汽车王国;有一条商业街,瓷砖本是笔直地铺在路上,但一间商铺的老板则执意要将瓷砖倾斜着向自己的商铺方向铺,有人会因为随着瓷砖走而选择进入该商铺选购,一时之间顾客如潮;牛顿被苹果砸中后留意到其中的细节,成为了万有引力的开山鼻祖……这些例子无不生动形象地诠释着细节的重要性,所有注意细节的人心思都慎密异常,他们对于事物抽丝剥茧的认识往往能让他们赢在细节的把握上,这大概就是牛顿能发现万有引力,诸葛亮能决胜千里的原因吧!或许他们并不比常人聪颖,但对细节的把握无疑为他们开凿了一条更接近缪斯女神的捷径。
也许注意细节并非必定能大放异彩,但若忽视细节,那么成功则必定像镜花水月般,可望而不可及了。
历史的长河中从来不乏这样的例子,他们本有傲视群雄的实力,却因不注重细节而跌下神坛:拿破仑率军远征俄国,却忽略了衣服上的纽扣是锡制的.这一细节,在俄国寒冷的气候中锡全部变成了粉末,数十万大军如同敞胸露怀一般,最终折戟回国;一座世界级大桥,一日轰然坍塌,最后调查处的结果竟是由于螺丝钉松了,令人不禁瞠目结舌;一位国产汽车公司高管,在接待外商时一次关车门过于用力,让外商认为是对本公司生产车辆安全没有信心,合作因而告吹;马稷不注意山势的细节,只一味按兵书执意临高而驻,反被老谋深算的司马仲达断其粮草,终至”失街亭,斩马稷”的悲剧……也许这些人的失败,并不是由于自身实力上的缺陷,而是由于他们把生活中重要的细节忽略,最终他们的”千里之堤”哗然倒下也在情理之中了罢!
人生在世,需要注意的细节多不胜数,但我们唯有不厌其烦地将每个细节做到完美,才能最终攀上成功之巅。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细节并不重要,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是不会毁了大局的。但事实正好相反。例如一台巨大的机器,即便是一台镙丝松了,也可能会使整台机器报废。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细节。
前不久,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国内有一家制药厂,准备引进外资,扩大生产规模。于是,他们邀请国外一家公司的老板来药厂参观。就在参观的过程中,药厂厂长随地吐了一口痰,国外公司的老板立马终止合作。
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原因,而是药厂厂长不注重细节,在对卫生要求非常严格的药厂里随地吐痰,工厂的卫生管理也可想而知,当然不会受到别人的信任。这也算应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吧——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汤。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细节,中国的三鹿奶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材料进口把关不严,不注重细节,只为了省成本,最终导致整个企业***。
细节能够创造人生,也能毁灭人身,只有注重细节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如你在登山时,阻挡你的可能并不是高耸入云的大山,而是你鞋中的一粒细沙。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再大的困难与挫折我们也能战胜它,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了与挫折斗争的资本和意志,战胜困难又谈何容易呢?
所以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做大事,把小事干好了才能造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记者向几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做了这样的调查:
幼稚园的小朋友。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说这是什么?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月亮、饼干、圆圈……各种答案“缤纷四起”,记者满意的笑了。
初三年的学生。他同样在黑板上画了个圆,问说这是什么?可他发现在场的同学们都唯唯诺诺,低着头,不敢直视他。后来老师指定一位读书前茅的同学起来回答,他说是零,老师满意的点头了。“是游戏币呀!”一位平常不起眼的同学小声的说,但是在老师的怒瞪下,又萎缩了。记者只能在心中叹息!
不晓得你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后是否也一样感叹,难道学生就没有个性吗?
应试教育的弊端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视全面的、知识型人才或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特长的人才。然而应试教育却在灭***这些人。
从小我们接受的都是灌鸭式教育,老师又多少知识,就有多少知识往学生的脑子里塞,考试的内容就是这么多,也不会为难你,只要记熟就行了。然后,我们就拼了命的背呀、记呀,真的恨不得我们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恨不得有小叮当的记忆面包……就这样一年一年的积累,所有的人都被同化了,真到了思想意识达成一致的境界。有时都怀疑了,到底考试是考我们还是考老师呢?无解。
就如同那群处三年的.学子们,明明可以的,可以各抒己见,然而却在老师的怒瞪下退缩了。放眼中国,有多少激情昂扬的学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股热情的火被浇灭。如何不叹息呢?
幸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一些相关人士的呼吁下,教育制度终于向前进步了——素质教育。虽说素质教育只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而不是“抛弃”,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是考试,总是脱离不了传统的应试模式。但中国现当代的学生们也的确应该感到欣慰,虽然完全抛弃掉应试教育对现在的中国来说还是一个蛮棘手、难落实的难题,但在素质教育的“帮衬”下,也许不再有更多的学生遗落他们的个性了。
失落的个性,有点遗憾,但总是符合现实的;
失落的个性,有点残缺,但总是一种缺陷美;
失落的个性,有点叹息,但总是会取得进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