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个,我常劝外公少喝酒。可是外公却总是红着脸,嘿嘿一笑说:“喝点儿酒壮力气,待会儿下地好干活。”
外公喜欢干农活儿,两只小蒲扇似的大手,长满了老茧。即使早在十多年前就搬进城市里,却仍固执的要在这寸土寸金的土地上理出一块儿空闲的地来自己种菜,各式各样:青菜、花菜、西红柿……面对邻里那鄙弃的目光,外公仍是乐呵呵的:“自家种的菜,健康环保,那才会吃得放心呀!”而我听后却弃之如敝,不屑一顾。
正是因为看不起外公,所以我从来不跟外公一起出门,因为我怕他丢我的“脸”。在学校,当我听到同学们炫耀似的说自己外公对自己有多好的时候,我也从来不提起外公。我不想让人知道我的外公不识字、没文化。
我上了一所寄宿学校,是半个月回来一次的那种。外公常常托人给我送来他亲手做的食物,炸鸡腿、红烧肉、卤鸡、卤牛肉什么的。我咬牙切齿地不想吃,可又抵不住美食的.诱惑,只好一边吃一边骂自己没骨气。外公知道了,笑着说:“我的外孙女儿,吃惯了我做的饭,我知道的。”
于是一次放学回来,我涨红着脸,瞪大了眼睛、恶声恶气的告诉外公,不要再送东西给我,送了我也不吃。听后,外公顿了顿脚步,然后拘偻着背向门外走去。像个喝醉酒的酒鬼似的,外公蹒跚地走在坑坑洼洼的水泥路上,踉踉跄跄,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摔倒。在昏黄的落日的掩映下,外公头上的几根银丝分外刺眼,背影写满了落寞。而我只是紧紧的咬着下唇,双手不安地绞着衣摆,什么也没说。此后,一连好几天,我都避着外公,不敢多看他一眼,生怕自己会一时心软就弃甲曳兵而走了。后来,外婆悄悄的告诉我,我的话让外公伤心了许久,一连着抽了好几天的闷烟,哮喘病又复发了。
我的了重感冒,昏睡在床上,托同学帮我请了假,迷迷糊糊地,只想喝一碗小米粥。睁开眼睛,就见外公坐在床边,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听说你病了,我急得不行,就熬了一锅小米粥赶紧送过来。路滑,还摔了一跤。还好,我抱在怀里的粥碗没摔着,还热着呢,快喝吧!”外公小声的说着,眼神四下游移,不敢看我的眼睛。那神情,仿佛是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我的眼睛一瞬间湿润了。心中那坚硬的地方像冰雪一般,遇到融融春日,化成温情的溪水。
这就是我的外公。此时,她还怕我训斥他,怕我赶他出去。只是因为他爱我。无论我们怎样对待长辈,而长辈对我们永远只有一种姿态,那就是爱!
喝下那碗浸透着外公的爱的香喷喷的小米粥,我也读懂了外公的心。
这以后,我常常与外公一起出门散步。出门之前,我会仔细地帮外公系好鞋带、整理好衣领。过马路时,我会挽着外公的手小心地走。阳光下,外公的一头银发闪闪发光、鬓角也带上了几分柔和的色彩,他慈祥的笑容显得如此温暖。
我不再计较外公不识字,没文化。也不再理会外公那爱喝酒的嗜好。外公的高喉咙大嗓门我已经习惯了。而这份包容的心境,都源于一个深刻的体悟——不要欺负这世界上最爱你的那个人。
当我拿起<<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这本书时,我就被这题目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知道“它”这个字的含义:一般都指不是人的东西或者是动物。那为什么书中会把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比喻成了动物呢?
读完这本书,让我从心底里感到震撼,我终于明白了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称作“它”。这可就要从母亲虐待他说起:
母亲长期以来虐待自己的亲身骨肉有着不同的手段:不让他吃饭、让他脱光衣服躺在滚烫的火炉上、对着镜子大声说自己是坏孩子,最恶心最残酷的一次竟让儿子把吃的东西吐进马桶后再让他抓起来吃。作者从4岁到12岁都一直在黑暗的日子里苦苦挣扎求存,他有着最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会逃脱这个“巫婆”的魔爪,所以他活了下来。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作者并没有寻短见或离家出走,他只是默默地忍受着,用决心与意志和母亲奋战到底。他这种在逆境与痛苦中求生的毅力让我深深地佩服,使我不禁想起自己常常在困难面前退缩的样子,跟作者比起来,我是多么地惭愧呀!
虽然作者从小就没有得到过母爱,反而遭受母亲的长期虐待,但他还是觉得世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等着自己,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心中有一个目标,一个梦想。
我含着眼泪看完这本书后,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受,心中的酸楚让我内心久久难以平静。这么有名的作家,但他的童年里根本就没有快乐,只是在为他母亲做牛做马,但他始终没有抱怨。因为他的坚持,所以最终逃脱了灾难。这个故事就像一首悲伤的曲子,但同时也是一首激励人心的欢快的歌。它告诉人们,人在逆境中一定要永不屈服,一定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