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得好吗?时间就像是含在口里的棉花糖,一触即溶,三天的假期,一眨眼就将过去了。而我来我们的宿舍,也有一年时间了。早上醒来,心情特别复杂。一年了,我和你的相处一年了。一年的时光里,我们有过美好的快乐,同时也有过扰人的矛盾。可是,究竟是怎么了,让你这段时间对我这么冷漠……
琼,知道吗?刚搬来我们宿舍,在门口,第一次碰到你。犹记得,你的声音柔柔的,就像笼罩在余晖中的观音湖,恬静美好。你帮我提过笨重的行李,那一刻,你那文气而又不乏坚强的外表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犹记得,那天你穿着一件过膝的黑色大衣,腰间还系着一个蝴蝶结。我说,真觉得你特别适合练跆拳道。你带着含苞欲放的微笑回答,我就是练跆拳道的。接着我们俩就一起大笑起来。犹记得,每当周五两点半的时候,你总会喊我:“谢,上课了。”每当那时候,我的心就像是冬天喝了开水般的温暖,感受着家的温暖……我总在想,如果,我们能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该有多好……
可是,犹如懵懂的少年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旅途中遭到父母的.强烈阻挠一样,就那样,你把我的心愿给无情的摧毁了。从这学期的第一天起,你见了我就像是见到了陌生人一样。还记得那天在自习室,偶然遇到了你,我跟你打招呼了。可是,你很自然地毫无表情地仰头看了我一眼,又若无其事地做着自己的事情。那一刻,我好伤心,泪不由自主地在眼里盘旋。阳光明媚的三月,一下子跌到了寒冬冷季。到底怎么了,琼?还记得在寝室里,你总和其他舍友有说有笑,却把我一个人当做空气般地晾在一边。你知道我心里有多难受吗?你不知道,你也不想知道吧?因为,当我想要加入到话题中去的时候,你就有意无意地避开我。到底怎么了,琼?还记得在你的生日宴会上,我说,琼,很开心认识你。然后我把准备好的樱桃,放到你桌上。我说,琼,生日快乐。你什么表情什么话也没说,就只收下了礼物。琼,你不知道,那一刻我的心有多凉。很想从你的眼睛里看到一丝温存,却连一丝丝的情愫都找不到。那一晚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很想向你问个究竟。到底怎么了,琼,你竟然会对我那样……
牛顿第二定律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是,琼,我找不到搁在我们中间阻力的来源。我想了好久。你生日的那个晚上,我一直在想。我想了,二十一载的时光里,那晚是我花最多时间思考的一晚了。总是说,早上的记忆力是最好的。可是,凌晨四点,我还是记不起,我们之间到底出现过什么难以调解的矛盾。那一天,舍友们都睡得很香,只是你们不知道,那一天,我心里有多复杂。
今天是清明节。同学约我去玩,可是,我一点想玩的念头都没有。琼,我真的很想知道,我们之间究竟怎么了。昨天,你说你很想去漳州玩。婷说,过去就叫谢当导游。你很冷漠地说,不用,我那边有同学。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整个下午,睡意全无。听说人的一生有一次幸运,和某人在拐弯处碰头,但命运很顽皮,不注意就溜走,幸福前要人泪流。碰到你真的很幸福,只是现在幸福得有点难过。一朵云要朝夜空漂流多久,才能和曙光相遇,而我却特别幸运地和你相遇。知道吗,琼,和你相遇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意外。在我最难过的时候,你的手紧紧包着我的手,安慰着我;在我思绪像迷宫的时候,你依然很耐心地为我找出一个光明的出口。你改变了我,让我对这个世界只剩下感激。可是,为什么,你却要舍弃我了。
现在思绪特别乱,多希望,你就在我身旁,用你最甜美的声音在我的耳边轻声说“谢,没事的,你有我呢!”
琼,知道吗,我一直在期盼,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很真诚地打开心扉,解开所有的心结,然后一起到中华园散散步,晒着最温暖的阳光拍着最调皮的照片。我一直期盼,有那么一天,你还是会在周五的两点半,到我的床边喊我“谢,上课去了!”我一直在期盼,一直在期盼有那么一天,你的笑容一如从前,没有褪色。
琼,今天给你写信了。不管怎样,请给我回信,好吗?不管,你给我有着温暖阳光照耀的茵茵绿草,还是刺骨寒天里的冷开水,我还是恳请你给我回信……因为,你对我很重要;因为,我还是依然把你当成我的家人与朋友;因为,我很想把所有关于你我之间的误会都解开……
今天天气真的很不错,不是很冷也不是很热。空气清新,微风轻抚,阳光柔照,感受着就觉得又是美好的一天了。其实很想和你出去踏青的。记得吗,琼,我们约定过要去鼓山踏青的。只可惜,我真的没有勇气和你提起。呵呵,就此搁笔吧。我去中华园散步了……期待你的来信……
祝琼天天开心,有梦好甜蜜!
得益于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静下心来读书的机会,在繁忙的功课之余,拜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深有感触。在过去的两年大学岁月里,一直忙于参加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结交各个圈子的朋友,去图书馆也只是为各种复习,竟没有静坐下来认认真真品一本书。在这些白驹过隙的时光中,我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在看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这本书之后,我对于这方面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代表海德格尔整个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就是这本《存在与时间》,它奠定了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基础和方向。它之所以享誉于世,是因为它在现代西方社会这个被称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是海德格尔的巨大贡献。海德格尔所提出的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在西方引起极大关注,与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史和思想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西方社会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尤其是近代科学哲学革命以来,理性一直是一面高扬的旗帜,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必须接受理性的审判才能谋求自己的合法生存权。
在读海德格尔之前自己所理解的“存在”,就是单纯的存在,例如:“存在即合理”即“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整部《存在与时间》只关心一个问题:存在的意义问题。但是海德格尔用“存在”这个词意指什么呢?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存在意指什么呢?
“存在即合理”在《小逻辑》43页原文译文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存在”是最普遍最抽象的共相,亦即事物的本质。而所谓“合理”是指合乎理性,合乎绝对精神。这种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是符合自己的本质的,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所接纳的东西;当只有合乎理性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的时候,一切现实的存在的东西就都是合理的,合乎理性成为现实的条件。而现实中存在的现在,因为已经存在,自然而然的获得了理性的支撑,它是合理的。
跳出自己的思维,不是创造性思维,思维由于存在而存在,这让我想起了唯心主义最核心的命题“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他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存在的前提是思考,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所以世界因为认识而存在,缺乏了认识那么就构不成构成世界的要素,因为自己的想象世界因此存在,意即思考才是世界的本源,这样的思考和海德格尔的命题有很大的相似处。我思故我在,我的思考铸就了我这个人,推广开来就是思考创造了所有的像。这种思想虽然我们经常去批判,但是不无道理,在没有更合适的道理替代这个道理之前这就是最合理的解释。但是这样想下去,我因为不断地思考而存在,我不思考就是走向终极的毁灭。但是这不能解释我的疑惑,因为可能没有真正地悟懂。
“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无论一个人于存在者处把握到的是什么,这种把握总已经包含了对存在的某种领悟。”但“存在”的“普遍性”不是种的普遍性。如果存在者在概念上是依照种和属来区分和联系的话,那么“存在”却并不是对存在者的最高领域的界定:存在不是种。存在的“普遍性”超乎一切种的普遍性。
“存在”是自明的概念。在一切认识中、一切陈述中,在对存在者的一切关联举止中,在对本身一切关联举止中,都用得着“存在”。在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任何行止里面,在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任何存在里面,都先天的`有一个谜。
我们不知道“存在”说的是什么,然而当我们问道“?存在?是什么?”时,我们已经栖身在对“是”的某种领悟中了,尽管我们还不能从概念上确定这个“是”意味着什么。我们一直还未认出该从哪一境域出发来把握和确定存在的意义,但这种通常而模糊的存在之领悟是一种实际情形。
任何存在论,如果它未首先充分地澄清存在的意义并把澄清存在的意义理解为自己的基本任务,那么,无论它具有多么丰富多么紧凑的范畴体系,归根到底它仍然是盲目的,病背离了它最本几的意图。一切存在论问题的中心提法都根植于正确看出了的和正确解说了的时间现象以及如何根植于这种时间现象。存在有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这是由于此在根本是由向来我属着一点来规定的。但是,此在的非本真状态并不意味着“较少”存在或“较低”存在。非本真状态反而可以按照此在的最充分的具体化情况而在此在的忙碌、激动、兴致、嗜好中规定此在。
无论对世界之内的存在者是从存在者状态上加以描写也好,还是对这种存在者从存在论上加以阐释也好,这样的做法中随便哪一种都不着“世界”现象的边际。“世界之为世界”是一个存在论的概念,指的是“在世界之中”的一个组建环节的结构。而我们把在世认作此在的生存论规定性。由此看来,世界之为世界本身是一个生存论环节。“世界”在存在论上绝非那种在本质上并不是此在的存在者的规定,而是此在本身的一种性质。
海德格尔说:“求助于自明性确实是一种可疑的方法。”这个结论这以这样解释,自明性是存在的一种属性,在人类尚未了解到存在时就已经将存在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础,来研究其他事物,这将是一个空中楼阁。因此,在研究人之前,似乎应该先知道存在是什么。
我认为海德格尔在理解存在的意义的时候,从“此在”出发。所谓“此在”一般来说指我们人类现在的存在,而提问这种存在也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我们因为此时在存在,此时在想而证实我们现在存在着,而我现在发问,因为我现在会存在,因而会发问。海德格尔认为应在世界,作出这样存在样态的“存在者”,“在世界之中”之三种环节中考察世界存在。在《存在与时间》中依次讨论了这几个环节,并在各个环节中找出下位的各种构成环节。虽然有些术语不懂,但是存在的构成中,三个环节很有道理,因为环环相扣才能符合人类思考的逻辑性,即使我们知道难以理解,但是因为逻辑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因为复杂难以认识所以为我们所追求,人不在追求未知世界么,未知世界不就是为感悟的嘛。未感悟就意味着我们处于昏昏沉沉的境界。
此刻存在的我为什么会觉醒,反思自己,那是因为作为思想支援的“畏”。心在老在担心着什么,畏惧之心时刻有之。造成埋头于日常的此在发生动摇的是“畏”,在世界之中的存在本身就是畏的对象。担心能否在这个世界内存在。我们在不断复苏自己的思维状态中,不断地,不愿意按部就班,对于存在的意义,自身的价值的拷问为什么会动摇,因为我们总在担心一些东西,“操心”既是此在的存在,我们因为畏惧而操心。海德格尔认为正在被展开和发现的此在的存在方式才是真理和真实性的本源现象。此在操心自己的存在,是先于自身存在的存在者,其实就是使自己与现在还没有的东西相关联。甚至自己最后的死的关联。
为了作为一个整体而完结,此在非死不可。但如果死掉,此在原本就不可能亲身经历这种事。此在对于自身来说终究是未完。自己自身的死对于此在来说,决不可能作为现实的东西亲历。人生在世考虑两个极点,生和死。听天由命转变为人定胜天,对于生我们亲历过,但是对于死作为存在状态的终结,是无法体验到的,那要到另外一个境界了,这是我们所说的来生,循环,还是只是人的肉体形式化为物质的存在,精神消散,但是人的精神反而是人的本真的东西,畏死,我们考虑生的意义价值。为了连续生与死我们有了时间,时间就成了一种纽带。虽然读起来很晦涩,但后来又花了很多时间阅读其他人关于此书的见解来加深自己的理解。
《存在与时间》给了我许多关于时间与生命的思索:时间是无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作为具体的人,要用有限的生命去验证无限时间的存在和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浪费的不是时间而是生命,我们节省的不是时间也是自己的生命,时间是无意义的,而生命就是要在这种无意义中,创造出有意义,赋予这种无意义于意义,打断无限为无数个有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