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大班开始学习古筝,一转眼,古筝已经陪伴我五年多了,今年,我就要考十级了。古筝不仅让我陶冶情操,还培养了我的毅力和恒心。
小时候因为古筝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我喜欢上了它,每当学习新曲子时,我都格外高兴,那时几乎不用背谱,弹起来也非常简单,每天弹上几遍,压力全无,那时我觉得古筝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天弹古筝也成了我最大的乐趣,古筝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到了中年级,新曲子变得难了起来,10首曲子有4首要背,一般都是双手弹奏,谱子也由之前的1-2页变成了4页左右,谱子虽然比之前好听了,但是我觉得有压力了,没有以前那么积极,谱子背不出来还会发自已脾气,虽然还是每天练习却没有以前那么快乐。
级数越来越高,新的曲子越来越难,几乎每首都要求背谱,而且都是5,6页的谱,唯独使我快乐的是学习流行歌曲,只有弹流行歌曲时,我会有成就感,会感到快乐,因为这些歌曲,我喜欢,我爸爸妈妈也都听过,我经常弹给他们听。从第一次上台开始,我们有了表演的机会,大家都在努力练习,我也不例外,但是我渐渐地感觉到古筝似乎变成了我的一种负担,它占领了我的课外时间,我的周末,我开始有了抵触的情绪。过几天就要表演了,我连谱子都没背熟,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可是越急越背不出来,上古筝课时也漫不经心了。就在那时,我看到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右手,她痛苦万分,觉得一切都完了,从此不能写字,不能做家务,什么都不能做了。但是一段日子调整心态后,她想通了,光痛苦,埋怨老天不公平有什么用,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她开始学习左手写字,用左手做家务,并且左手做得非常好,小女孩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看了这个故事,浑身又充满了劲,跟小姑娘比起来,背谱算什么困难,我加紧练习,全神贯注.盼望已久的`表演终于到了。大大的舞台,下面坐满了观众,舞台边上摆着娇艳无比的鲜花,舞台后面还有一块大屏幕。我有些紧张,轮到我了,我深深呼了一口气,踏着轻盈的步伐走向舞台,我面带微笑地鞠了一躬,坐下来,手指在琴弦上轻快地跳跃着,旋律随着我手指灵巧的拨动变得灵动起来,音乐变得美妙起来,我声情并茂,整个状态也很投入,同时融入了情感.我自已也被自已打动了.弹完后,台下立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灯光照在我身上,我觉得无比自豪,信心与热情又满满的.
我现在还是喜欢着古筝,每天坚持练习.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什么事都能成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题记
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像褪了色的电影。荒草被时间无情地焚烧而过,只剩下照片里清涩而纯真的女孩。一切俱变,惟一不变的,是陶渊明的千古名句和我如同他一样干净透明的心境。
我一直生活在陶渊明的引领下。
五岁。
有了浅淡的记忆和不完善的意识。爸爸捧着书本教我背唐诗宋词,他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也跟着念,也许下意识里存在和陶渊明一样的快乐与悠闲,我很快学会了这首诗,出于小孩子的炫耀心理,我逢人便背。不标准的发音引得众人欢笑和称赞,我就更喜欢这两句诗了。
十岁。
年岁的跨度和知识的引领。再次翻阅小时候的书时充满欣喜,随手一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闯入我的视线,两句诗触碰了内心最温暖潮湿的地方,拉着爸爸讲述诗句含义,爸爸说着说着便忆起老家,心情无比激动,他说:“老家也有这么美的地方,一望无际的稻田,清澈见底的水塘,连绵不绝的山和感动惟美的夕阳,没有勾心斗角和社会烦琐,快乐得很。”以时差为横轴,发展为纵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我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身在何处,迷茫晕开一片,只知道那一定很美。
十五岁。
独特的思想和个性的见解。课本上正式出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老师提问:“你读懂了什么?”我举手,把十岁的记忆连着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老师笑逐颜开,表扬了我,我格外兴奋……
十六岁。现在。
记得十五岁时,我好像是说:“陶渊明远离尘嚣,内心不是空旷的荒芜,是满载的纯净,没有繁杂的思想,只有单纯美好的小幸福。我也要像他一样,做简单真实的自己,抛掉所有污秽的杂念,享受单纯的美好,用真诚而挚意的新对待每一个人。”是的,做单纯、美好、简单、透明的自己,好孩子不说谎话。
我在陶渊明的引领下,渐渐长大。
一千年以后。
一个小女孩跟着她的爸爸在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一种干净透明的心境正在轮回。
[评点]本文脉络清晰且以时间为序,描述“我”的成长历程,真正体现“我在……引领下”这一主题关键所在。
主体部分以“我”“五岁”、“十岁”、“十五岁”、“十六岁”等四个不同的年龄段,依据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阐释了自己的金色童年和风华少年生活。
更值得称道的是,“一千年以后……”到结束的三节文字,看似蛇足,却给文章又拓展了一个层次,让人感受到伟大的文化传承,孕育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文章视野更为开阔。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