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几本关于癌症的书已经不记得了,读的时候还是会有新的收获。从最初看到“癌”这个字眼就想躲开,到如今就算吃着饭也能一页一页地翻下去,不能说不是进步吧。虽然没有找到我最想要了解的东西,书的确是一本不错的科普书,而癌症的科普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足够了解了就不怕了。
关于癌症的误区还是有很多,记得妈妈在医院的时候我打电话安慰她说,又不是癌症就没有什么好怕的呀,总会好起来的。其实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即使是癌症也是会好起来的。目前来说有些癌症是有可能完全治愈的,还有一些癌症的存活率在提高,这就是希望。而如何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需要未来医学家和家属的共同努力的。
如果真的患了癌症保持乐观心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没有患癌之前,其实我们有很多方式可以尽量避免,保持轻松的心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锻炼多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定期体检,这些可不是空话。
偶尔治愈,经常帮助,总是安慰。我也是这样的角色,我总是会想象假如自己处在这个情况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样我总是能戳到点子上,所以我是一个很好的朋友,没毛病。
把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当作是余生最后一天来过吧,好好活着。
这些年,圣诞老人给予我的那份礼物,那份爱,永远荡漾在我的童年岁月中。傍晚回家时,偶然看见路旁的一个小男孩问妈妈:“妈妈,会有圣诞老人吗?”那一脸的稚气丝毫没有让妈妈动摇:“乱说什么,那是基督教的节日,关我们什么事。”小男孩低下了头,那眼眸里无不印着失落、沮丧。
想起我那时候也是如此,但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回答。那第一个圣诞节,我依稀记得:妈妈抚摸我的脸颊:“有啊,怎么没有,只要你今天晚上睡觉时,贴一张纸在床头,写下你想要的礼物,第二天,你就会得到它了。”我把妈妈的话牢记在心,种下了第一个让愿望;我想要一些糖果。第一次带着那炽热的梦想,心里满是激动,真的有吗?太棒了!红扑扑的小脸一晚沉在甜蜜中,第二天早上起来,果然有糖果。从此,心里记住了圣诞节,牵挂那第一份梦想。
今天也是圣诞节。每一个圣诞节我都过得很快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疑惑的谜团也越来越大。世界上真的会有圣诞老人吗?妈妈说圣诞老人是从窗户飞进来的,那么我今晚就要探个究竟。
临睡前,我拿起一张便利贴,写上:圣诞老人,我想有一个电子表。把它贴在床头,还拿了一双新袜子。今晚我就不睡了,我倒要看看这圣诞老人到底是何方神圣,逮着真相。
灯关了,我迷迷茫茫的望着窗外的月慢慢被云遮住。抖抖被子,打了个哈欠。真的不晚了。圣诞老人,你什么时候来啊,一阵阵睡魔向我袭来。
算了,别等了。很晚才会来呢。
可是,撑了这么久,不再多等就白费了。
难道圣诞老人半夜来,你就成到半夜吗/?
忍忍吧,真相就要揭晓了。
两者之间,我选了后者。忍忍,这时已近十一点了。
……
十二点了,受煎熬的我已经忍不住了。窗户没有动静。刚想放弃,门倒是悄悄开了。一个黑影悄悄的走来,肯定是圣诞老人,我立马把眼睛闭上,只见那个黑影拿着糖果和玩具塞到沉睡的弟弟妹妹旁边。又蹑手蹑脚的爬上楼梯,把手表塞到我的袜子里,离我越来越近,我的心砰砰直跳。我看清了,是妈妈。
不会吧,原来,妈妈就是那个圣诞老人,每年都为我们送那些圣诞礼物。忽然,我想起妈妈曾经对爸爸说过;我们不能保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当我们应该尽其所能,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
像这种“骗术”,也许许多同龄人早已可以揭穿了,但我直到现在才有了疑惑。可能是这种行为渗透了一切童真,让我一直迷在童年的世界里……
虽然文中列举很多美国的新闻现象,我不是很理解。包括媒体的定位,以及议程设置都关乎新闻的价值。网站点击量高的新闻,大多来自主流媒体。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多了更多求证的机会。最大限度的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给予读者尽可能深度的报道。对于新闻写作的要求,不仅要三方互证,而且对于证据要尽可能的求证。新闻写作不在于你写的事件是否真实发生,而在于你如何证明,如何让受众相信它真的这么发生了,最后习惯性的相信你,依赖你的媒体。
至于信息超载时代我们应该相信什么,相信自己的全方位的调查(媒体)。文中是以受众角度,那就是要看信息来源,是否多样而又准确的,要看信息的证据,是否经得起推敲。这一直是全书反复强调的地方,作为本专业读者,对我最大的启发来自最后一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有时候我自己也很迷茫,没有道德不行,光有道德不够。不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不行,光掌握专业知识不够。读完最后一章,我不仅没明白,反而更加糊涂了,媒体人不仅是信息发布者,更是求证者。总觉得社会对媒体的宽容度太低了,但又觉得如果记者连真相都不能保证,那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取代记者了。
本学期初,在世光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一书。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此书带给我许多思考与感悟。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碎片化的时代,人们高歌着言论自由,要在网络世界“畅所欲言”,殊不知虚拟化的世界正渐渐成为滋生虚假消息的温床。权威媒体失去了把握整个新闻事件的能力,因为总是不断有更加细枝末节的内容涌现出来,这也把一个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大众到底该相信什么?
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的《真相》一书,就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辨识哪些信息是谣传,哪些信息、观点是可信可靠的、未来的新闻业该如何发展。本书主要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它为所有的公民提供了一种路径导航——用六步质疑法分辨谣传,获得事实的真相。
在本书的第九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下一代新闻业》中,作者向我们列出未来新闻编辑部需要具备的素质:证明的层次必须更高、新闻必须更加透明、媒体必须更专业化、编辑部必须***并增加新技能、新闻的定义必须改变。让我清楚的意识到在真假参半的网络迷雾中,我们需要坚守新闻人追求真善美的节操,让这盏灯塔时刻带领新闻人、带领公众理智前行。
在我的观点看来,作为中国男子110米跨栏的人才,“刘翔”这个字眼,绝对不是只为了国家争夺金牌,为中国争光而仅仅存在的。对待人才,我们应该学会更加理性。
人们对于刘翔的期待,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像沸腾的开水一般骤然飙升到“能在2008年看刘翔夺金”为了所有人盼望的事情。然而,因右脚跟健伤复发而退赛无疑泼了人们一头一脸的冷水,浇灭了他们心中对于刘翔的火热。在那些人振振有词的时候,不知他们是否忘记了,曾经,在他用他迅疾如风的速度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想,所有中国人的脸上都增添了一份东西。没错,大家其实都受到了他的馈赠。面对于刘翔的黯然退离,理解,应该是人性的最好体现。
人才,因为他们身上所独有的鹤立鸡群的能力而被上司,公司,甚至是国家所重用。在更高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能,然而,有时候,人们在他们功绩累累的同时,似乎忘记了他们同样也是人,不完美的人。当事情被想的理所当然,或者被赋予无穷的期待的时候,这个被期待的人,便已经被抬上了不可想象的`高峰,一旦摔下,很有可能会承担无穷无尽的谩骂,不屑,甚至是人身攻击。这不是理性所应具备的。
刘翔右脚跟健伤复发,在赛场上的他,难道真的需要忍受疼痛跑完这110米吗?难道非要去谱写生命的光辉,继续升华他在人们心中高大的形象吗?难道同样是人的他,真的就不允许有任何不高尚的行为出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需要的,是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而非在他们失足的时候痛声的指责。在繁花似锦的表象背后,生活中的刘翔并不与其表面相称。作为运动员,身价高昂的他,同时也是商家的“摇钱树”,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参加一个个广告,商业场合。对于自己的兴趣,更是难以如愿。再加上重如泰山的责任,刘翔,其实很累。就连他自己,也想过要当一个普通人,摆脱出名的累赘。
对待人才,我们应保持尊重与理解,如果仅仅因为一次的失利而将一整个人才泯灭的话,这无疑是极为不人道的。对于作为体育上的人才的刘翔应当如此,对于其他各式各样的人才,也亦是如此!
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本纪实类的报告。对于轮回的揭示,用强有力的数据进行说明和分析以及论证。对于不信轮回的部分人来说,一定会对文中案例产生怀疑,这是我能猜想得到的,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一些轮回转世的案例既然已经说出来了展现出来了,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证词,如果连证词都不相信,那现在法庭上的证人证言也该取消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没有证物的官司将永远没法打了。
书中有两类案例,一是濒死体验、二是轮回转世。在国外,濒死体验的研究有很多很多,凡是有过濒死体验的人都开始相信死后还有生命,死并不是生命的终结。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佩服慈师的阅读量之大,思维之缜密,逻辑之严谨。非常科学式的,哲学式的逻辑推理及分析来论证说明轮回存在的客观事实,没有一点宗教渲染。虽然佛教从未承认自己是宗教,但目前现实已然将佛教归为宗教。
说是读后感,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是一种温习功课感觉,激动之情早在一年前就激动过一把了。除了让我更在正视生命、珍惜生命之外,没有别的什么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