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学在“点题”时,喜欢玩“心跳”,喜欢玩“无厘头”。“点题”之语,来之无影,觅之无踪,无根无蔓,让人抓不着,挠不着。这样的“点题”之语,无论有多精妙,都只会给人“穿靴戴帽”之感。
那么,“点题”之语应该从何而来呢?应从记叙文所叙之事而来,应缘“事”而生“理”。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个“洞明”“练达”的过程,就是“点题”之语生成的过程。你的“点题”之语只有从对所叙之事的“洞明”“练达”而来,由实及虚,亦实亦虚,它才能“虚实结合”,既得“实(事)”之触感,又得“虚(理)”之高标。
记叙文在“点题”时,“无根无蔓”只会带给读者“贴标签”之嫌,“亦实亦虚”方能带给读者“言近旨远”之妙。
记叙文《烂香蕉的滋味》讲述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母亲每次到学校看望女儿,都要带一大串香蕉为“我”加强营养,最后一次送香蕉正值复习迎考,“我”一头扎进忙乱的考前复习之中,早已把那串母亲送来的香蕉置之脑后.待到结束,整理东西时,突然发现母亲送来的那串香蕉大多已经烂了,在宿舍里,母女俩进行了下面一场精彩对白:
我掰开香蕉,嚼了一口,仍是甜的,再嚼一口,还是甜的,于是我坐下来慢慢地吃完了所有的香蕉。我觉得它和新鲜的\'香蕉一样的香甜,甚至比新鲜的更好吃,因为它少了那股进口时的苦涩。我抬起泪眼,问母亲:“妈妈,为什么烂香蕉却这样可口?”母亲轻声说道:“其实,烂了的滋味是一种成熟的滋味。”
女儿遗忘的难道仅仅是几只香蕉?不,那是一颗被遗忘的爱子之心。女儿咀嚼的难道仅仅是香蕉的滋味?不,那是母爱的香甜。成熟的难道仅仅是香蕉?不,那是我在母亲的爱河中一天天地成熟起来,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一颗母亲的心——那颗质朴而又浓烈的爱子之心。上文中,何为“实”?“(吃)香蕉”为实。何为“虚”?“(品)母爱”为“虚”。这“亦实亦虚”的点题最大特点是,既扣得起来,又想得开去,故而意蕴袅袅,余韵绵长。
就是把事物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解成若***小部分,然后按一定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具体写来。
就例子来说,跳高破记录的情景,可从动作上分解为"助跑、起跳、翻越、落地"这四个方面,然后按先后顺序一一写出。
如:……飞天鹞子王明在原地蹦跳了几下,又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压压右腿,然后直起腰,深呼一口气,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助跑快接近跳高杆时,王明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起跳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头部肩部就已越过了横杆,再一挺胸、收腹、翘腰,好一个"背越式"。(翻越"成功了!""飞天鹞子又破了校记录了!"在掌声和欢呼声中,王明稳稳地落在了地上(落地。
有些同学在“点题”时,自觉是“高人”,总是嫌作品中的人物太“草根”,激情缺失,心智愚钝,思想苍白,于是路见“草根”一声吼,不该开口也开口:“就此打住,且听我给你指点迷津。”
也有些“聪明”的同学,自觉此举有点太“喧宾夺主”了,于是玩起了“小精神”——让“代言人”开口。何谓“代言人”?就是作者凭空虚拟的一个高人,其作用是在记叙文中及时出场,来替作者发言。其经典造型有二:一是武侠版的仙风道骨的老者,二是文化版的穷经皓首的圣哲。一开口,不是“真谛”,就是“哲理”,让你霎时“灵魂出窍”“肃然起敬”。
殊不知,我们都是生活在大干世界的一介“草根”,虽然身份“卑微”,但对生活、人生、社会的感悟并不“卑下”。在“点题”时,草根开口,虽还有点青涩,但它是只属于记叙文中人物的独特感悟;而高人聒噪,虽高纯而高标,但它已是“我们地球人”的共同感悟。记叙文中“点题”的震撼力,生成于“我的”个性,而绝非“我们的”共性,而且还有着自身独特的“质感”和“况味”。
在记叙文《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中,一位来自大瑶山贫困农村的老父亲是这样教育自己与城市同学比条件的孩子的:“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这句话虽出自“草根”,粗糙而又土气,但它是原生态的,有着“硬汉”的血性和“不向命运低头”的刚性,它比任何“高人”的“真理”更富有生活的质感和人生的况味。
1.本文主要写的是谁?(蔡芸芝老师。
2.重点写她的什么品质?(热爱孩子。
3.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这一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件事例?你能给每个事例设置一个小标题吗?(①假打真爱②教跳舞③观察蜜蜂④教读⑤排除纠纷。
4.这五件事都和文中的“我”有关系,你能分别说出“我”的感受吗?(①老师爱我们;②老师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③老师扩大我们的知识面;④老师对我爱好文学有很大影响;⑤老师关爱我们的心灵。
5.这五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五件事的排列顺序有什么讲究,你看出来了吗?(第一件事和第五件事详写,其他略写。这几件事的排列顺序是课上→课外→假日→平时→深入到孩子的心灵。
6.联系作者对蔡老师外貌、动作、行为的描写,从总体上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蔡老师年轻美丽、善良、温柔、亲切,热爱孩子,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7.哪两件事写“我”思念老师?对突出蔡老师的品质有什么作用?(一件事是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东西;另一件事是假日中梦里寻师。从“我”对老师的依恋,突出蔡老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
8.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难忘一依恋一思念
9.在文中画出第五件事(排除纠纷的起因、经过、结果、议论抒情的语句。
10.你从本文学习到了哪些写入的方法?对比一下自己的作文,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不足。
学习了本文的.写作方法,看如何把自己原来写的作文改得更好。(教师可布置家庭作业,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后,教师再次讲评,鼓励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引导学生师生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用课文中真、善、美的东西陶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他是个四十一岁的男人,有着自己的小生意,老婆也还贤惠,女儿也还乖巧。从我住的镇子搬到县城里去了,还买了楼房。可前几天,听他的家人说:他从自己家的五楼上跳了下来,自***了。
每个听到这消息的人,都为他惋惜。四十一岁,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成熟,稳重,事业有成,可他却选择和这条不归路。给家人留下永久的伤痛。有人说,他是不堪压力,也有人猜疑他是为情所困。总之,他走了,还留给后人留下众说纷纭的谜语。
参加葬礼的人回来说,他的脸都已经变形了,可以想象,从五层楼跳下的后果。真的不明白,多么大的事,至于这样呢?金钱,是身外之物,为钱财困扰不值得。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为情感,乱如麻的情感是因为心乱了,才无法理出头绪。都说情是个陷井,跳下去的人都会无路可走。如果美好的感情,怎么会让人无路可走呢?真挚美好的情感更不会把人推上绝路。所谓的爱,应该是让彼此幸福,哪怕这幸福不是你给的,只要她(他)开心,只要他快乐,就算远远地看着,也是一种幸福。
她一个小学教师,也是四十一岁,春节刚过完就被诊断出乳腺癌。农村人,有点小疼小痒都不在乎,等到发现了,就是个晚期。家人都无法面对,可是她毅然选择了开心地面对病魔,积极配合治疗,心态保持良好。
记得在哪里见到这么一句话:癌症都是被吓死的。她笑着对家人说:不要隐瞒我,我知道自己得是啥病,没事的,能多活一天就是最大的幸福,每天早上起来,能见到初生的太阳,就是我该好好活下去的\'理由。病魔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每次化疗,她都会面带微笑走进医院,死神也被她坚强的毅力吓退,每次她都会笑着出来,她说:我又从阎王爷那里借了几天,真好。就算生活有一千个理由让你痛苦,我们也要有一千个理由让自己微笑。
美丽的长发陆续地脱落,她就戴上了一顶红色的帽子,把苍白的脸烘托得更加秀美。因为有病,不能上班,她的毕业班就由别的老师代课。可她只要精神状态好一些,就会到学校,到她的班级,看看一直带了六年的孩子们。那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到这群燕子般可爱的学生们,她更加感到生命的宝贵。
我们谁都无法决绝死亡,只能尽量地延续生命。她说:“如果有天我真的走了,我要把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家人不同意,说她一生喜欢美丽,不能让她走的时候失去美丽的双眸。“不,没有眼睛,我也是美丽的,因为那个需要的人,用我的眼睛去看生活里美好的一切,我就感到自己没有离开,因为我的眼睛还在,还在看着我爱的爱我的人们。”是该同意她的想法,我们不能挡住她对美好人世间的留恋,还有对生命的渴望。如果真的那天来了,想想被她捐助的人,因为她的眼角膜,而重见光明,看到生命的色彩,她真的就没有走开,没有离去。
这就是两个同龄人,一男一女对生命截然不同的态度。男人没有一点病痛,却选择了自***。放下了责任,放下了亲情,放下了家庭,义无反顾地纵身一跃,活的没有担当。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轻贱生命,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角落,但不要躲在阴暗里。
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意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不容易,无论如何不能对不起生命。”花开了会在来,候鸟飞走了会再回来,生命对于我们却只有一次,说长很长,漫漫几十年,说慢很慢,一转眼之间,白发代替了黑发,所以我们要对得起这无比珍贵的生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对得起爱我们的人。
世上的事本来就是有很多遗憾,何必要钻牛角尖,情感不顺,转弯处也许会有你喜欢的风景。工作不如意,换个岗位,你就会看到柳暗花明的的春天,一定会有更适合自己的位置。还有啥过不去的呢?只要有生命在,一切都是浮云。有生命才可以享受人生这个登山的历程,尽情地观赏一路上的风景。春天的鸟语花香,夏天的鸣蝉低吟,秋天的红叶如霞,冬天的似蝶雪花。多么美好的一切啊,没有了生命,都是枉然。珍爱生命,给自己一个美丽的交代。记得谁说过,人生是个弧,无数条完整的弧线,就组成了那个圆圆的句点。可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把这个弧线画得更加完整,让这个圆圈画得更加圆满一些呢?
“点题”的“点”是“点化”之意,“题”是“题旨”之意。记叙文中的“点题”,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在记人叙事水到渠成之时,升华情感,深化主旨,从而“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歌曲《雾里看花》)。记叙文中的“点题”有三种主要形式:一是人物对白,二是作者旁白,三是道具(如、短信、博客等)呈现。“点题”不失为记叙文写作“增分”“添彩”的妙招,但真正要“点”得精妙出彩,还必须注意以下“三宜”“三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