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总是刻意打造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善于议中蕴情,以点明、揭示文章的中心,突出强调自己的.观点。这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大多言简意赅、词简意丰。如鲁迅的《故乡》结尾段:“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威了路。”寥寥数语,表现了作者踏平路上荆棘,夺取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个“路”一语双关,把地上的路与人生的路、现实中的路与理想中的路结合在一起,感情及含意表达极为深刻,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总之,只有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所写的人、事、物、景、理之中去,才能与所写的事物进行心灵对话,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更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即通过对亲身经历的往事的回忆,通过对经历、体验的述说,以激起感情的波澜;因事而动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蕴含深沉的感情。如作文《生活需要感动》,情真而意切,把抽象的感悟“感动”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在你心情不如意的时候”、“在你生病的时候”、“在你学习紧张的时候”……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表达了“人随时随地都在感动,随时随地都在感动别人”的生活感悟。
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凄怆氛围中,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失去至亲、差使交卸、父子分别,让年迈的父亲心境凄凉。
尽管如此,为让儿子安心踏上求学之路,父亲还强颜作欢。
送别时,年事已高的父亲还执意要蹒跚着过铁道、艰难的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
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景到感触此情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这是抒情中是间接抒情 通过上面的赏析,我们认识到记叙中常常有抒情,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记叙中的抒情有什么作用呢? 【师结】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能运用好记叙中抒情的技能,有利于渲染气氛、深化凸现主题,使感情升华,进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尽管作文题花样如何翻新,要求的文体总是记叙文。这是合理的,符合规律的。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叙事、写景的,是人物、事件、景物的书面化,是人物、事件、景物的再现。所以好的记叙文首先必须记人、叙事、写景做到形象、具体、生动。这是一项从预初开始就必须渐渐具备的基础功夫。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最初阶段常常是忽略甚至是严重忽略了这项基础功夫的培养。没有或者欠缺了这项基础功夫,那么记叙文必然空话连篇瘦骨伶仃,不会给人予真切感,也不会让人感动,自然谈不上好的记叙文了。
那么这项基础功夫从哪里来呢?初中的作文教学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记叙的形象、具体、生动,是观察的仔细与周全的必然反映。所以在这个阶段作文教学应当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天地:教室里的设施,教学大楼的轮廓与色彩、升旗早操的各个环节,运动会的热闹又激烈场面,校院里的花草树木等等;渐渐再把他们的眼界扩大开去:车水马龙的街道,匆匆忙忙上下班的人群,新华书店里人们专注于翻阅与购书的神态,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山水美景等等;渐渐地再引导他们观察一桩事情,一个事件,观察它们的起始、过程、结果,这就是引导他们学习叙事;再就是引导他们观察人,观察父母、同学、老师,观察他们的形态、言辞、以及处事为人的种种细节。这样,父母、同学、老师就都是他们心中活生生的形象,写在作文里就能栩栩如生。
在这个基础上,到了初中的后阶段就要让学生懂得,一篇真正优秀的记叙文还必须是富于内涵,能给人予启迪的。而这种内涵不是外加的,实质是观察生活的一种心得。比如花开了又谢了,冠军的道路,无奈的失败等等,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它的固有依据,都有它内含的哲理。观察了,发现了,你的记叙文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了。
暑假期间,初三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应该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学习如何把人物、事件记叙得具体、形象、生动。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要求:体味文段的抒情及特点。
1、在记叙中抒情要由事而发,随景而生,不要生搬硬套。
2、所抒发的情要出于内心,不要无病***,不要虚情假意。
3、抒情要适当和简洁,不要大段大段地抒发而喧宾夺主。
(重点 三.【结束语】 龙欲腾飞须有妙笔来点睛,文欲感人更要匠心来构思。
记叙中的抒情与议论如同锦上添花使我们的表达更具魅力,我们虽没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神来妙笔,但也应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百年”的执著宏志! 巩 固 训 练 当 堂 练 习 一.请看下列语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2、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魏巍《我的老师》( 3、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邹韬奋《我的母亲》( 二.实战演练 作文题:第五单元书后习题同步作文一、二两题任选一题。
习题一 题目的关键是“深深”和“记忆”。
“深深”说明不是一般的印象;“记忆”说明是过去的但却难以忘记的事情。
我们在构思时可以这样打开思路: 如果写一个特点鲜明、不同寻常的人,那么就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写出他(她的特别之处,如特别的才能或特别的个性等。
写作时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如果写一个陌生人,但曾在一幕给你留下了很深入印象,你可以通过一件事,甚至可以通过一个细节来突出人物形象。
习题二 写“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和“感受深切的事”,只有注意观察,写自己熟悉的事情,记叙的内容才能具体、细致;只有“感受深切”,记叙中的抒情或议论才能贴切和深刻,所抒发的情感和所发表的议论才是真实的。
范文引路 他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时光的流逝,四季的轮回,转眼间又到了冬季。
在这冷酷的冬天,把我的心也冻住了。
傍晚,手中拿着那份令人伤心的试卷,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北风无情地呼啸着,吹乱了头发,吹起了试卷。
我随着风的身影,奔跑着,追赶着,试图着抓住试卷。
忽然,似乎觉得一支优美的乐曲从远方飘来,隐隐约约。
此时,情绪极度消极的我,早已对周围的事物失去了兴趣,仍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向前走。
可是,声音近了,也清晰了,我被那乐曲吸引住,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凄清的旋律让我触乐伤怀,不禁有一股想哭的冲动。
我努力克制住自己,循着乐声向前走去,原来是一位老大爷在拉二胡。
我仔细端详起这位老大爷来:一身陈旧的破布衣裳,近乎光秃的头上有一些稀疏的白发,岁月的耕耘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道沟壑,一撮灰白的胡须向下垂着,布满皱纹的脸上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可是,他的眼睛直愣愣地望着远方,黯淡无光。
我不禁一愣:“难道,难道他是个盲人?”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
不是吗?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大爷,在双目失明、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仍能上街拉二胡谋生。
再看一眼那布满皱纹的脸和那长满老茧的手,何处又不记录着被生活磨难的印记呢?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风烛残年的老大爷鼓起勇气,坚强地去面对生活呢?——对,是毅力! 一次小小的失败算得上什么,在今后漫长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舵呢?的确,在困难面前,我困惑、我彷徨、我抱怨、我流泪,我总是在失意中入睡,在残梦中醒来。
然而,在看到这位拉二胡的老大爷后,我顿时觉悟了,仿佛自己一夜间长大了许多。
这让我不禁想起一段话:“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无奈,因为路还在,梦还在,阳光还在。
“是啊,为什么不给自己多一点勇气和信心呢?”我在心底默默地对自己说。
于是,我迈起了坚实的大步,充满信心地走进寒风中,走在这寒冷的冬季里…… 拉二胡的老大爷,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您的精神感动着我,震撼着我,让我懂得如何去面对困难,如何去面对人生。
每当我困惑时,每当我彷徨时,每当我受挫时,每当我伤心时,我都会打开记忆的闸门。
这时,您的高大身影便会矗立在我面前,您的伟大精神会贯穿我全身,让我无时无刻地感受着来自您的勇气和力量,去闯过一道道难关,实现一个个理想。
您的形象深深地在我的记忆中烙下了烙印,直到永远。
反 思 总 结
格言警句: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