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一个偏远的小村子,有一个名叫巴布鲁的农民。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丽贤惠的妻子和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他自己还有一个农场。
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戴着眼镜的美国男人,他游历过世界各地,拥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广博无边的知识,还有一般人无法比拟的见识。“听说这个美国男人是来这里寻宝的,我们这个穷乡僻壤难道有宝贝?他一定是眼花了吧。”巴布鲁笑道。
过了几天,巴布鲁的妻子回家对他说:“听那个美国男人说我们这里有一种神奇的石头,可以让我们一夜暴富。”“石头能让人富裕?我才不信呢。”巴布鲁还是不屑一顾。“当然了,我还听说美国人愿意拿金子来换这种神奇的石头。”
一天下午,在农场劳作的巴布鲁看到了那个戴着眼镜的'美国人。“听说你来寻找一种神奇的石头?”巴布鲁好奇地问。“是的,它叫钻石。”接着,这个美国男人告诉他钻石有多么珍贵,拥有钻石可以带给人们多大的力量。“如果你拥有拇指大的一块钻石,你可以拥有属于你的城市。如果你拥有拳头那么大的钻石,整个非洲都将属于你……”说完以后,他就离开了。
那天晚上巴布鲁一夜没睡。他的脑子里全是那种神奇的石头。第二天,巴布鲁贱卖了农场,告别了妻子和儿女,去寻找神奇的石头。
巴布鲁寻遍了整个非洲,一无所获。接着他又寻遍了整个欧洲,仍然一无所获。心灰意冷的巴布鲁筋疲力尽,心灰意冷。他没脸回家面对妻子和孩子们,于是纵身跳进了一条大河,结果被人救了起来。
巴布鲁返回了家乡。在村口,他看到买了他农场的那个人正在溪边给骆驼洗澡,这条小溪可以流到农场。在小溪的另一边,早晨的阳光照到一块石头上,闪闪夺目。它是如此美丽,巴布鲁顺手捡起石头带回家,放在了客厅的桌子上。
过了些日子,那个戴着眼镜的美国男人又来了。他在巴布鲁家看到了那块闪闪发光的石头。
他问:“你是已经找到钻石才回来的吗?
”巴布鲁说:“你为什么这么问?”
美国男人指着桌子上的石头说:“这不就是钻石吗?”
巴布鲁说:“那只是我从村口的小溪边捡的石头。不信,我带你去看看,那里还有很多。”他们到溪边捡了很多以作确认。结果那些石头的确是钻石。而且巴布鲁以前的农场里遍地都是钻石。
我们的生活中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它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对于苦苦追求的东西,我们往往不知它什么样;不断寻找钻石的我们就走在铺满钻石的路上,就像机会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它;当我们无法确认机会是否已经到来时,往往会怨天尤人;***往往是痛苦的根源,如果你知足,你就会感到快乐。
“今天的天气多好啊,出去溜溜吧。”蝴蝶心想。它悄悄的来到草坪上,在花朵之间翩翩起舞,好不惬意。这时,一位小男孩踏着虎头鞋左摇右摆地走了过来,蝴蝶赶紧飞走。想不到小男孩竟追着它跑。蝴蝶吓坏了,围着花丛不停地飞。突然,蝴蝶感到身体一重,便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原来它被小男孩抓着了,正放在手心中呢!
我看了这本书的体会是:不要因为漂亮就以为自己完美了,还要有智慧。这里就说,有一个叫袁媛的小女孩,他被班上的全部男生称为:“钢牙妹”因为他长期带着钢假牙。但是他很有智慧,可班上的人只管她丑,不管他学习好。
每个人不要觉得自己长得不是很好看,就不完美了,但是如果你很有智慧,那你也是算完美的。我自己长得也不是那么好看,但我心里总是想着,我也要有很大的智慧,我的'名字里居然有一个“慧”字,我就要变得有智慧。
我觉得丑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和别人不同,你做好你自己就好了。不管长得好看或不好看,反正你一定要做好两个字“认真”。这是我们老师告诉我们的。我的心中一直刻着这两个字。
一个人一定要有“认真”两个字,你没有智慧,那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一定要有“认真”这两个字。大家也要做到“认真”哦!
《智慧比漂亮更重要》是我看过最好看又最棒的书。
石头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十分的满足,因为周围都是鲜花绿草,时不时还有一些小孩子在草坪上嬉戏、玩闹。更妙的就是每日都会有美丽的蝴蝶在草坪上翩翩起舞,彷佛在跳优美的华尔兹,又似乎在跳激情的桑巴舞,看着真是舒服。这样的日子,恐怕是神仙也会羡慕。可是今天却似乎不太妙、今天依然是阳光明媚,有平静的河面在一旁衬映似乎是人间仙境。有一位小男孩在草坪上玩耍,看着小男孩的童真笑脸,石头觉得自己似乎年轻了不少。这时,一只斑斓的蝴蝶悄悄来到草坪上,它优美的舞姿让石头感到陶醉。突然,一个小脚丫出现在石头面前,一脚把石头踢进河中,而脚的主人则趴在草坪中哇哇大哭——原来小男孩为了抓蝴蝶一脚踢到石头,自己也跌倒了地上哇哇大哭。
小男孩跌倒了很久也没人扶他,他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站了起来,从此以后,他逐渐学会了遇到了困难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于是他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的`集团老总,叱咤商场。
蝴蝶被抓住后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他每天吃着小男孩给的食物,随时抓住机会逃走。终于有一天,它趁小男孩不注意,从缝隙中逃走了。它成为第一个从人类手中逃出来的蝴蝶,它的名字永远在蝴蝶的口中流传,它成为了蝴蝶世界中的传奇人物。
石头被踢进小河中,十分伤心,对自己不抱什么希望,可它又不舍得外面的蓝天白云,红花绿草。于是它面对湍急的河流,毫不退缩,顽强地顶住河水一次又一次的冲袭。终于有一天,它那一层表皮被河水冲蚀满光,露出了闪闪发光的内心——原来它是一块金子。它被偶然路过的路人,欣喜若狂地捡了起来,交给了国家。国家被如此大一块金惊呆了,奉为国宝,从此石头,过上来梦想中舒适的日子。
假如没有自强,会有那位叱咤商场的大商人吗?
假如没有自强,会有那只流芳百世的蝴蝶吗?
假如没有自强,会有那块闪闪发光的国宝吗?
自强就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一颗不怕挫折,不惧失败的自强之心!
最初翻看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时,看到了这句话,我感到又不解又好笑:若处处都容忍着,让不顺心的事扰着自己,这“自由”还有人要吗?之后又仔细读了一遍,想了想,似乎又有所理解,大概是要尊重别人的自由,所以要容忍吧。
我也就一下子说服了自己,就这么理解了。
有一次,因历史课上的问题去翻查启蒙运动的资料,其中写到了卢梭与伏尔泰:两人生前因观念不同,虽同为启蒙领袖却相互争吵了半辈子。伏尔泰离世,葬入先贤祠;卢梭病逝,法国人亦把他葬入了先贤祠,并特别选在了伏尔泰的正对面安葬。法国人为之骄傲地说:“让这对冤家死后继续争辩吧!”
卢梭凭什么葬人先贤祠?一个能与所有朋友、无数学者争吵以至无人再愿理会的暴躁鬼,凭什么?一个已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病的患者,凭什么?一个在资本主义的成长时期就公然反对私有制的“疯子”,凭什么?或许,正是凭着那一代法国人的容忍。
今天,当一些西方学者奉卢梭为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将他的思想视作反对后现代主义与纯物质文化的利器时,我们才发现,那一代法国人对这个“疯子”的容忍有多么正确,甚至是超前。
因而,我看到了自己先前的观点有多么浅薄。苏格拉底曾说过,他自己之所以智慧,正在于他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但生活中无知的我们,却总因为无知而觉得自己是最智慧的人。而当我们抱着这样的无知态度去理解“容忍”时,浅薄也就难免了。
“尊重别人的自由”,在我们这里,说到底,便是一种“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口气,无非是为了展现自己所谓的“宽容”罢了。抱着这种心态的人或许潜意识里就觉得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但我气量大,我容得下他的错误。别人若是值得有这份自由,我便忍一忍;别人若是不配有自由,我也就无须所谓的“容忍”了。
或许,这正是一种深藏于人内心的,因受到“宽容”这一名誉诱惑而隐蔽了对控制的***的表现。它不能算是真正的容忍,只是为了取得“容忍”的名号罢了。正如卢梭在阐述科技与艺术败坏道德时曾提到的,这种为了装点的伪善一旦被识破更令人厌恶。
而真正的容忍,恐怕在于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能够从心底肯定别人的价值。
不少自命不凡的哲学家、艺术家、诗人或所谓的成功人士,都会认为自己的灵魂比普通人更高尚,自我价值比常人更高。但当他们离开像面包师这样的劳动民众几个星期后,那些高尚灵魂中,不知有多少都将在饥饿的面前扭曲,变为可悲的形状。只是社会的普遍想法,就如空气一般不曾离开,而我们也就因此永远抱着无知去“容忍”别人,“容忍”社会。
人人均如此,社会也就难免无知了。
胡适先生没少受过鲁迅先生的讥讽,但他却能真正地容忍。鲁迅讥笑“整理国库”,胡适有所认同,便在演讲中呼吁先进研究室先为救国出力,再来整理国库。新中国成立后,自然少不了对胡适的一通批判,容不下先生的改良,容不下先生的“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更容不下先生抗战时期出任驻美大使为蒋党谋事的“劣迹”。改革开放以来,多了许多重编胡适文章的'书,常见一句补充:先生思想虽有些过时,但仍有参考研究价值。看到这些,我不禁苦笑:我们终究还是停留在浅薄的容忍啊!读一本书,时时想着它是有误导的,实在是“读书三忌”之一大忌。
我们从争取民族自由开始,寻了一个多世纪的自由,却仍感到不自由。为什么?或许正是在于控制的***没有穷尽,不仅控制自己的自由,还要控制别人的自由。不正有网民一边做着不道德的人肉搜索,一边大呼着无言论自由吗?
可见,只有真正的容忍,才能带动社会宽容,营造讨论的氛围,形成人人有独立思考、人人都敢发言并都能有深刻见解的自由公民社会,从而改变社会的无知,推动社会的前进,带来真正的自由。
所以:
容忍是自由之前提;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