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这十二年中总有一些事牵动着我的喜怒哀乐。每每想起来都会让人回味无穷。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还在床上呼呼大睡,心里做着那美美的梦,突然一双手用力的摇曳着我,我朦朦胧胧的睁开双眼,一看,“妈妈,你干吗?”妈妈说:“你昨天不是说,今天要洗衣服给我的吗?”我揉了揉眼睛,点了点头说:“哦,想起来了。”“我昨天说的话,妈妈还记得呀!”无奈,我起了床,来到浴缸前,皱了一下眉,就动起手来,我左搓搓,右揉揉。可是衣服还是洗不干净,我想了想事不是洗衣粉放少了,想着想着,我把整袋洗衣粉放到水里面,而且还用水冲着洗,正当我高兴时,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个五体投地,我嚎啕大哭,妈妈闻色而来:刚一开门,也被滑倒了,妈妈火冒三丈的说:“这谁***好事。”不假思索,铁定是我。妈妈小心翼翼的站起来,走过去一看说:“你怎么把整袋洗衣粉都放了进去,还不断地放水,倒置整缸的水都满了出来,你才会滑倒。”妈妈用手提了提衣服说:“你怎么把牛仔裤放进去和白衣服混在一起洗呀。”我说:“都是衣服,干嘛要分开洗?”我走过去瞧了瞧,“呀!你怎么水会变成这个颜色?”妈妈又像一位哲学家说:“因为牛仔裤会染色,牛仔裤上的颜色会浸在白色衣服上。”“哦。”我这才恍然大悟,妈妈又接着说:“这次没洗干净,重洗一遍。”没办法,重来啰!这次我花费了两个小时,终于把6件衣服洗的干干净净,可是我的手又酸,又痛,这让我知道了:看事容易做事难。我再也不讲大话了。
可是这却证实了一件事,世上所有的事都要我们去一件件的做,在做的过程中会碰到困难,但只要克服并正确认识它,就行了。但最开心的还是:我终于学会了洗衣服!
素有“文都”之称的桐城,自古留下了许多的人文古迹,虽没有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也没有西湖那样的美丽清秀,但却有不同寻常的文化底蕴,百年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而这次旅行,也一定别有一番收获。
心怀期盼,今天下午终于要出行了,妈妈答应和我一起去游玩,也顺便帮助老师照看一下同学们。下午来到教室,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毕竟书包里不是沉重的书本,而是各种零食、饮料。一点半,我们一行人准时出发。这一支五十二人的队伍,一路前行,很快来到第一站——六尺巷。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这条小巷全长仅有百来米,宽度只有六尺宽。可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却包涵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谐、宽容、礼让,它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的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桐城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完美处理相邻纠纷的典范。
随后我们来到了文庙,即现在的\'桐城博物馆。进入文庙,正中通道便是状元桥和下面状元池,在科举时代桐城的状元回乡必在此举行跨桥仪式,想那跨桥者是何等的荣耀。再往里,最令人称赞的当然是大成殿了,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体型庞大,神行兼备,栩栩如生,是桐城丰富文化内涵的代表,我们都虔诚地向孔子像叩拜。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仿古城门——“东作门”。穿过“东作门”来到了桐城的古桥“紫来桥”,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是桐城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桥面上有很多车轮扎过的痕迹,可见古代从桥上经过的人和马车之多。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表达了桐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民创造的智慧。
过了桥我们又来到东大街,这里仍保留着明显的中国古街道特色,路面全是麻条石铺就,每块条石长约三尺、宽约八寸、厚约五寸。这条街昔日为桐城繁荣的商业街之一,两旁商铺林立,现如今却宁静得无人问津,只有老人倚门而坐。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最后一站“投子山”了。来到山脚时,原本精力充沛的同学们大多都疲惫不堪了,望着眼前的山峰,个个叫苦不迭。我和章明同学互相鼓励,一起率先爬上了山顶,来到了“投子晓钟”旁。
站在山上俯视山下,果然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与得意之感,有同学敲响晓钟,浑厚的钟声回荡在群山之间,悠扬而久远。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投子寺的“大雄宝殿”,相传三国时东吴军师鲁肃战曹兵败,败逃途中将其子投于山中一洞穴,后被一老增所救。此后山名、寺名都更为“投子”二字。
回到家,回想起这次研学旅行真是收获颇丰。既领略了桐城春天的美景,又加深了对桐城文化的认识。
不管今后身在何处,我都不会忘记家乡“文都”桐城,我要多了解桐城文化,自豪地当一位桐城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