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提问?首先,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并能创设情景,活跃气氛,沟通师生情感,及时反馈信息。同事,课堂提问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有依据学生心理和思维特点,有目的、有计划,适时地提问,才能有效地启发思维,增强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内容和讲授方式。那么,课堂提问怎么问?何时问呢?我以为:问要问在点子上,问在火候上,问在趣味上。在讲数学的定义、定理时,常常需要问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基本事实,运用已有的知识归纳出原理与规律。如讲圆的概念时,一开始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争着回答:“圆形”。“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吗?”比如说三角形、四边形等”。
学生一下子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我又问:“那做成这样的形状吧(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行吗?”学生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起来:“那样的话,车子前进时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了。”我见火候已到,紧接着再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学生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成论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至此,圆的定义就很自然地和学生一起引出来了。这样的提问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课堂提问设计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我们就要在讲究提问的设计,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火候适宜,恰到限处,还应接应恰当,由浅入深,便于思考。提问形式要富于启发性,耐人寻味,旧中有新,熟悉中有疑。问题形式要多样,要一题多变,多发自问,特殊性与普遍性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
课堂提问有哪些种类呢?根据教学程序,可分课前提问,课中提问和课后提问。根据提问目的,提问又可分为导课提问、质疑提问、联系提问、提示提问等。这些都是普遍而常用的方式。导课提问是以旧知识为引导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提问方式,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有助于知识的衔接和系统化,对讲授新知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复习提问是授课前复习强化记忆的一种好方式,是强化前节重点知识及新授课相关问题的手段。质疑提问常用于授课中,针对课程内容,质疑排难,设难导进,这种方式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联系提问也用于授课过程中,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为学生引线搭桥,促进知识的迁移,加强与实际的联系。提示问题是授课后提问的一种常见方式,可为下一节内容埋下伏笔,留待思考,能增强下节新授内容的趣味性。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处理得当,设计得秒,能令学生回味无穷,增添课堂艺术魅力。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开始。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从而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自己拍摄到的自行车、摩托车的停放过程。让学生观看之后,再让他们探讨:为什么把它们的两个轮子与支撑架三点着地就能把其停稳当呢?相反,支撑架收起之后能使它们还稳定的站立吗?在此案例中,教师以学生所熟悉的身边具体事例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教师的设问也恰到好处,充分发挥了“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教师从学生熟知,却又不能做出恰当的解释的身边事例导入,就能使其求知***被充分调动起来。由此可见,在多媒体课件中选择身边事例为情境导入时应“当其时,适其时”,才能使我们精心创设的导入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种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在媒体教学中, 教师运用创造性教学策略,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疑为主轴, 探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 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基础之上, 进而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环境。数学课堂教学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亲身体验过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创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媒体,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展现知识的动情点,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轻松地、愉悦地学习,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丰富感觉。多媒体课比较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并且目前也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营造创作动机,不仅是学习的动力,而且也是创造的起点。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实现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教师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决策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觉地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创新,变传统的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为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真正实现学生个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实现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