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我6岁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参加旅游团的一次旅行,我们这个团人数多,在后面往前看,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导游走在最前面,而后面就是浩浩荡荡的大部队。我们走在大部队的后半段。我在爸爸妈妈前面肆无忌惮地走着,突然我看见在我前面有一位平头短发,穿着带有蓝条纹的白色衬衫,还戴着手表的男士,我第一反应——是爸爸。于是我跑上前去,一走到他背后就抓住他的手,然而转过来的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我愣住了,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我在心里呐喊:天啊!这不是我爸!糗大了……。我刚回过神,便听到了真爸真妈的呼唤,周围许多眼睛都转向我这儿,仿佛在嘲笑我,我涨红着脸,不知所措,第一反应就是溜回父母的身边。自从那次,每当我想拉爸爸妈妈手的时候,都会先看看他(她)的脸。
这件事到现在都令我记忆犹新,每当想起,都会觉得当时的自已怎么这有趣,竞分不清哪个是自已的爸爸,但我又安慰自已,谁叫他的背影太像了呢?每当这时,我都会笑出声来。有时跟爸爸说起,他都会笑着对我说:“你好蠢啊!”。我也深深地记住了几个字:“眼见不为实”。
要控制好情感,不要直接陈述情感。避免使用情节剧抒情式的语言,尽量用含蓄,不夸张的语气。描写歇斯底里的场景需要更强的写作驾驭能力,语言要内敛,以描写动作和感官细节为主。
之所以要避免直接陈述情感,原因在于: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自相矛盾的情绪常常糅和一起。当我们身陷某种情绪中,我们很少会停下来分析它,所以如果把一种情绪细节告诉读者,读者便会停止融入其中。
如果想让语言既生动又充满力量,让角色“活起来”,必须学会使用主动语态。例如“他打翻了牛奶”。
被动语态中,主语不发出动作,而是被施予动作,其结果是削弱了语言的表达力,增加了读者和所表达动作之间的距离。但是,被动语态能表达一种小说人物被施予动作之感。
尽量使用主动语态,在某种特殊情景下使用被动语态。
不用过滤词,小说情景才会让读者感觉更有现场感。少用“他注意到”或“他看见”这样的过滤词。
细致,确切,具体的细节是小说的生命,细节很有说服力。当一个细节能调动我们的感官时,它就是“确切”和“具体”的。
作家要充分利用能调动读者感官的细节。这些细节必须是“有用的”。让读者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那么读者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感。阅读的乐趣主要来自我们一种自信的认识:我们很聪明,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如果作者向我们解释,帮我们解读,我们会怀疑:作者认为我们不够聪明,无法解读他的意思。
细节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它能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果想通过细节让你的故事人物活起来,必须精挑细选细节,这些细节要能传递对读者的理解至关重要的一些性格特征。你不可能从头到尾,点滴不漏地描写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天中某个时刻发生的所有事情。你必须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事情来写。
即使是一个仅作为一种类型或功能而存在的.角色,如果作者通过有意义的细节将其呈现,那么这个角色便有了生命。
可姐弟俩谁不想上学呢?他们想办法挣钱。在学习上,他们谁也不服谁,总要争个高低,不管谁考得好,另一个心里总暗暗地想:我一定要超过他(她)。当记者分别问他俩:“你服姐姐(弟弟)吗?”两人都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服!”高考时,平时一向比弟弟成绩好的姐姐这次比弟弟少了12分,她为此哭了很久。为了挣学费,姐弟俩去摘枸杞,摘枸杞又苦又累,他们一天只吃一顿饭。这次弟弟又修路去了。只为了能读书。我被他们不服输的劲儿所感动。
古往今来,不服输的人有很多,为我们做了榜样。古有越王勾贱,卧薪尝胆。今有***带领红军凭着不服输的意志取得抗战胜利;海伦凯勒在盲、聋、哑交织于一身的情况下凭着不服输的劲儿战胜自我,成为了一个有成就的人,霍金向命运挑战,以不服输的`劲儿征服了全世界;还有《千手观音》的表演者,他们在练习中肯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他们就这样认输,如此精彩的节目就不会产生了。还有,还有那么多运动员,他们谁没输过,但他们不服输,努力练习,通过努力取得辉煌。还有……
在生活、学习中我常常有这种劲儿,但这种劲儿又常常不足,这种劲儿让我战胜困难,战胜对手,战胜自己,不断进步。
人生,谁不受挫?只有用不服输的劲儿去战胜困难与挫折,人生才会更有价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