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自二战中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尔法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这个事终究与我们创造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它的地方在哪里?
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该在VR的帮助下,更好的追求更高的东西,VR为物,应被我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预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并借此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要做到情感真切充沛,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事件真实,有感而发
有的同学在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可是写出来的作文却不感人,主要原因是叙述的事件不够真实。只有真实的事件,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所写的蔡芸芝老师就是实有其人,文中所叙述的七件事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因此,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才能不时被这些事所感染。叙述第一件事“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后,作者写道:“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这种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的感情就显得非常真实。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写记叙文或小小说的时候,也可以虚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即生活中这样的事确实存在过或将来会发生,也非凭空编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即是如此。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强迫这些地方的学校改学德语,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二、抓住细节,精心雕琢
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如此动人?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父亲几次“背影”的细节,尤其是为“我”买橘子过铁道时的细节,作了细致的描绘。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对父亲外貌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拳拳之心,和父亲不顾年迈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的深沉的爱。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动作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抓住这些细节作精心描绘,你的情感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了。
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总是不可分割的。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景物描绘出来,情感和心情也就表现出来了。如鲁迅的《故乡》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几句深冬荒凉景色的描写,就将“我”悲凉的心情融入了其中。
此外,还可以融情于事,即在事件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一杯清茶,一盏小灯,一本好书,是我休憩的美好时光。我爱读书,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爱读书,但是事与愿违,我的女儿就爱疯玩,不仅不爱读书,而且把我给她挑选的图书搞得一片狼籍。
为什么我的女儿就教不好呢?我家的小书架很漂亮,我挑选的图书很好看,我的孩子怎么就不愿意体验阅读的美好和快乐呢!某个周日,我依在我的书架上,满怀忧虑地望着我调皮的女儿,忽然发现我的书架上积了厚厚一层灰,每本书都现出落寞的样子。原来,我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书了。
自己不爱书怎能让女儿爱上读书呢。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该言传身教,我该潜移默化。于是,我不再逼女儿读书,甚至不再提到要她读书的问题。我悄悄地在家中(书房、客厅、阳台等地方放上了大量图书,让女儿随处能看见书,随处能拿到图书。我自己呢,每有空暇就拿起自己的书读起来,读得很投入,脸上的喜怒哀乐也随着书的内容溢于言表。我的`女儿很好奇:“爸爸,你在干吗?为什么一个人偷偷笑了啊?”“哦,爸爸在读书。”“那你为什么笑,书很好看吗?”“是的,宝贝。”我肯定地点了点头。
慢慢地,在我的意料之中,女儿开始自己拿书看了。我没有象从前那样急着给她讲,而是耐心的等待她的反应。我投放的第一批书都是以图为主,图像较大,形象清晰,文字则比较少(如婴儿画报等。她拿着书,开始是随便翻翻,后来就粘上来问我她有疑问的地方,我都微笑着耐心作答。我要让她自己爱上读书,我告诫自己这次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一个多月后,女儿看完了我随处放的图书以后,开始问我要书看了:“爸爸,我想看书了。”我表扬了她,告诉她她的小书架上的书都是属于她的,可以随时去拿,但是因为这是她的私人物品,爸爸不会去保管。我的女儿就去她的小书架了,我发现她拿书的动作很轻巧,我提醒她看完了书要及时放回去。
后来,大概两个星期以后,她就来请求我:“爸爸,你给我讲讲书上的故事吧!”那天我记得我正在洗衣服,听了这话我忙檫干手和她一起去看书。我先从怎样拿书教起,教她看书的方法(学习按页码顺序看图书,也可以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让她感受图书(感受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一幅组成的,看完以后就能知道故事内容。教她理解图意(学习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联系来阅读。我们第一次的亲子阅读时间竟有一个多小时,可她还意犹未尽:“爸爸,我还想看,我还想听!”
再后来,我不断进行有“创意”的亲子阅读活动:比如让她给故事起名字,扩大她思维发散的范围;让她续编故事的某一部分,激发她创造想象;让她看图编故事,培养她语言组织能力……最近,我和她又迷上了向台湾方素珍老师学习自己制作手工图书……现在,她会对我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一本童话书名。
阳光暖暖的午后,我们一起坐在软软的地毯上共度美好时光:我读着早期教育(教师版,她读着早期教育(家教版……阅读真是美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